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武汉始终保持旺盛活力,形成积极、乐观、包容的城市氛围,真正把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昨日,与会嘉宾讨论热烈,共同探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路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会嘉宾不约而同讨论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最需要的是创新! 政协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员会: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成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所在。武汉要充分利用科教人才的综合优势,在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配置高端创新要素资源,致力于新技术、新产业的创造和生成,致力于创新制度、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高地,参与全球产业创新的战略支点、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创新中心。 武汉要按照“国际领先、世界一流”的战略定位,全面提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要把握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重点在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超前部署,发展支柱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增强核心竞争力。要把人才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都有影响的人才高地。 政协广州市白云区委员会:武汉要推动制度创新,吸引高端人才,以人才的优势赢得创新的优势、竞争的优势和发展的优势。要依托武汉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体系,积极培养、提升本土人才,抓住当前国际经济波动、中高端人才流动加快的机遇,加快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工作者、企业家、金融及管理人才等来武汉创业发展。通过制度创新,使高端人才对武汉的发展有清晰的预期和强烈的信心,使他们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 政协兰州市七里河区委员会:武汉应充分利用自身现有条件,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高端技术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快步伐,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品与成果,形成武汉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从多方位多层次提升对中部地区的辐射与服务的城市功能,为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与会代表用大篇幅的发言谈及,“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武汉有潜力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变九省通衢为九州通衢。” 政协贵阳市云岩区委员会:武汉作为我国经济地理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内陆市场腹地和中部商品集散中心的优势不断显现。为此,武汉市委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构想得到了来鄂考察的温家宝总理的肯定和支持。 作为友好兄弟区(县)政协,切望武汉加强“交通枢纽中心”投入,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来引领、推动中西部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通过加强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建设,充分发挥武汉的区位和交通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铁、水、公、空大交通格局,构建立体化、网络化、高速化、智能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重要门户机场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九省通衢”的地位,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发挥承接西东、横贯南北、通达世界的作用,从而引领、带动我国中西部各省(区)的发展。 政协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员会: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武汉还是我国经济地理的“心脏”,被誉为进入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距五个国家中心城市都在1200公里左右,这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武汉应建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逐步显现出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我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 该委员会还谈到,今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湖北时,对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中,更是将提升交通枢纽功能摆在首位。武汉应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建设,加快形成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重要门户机场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