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南大教授把脉城市发展 小城镇要避免成为“孤岛”

时间:2013-05-27 08:3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惠勤

    什么是城市化?什么是城镇化?无锡将如何进行城市化与现代化发展?昨天,2013年梁溪大讲堂第四讲开讲,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教授围绕“城市发展与城镇化建设”这一主题,运用大量的资料,深入分析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中央和全省在推动城镇化建设方面的部署要求,并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对无锡下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张鸿雁说,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市转化的历史过程,其表现形式为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是城市自身不断地完善的过程。在相当一部分国家中,工业化与城市化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成为实现各个产业间、地域间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的发展是衡量现代化的尺度。城市成为新型经济活动、新兴阶级、新式文化和教育的场所,这一切使城市和锁在传统桎梏里的乡村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城市化道路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来说,具有必然性和历史的规律性,正是因为中国城市化必然性的发展趋势,迫使我们必须面对中国的城市化历史与现实,创造中国式的与自然相和谐的新型城市化模式与理论。

  “对于国土广袤、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来说,城市化的发展既要有宏观的理论指导,又要有中观的分类运行,还要有微观层面的操作运行方案。”张鸿雁介绍说。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建立在整体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独立于大中城市体系之外的传统小城镇是缺乏自我发展动力和再生机能的。离开了大中城市地域生产力构成体系,小城镇就会出现“孤岛效应”,缺乏就业能力、产品输出能力和商品消费能力,也就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一些城镇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凡是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城镇化地区,往往也是大城市地域结构体系的地域分工区,从而形成“一镇一品”的地域生产体系。

  从运河到蠡湖再到太湖,无锡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经历了运河时代、蠡湖时代、太湖时代,目前城市整体空间正由“运河城市”向“湖湾城市”扩展。张鸿雁结合无锡的情况,对城市化与现代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按照城市发展理论和实际来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一般由城乡分割发展、城市集聚发展和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组成。在无锡城市化与空间结构中,都市圈内的空间一体化整合和地域空间需要同城化设计,无锡、江阴、宜兴区域社会空间的一体化整合,城市群空间场域的人文区位创新,以及滨湖滨江空间格局的创新等。同时,张鸿雁还提出,无锡应该创造全新的“全球化指数”。何为“全球化指数”?就是全球城市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指数价值之一,可以把它的五个指标从国际化视角和全球化的视角加以调整。其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化的资本流动、全球性的文化价值集成性、国际贸易开放程度、全球化的科技与创意交流、国际市场的劳动力流动。其中,香港在贸易开放程度、资本流动及文化集成性方面均排名第一。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汽车的家庭化、电脑的家庭化、生活的智能化等,形成了新技术体系的社会。张鸿雁希望不久的将来,从国际化都市圈、国际化区域社会文化、核心型放射状与国际化都市圈的快速交通体系、国际知识型创业体系、国际化生活方式与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看到中国现代化示范区中的无锡。(惠勤/报道)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