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建设中原城市群

时间:2014-01-05 08:2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丹
  中国规划网郑州1月5日电: 前不久举行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中央要求,把握正确方向,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推进城镇化进程。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随着中原城市群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这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群将焕发新的生机。如何把这个机遇变为发展优势,促进中原城市群更加健康地发展?1月3日,记者采访了长期关注中原城市群建设的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占仓。
    城市群是承载产业和人口最有效的载体
    众所周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城市群,其经济总量、产业份额和人才资源在全国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城市群地区,由于人口容量大,公共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很高。如果城市群和产业集群有效融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信息的共享,促进两者更好地配置,因而‘两群融合’的地区,往往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张占仓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城镇化处于快速提升阶段,承载产业和人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更加重视城市群的作用。”
    张占仓告诉记者,从2003年定下以郑州为中心辐射8个省辖市的中原城市群范围,到出台建设规划,再到一系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举措的实施,中原城市群建设一直在持续推进。“即将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如果将中原城市群纳入其中,我们就有可能在管理上实现更多的资源共享。如果这些城市之间联系的成本更低,生产要素就能高效流动和配置,那么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和在全国的地位都将大幅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要同步发展
    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也给中原城市群建设增加了紧迫感,对此张占仓解释说,我省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1亿人口,郑州目前不到1000万人,首位度仍然偏低。将来全省城镇化率如果达到70%,就意味着我们要安排7000万人进城,城镇化任务非常繁重,而中原城市群就是最好的承载平台。“我们要利用全球城市群规划的最新理念和方法,做好新一轮中原城市群建设规划,引导城市群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这有利于中原城市群承载更多的产业,以更多的产业承载更多的农村转移人口。”
    郑汴、郑新快速公交早已运营,郑汴、郑焦城际铁路在加紧建设。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为中原城市群几个距离较近的城市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尤其是人的流动,提供巨大的便利。除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原城市群几大城
    市的产业发展也各具特色。“现在郑州机场周边已经初步形成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信息产业集群,许昌以许继为标志的电气设备、平顶山的超高压配电设备等在全球占的份额很大,新乡的动力电池产业、洛阳的高端制造业、开封的空压设备、济源的冶金产业等都有很好的发展势头,每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各不相同,很好地实现了优势互补。”张占仓说。
    建设中原城市群要注重质量提升
    对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张占仓也有独到的见解。“中央现在反复强调,我们下一步的城镇化,是以质量和效益提升为主的城镇化。道路修得好,绿化搞得好,都是外在的,所谓质量的提升,首先是新进入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要提升,主要是他们享受
    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搞好,公共服务质量要提高,这才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内涵。怎样把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落实到中原城市群建设实践中去,有很多深入、系统、细致的工作要做,在管理和制度层面,需要改革、改进、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
    张占仓认为,解决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防止城市内部的中低收入者比例过大,也是必须要注意的。“如果城市内部的低收入者形成过大的群体,就会引发居民思想观念的波动,城市的发展就会出现重大波折。因此,我们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的速度要科学、可行,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而是要用最适宜的速度。政府要高度关注新进入城镇居民的收入情况,要想方设法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扶持,使其真正融入城镇。”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