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区二级以上天数由全省排名倒数第一到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 本报讯 (记者任永亮)春天来了。每天清晨,在吕梁市城区市民广场上,活跃着一群群晨练的人,他们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或歌、或舞、或说、或笑,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4月16日,谈及眼前的城市美景,天天到广场休闲的市民贺丕汉老人感慨万千:“要说吕梁市区近年来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了,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一个“美”字和“好”字,道出了老百姓对吕梁城市建设的满意程度,也是老百姓对该市城市建设的最高评价。目前,吕梁市区集中供热800万平方米,供热覆盖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区二级以上天数由全省排名倒数第一到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四面环林三面水,一城绿色半城河”的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目标,按照“北拓、东延、南进、西跃”的城市规划思路,咬住三山两河等基础设施,大力度投入,高强度建设,先后投资近30亿元实施了东川河清淤蓄水东延扩建工程、东川河岸整治工程、三山绿化工程、凤山龙山亮化工程等37大项100余小项的建设项目。尤其是作为吕梁城建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北川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长6137米,治理总面积达60公顷,投资达11.5亿元。新增城区面积7平方公里,新增蓄水面积58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一举获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为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吕梁市还聘请全国一流专家和学者“把脉”,着力把特色文化融入城市景观。无论汉画像石博物馆,东川河岸的栏杆,“三山”的新装,还是北川河的主题公园和特色雕塑,都融历史元素于宜居新吕梁建设中。该市以广场、公园、街头绿地为亮点,点、线、面相结合,采用大规格常绿苗木,形成一道道立体式绿化景观。市区建成区绿地由2004年的267万平方米增加到1565万平方米;公共绿地由61万平方米增加到513万平方米,增加7.4倍;人均公共绿地由5.7平方米增加到28.5平方米,增加4倍多,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和谐城市韵味。吕梁,一座现代化的山水园林城市正款款走来。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