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精规划 丰富层次重内涵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高水平、高起点、高质量的完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域新村规划、县域交通规划、文化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消防规划、特色城市风貌规划及旧城重点改造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工作,力争在2年时间内构建完成科学的城、乡、村梯次规划网络体系。严格执行规划。调整充实炉霍县城市规划委员会,由县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切实加强城市建设规划和协调监督,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管理,认真执行《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严格“五线管理”,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规划的作风来确保规划的刚性和权威性。力争县城的每一块土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纳入规划管理之中,力争每一处县城景观、每一个居民社区、每一条大街小巷都处处体现匠心,更富有内涵、更具有康北中心城市的现代气息。 精益求精强建设 以点带面显特色 “沿河东西街种植俄色树,充分考虑了县域特点,还有茶马古道的雕塑比较逼真,驮茶叶的马匹造型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细节考虑比较周到,有特色。”在全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炉霍站参观完后达瓦州长说。为打造属于炉霍自身的特色,该县结合旅游全域化,按照“景城、景镇、景村一体”的要求,突出本土建筑风格,加强风貌整治,凸显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按照“去瓷砖、去水泥、去公园化和加水、加绿、加文化”的思路,着力打造“崩科之都”。 近年来,该县通过挖掘、提炼崩科民居建筑符号,对县城风貌进行改造,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有目的地进行特色打造。通过资金打捆、提标扩面,在317国道和303省道沿线大力实施农区九乡一镇农村危房及风貌改造,引导村民进行“屋顶革命”,提升民居整体形象,凸显崩科文化,与县城遥相呼应,彰显“崩科之都”的独特魅力。 对秋日河沿街进行综合整治和景观打造,着力打造特色街区,将其建设成为集旅游参观、餐饮美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亲水休闲商业步行街和雪域高原上的“崩科第一街”。 绿树成荫,姹紫嫣红是炉霍这座小城不懈的追求,近年来,该县有计划的进行绿化加强。编制城市绿化详细规划,培育本地树种和花种,试种适宜高原生长的景观绿化树,让城镇全面绿起来、美起来,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将炉霍建设成为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高原花园小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康北明珠。 村风文明,村容整洁,有步骤的进行新村建设。坚持“保护文化、尊重传统、自然布局、和谐共融”,不把城市模式复制到农村,搞“清一色”的简单同质化,重点提升完善乡村水、电、路、广播、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一批体现田园风光、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的民俗旅游新村。 保障住房惠民生 百姓安居暖人心 “党的政策好啊,过去我只有住在冬冷夏热的可抬头看星星的破漏房里,如今却可以住在高楼里,有水,有电,感谢政府啊!”刚搬进廉租房的更却大爷笑着说。炉霍,这个经历了73年大地震的小城,如今已恢复了勃勃生机,他们知道,城市建设最大的意义在于惠及民生,在于不断提升县民的优越感和幸福感。近年来,炉霍县党委和政府克服土地、资金等重重困难,职工安心工程三期,廉租房六期,相继开工建设竣工。自2008年实施廉租住房建设工程以来,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1.67万平方米,预计完成投资5009.43万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共522套。2009年至2012年,全县累计发放租赁补贴920户,136.57万元,普惠面广、补贴额度大,让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廉租住房美观实用,采光充分,水、电、通讯、厨卫设施齐备,规划、设计、采购、标准、施工、验收“六统一”,保证居民进户就能生活,真正实现了“廉租不廉质”。 新建城市低收入家庭社区活动中心,由成都市锦江区援建100万元新建社区活动中心253平方米、公共卫生间80平方米及排污系统。 投入近亿元,先后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城区供水改扩建工程、厂龙沟自来水厂及城市管道供气工程,进一步完善供排水、垃圾、污水、环卫、供气、绿化等设施,规范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线网布局。为避免重复建设、反复开挖,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一次性将给排水、排污、供气、弱电等地下管线全部入地,并根据实际需求预留过街管线及各类检查井、收集井,切实提高配套建设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 “风劲扬帆正当时,抢抓机遇快发展”。今后,炉霍县将充分发挥它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不断强化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精细规划,精细管理,在创新中求突破,在拼搏中出精品,继续抓好新型城镇化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让炉霍的明天更加美丽!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