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如何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哈西:建设人本城市

时间:2012-10-12 14:10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王坤

    两年前,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建设人本城市。这是哈西给出的答案。

    居住理想与经济发展共同交集于哈西。哈大高铁与西客站将急速引聚人流,哈西要做的则是把更多人留住。商业是哈西新产业模式发展的表现方式,没有商业就没有生活,没有生活也就难聚人气。而同一区域空间里,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城市绿化率、空间利用率等,又无不凸显商业与人气的互相博弈。

    多种资源快速聚拢带来的诸多机遇里,哈西完全有多种选择。但它最终给出这样一个答案——打造一个真正关照人的生存生活需求及愿望的人本化城市。

    以人本化为尺度,哈西在崭新的城市空间、商业、建筑、社区、人文等资源之间,建立起新的逻辑关系。“你想得到的东西,可能今天没得到。但是它一定多累积了一点儿,下回再多一点儿,只有你知道这个创意过程。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哦,原来哈西想做的是这样的。”

    同质化与唯一性

    高铁沿线城市的高铁新区,整体设计大致相似。哈西的创意则产生于对这块土地观察、好奇与想象的多年累积。一旦天时地利人和,就会自然而然出现类似“地下城市”这样的创意突破,也很好诠释了哈西作为高铁新区的唯一性。

    话题依然从西客站开始。

    哈大高铁抵达西客站的客流,从站台步入地下二层出站大厅,再通过出租车等交通方式进到地面。通常思路是,作为火车站来考虑,只要把人散出去就可以了,不必想流向哪里。而哈西却在规划西客站时便开始考虑:能不能建立一个从西客站到哈西新区的新路径,不仅更快、更便捷地把人疏散,还能吸引更多人走进哈西。

    地下城市的想法很快萌生。为了佐证它的可行性,哈尔滨人做了深入分析:从整个哈尔滨城区来看,哈西地势相对高,技术上可以实现;高寒地区的哈尔滨市民一直迫切需要一个摆脱季节限制的人性化城市空间;随着新区发展,为避免地面交通饱和,地下开发不仅能疏散交通、实现人车分离,还能充分利用空间将地上资源高效连接、整合。

    我国一线城市早在十年前开始探索空间整合业态的方式,普遍采用空中廊桥。以香港观塘与北京西单两个商业区为例,主要是将路与路之间分布的十几座商场、写字楼、酒店等业态用圆顶封闭的廊桥连接。这种设计思路近年逐渐暴露出规划的苍白: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空间视觉,且廊桥不断增加,新旧廊桥甚至在路线方向上彼此干扰、彼此矛盾。

    全球高寒地区建设的地下城市,做得最好的是加拿大多伦多。它的路径同样源自车站:将地铁站与50余幢写字楼、6家饭店、上千家商场用地下路径连成一体。关键是,这座号称“全球最大地下城”并非单纯将地上业态用地下通道连接,而是同时开发出集商业街、餐厅、影院、旅馆、银行、博物馆等业态于一体的“城市”——不仅可以行走,还能跑车。

    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地下城市——多伦多为哈西的城市空间重构插上了一双灵感与创意的翅膀。

    从西客站附近的中兴广场开始,哈西地下城市的骨架目前已经拉开。地上是一个绿化广场,在地下管线以下的地方,一个庞大的地下空间正展开着。

    近期,哈西近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商场、宾馆及公共设施将全部实现地下通连,地下暖廊步行系统将同时完善。为了规避我市现有部分地下商城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哈西不仅计划了一张最科学、人性化的地下路径网,还在工程的推进过程中,预留了与所有商服及公共建筑的连接口。

    房子与人本主义背后的逻辑

    围绕人进行建筑、绿化、资源的串联——哈西将多年来对哈尔滨城市风貌、人文特色的理解,用一种并非抽象的现代化方式呈现,使这座新城极具辨识度。

    “家的概念不是一座房子,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每个房地产开发商,脑子里无非只装有一个问题:如何把房子卖出去。当更多开发商还在自顾自地从房子本身寻找卖点时,哈西与辰能·溪树庭院的共同成长却让刘兆新明白:什么才是最好的房子。

    5年前,省内最大的国有投资公司辰能盛源房地产拿下哈西的一块地。彼时,哈西还是“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当时没想过走低碳技术路线。”董事长刘兆新向记者回忆,“房地产业最讲求差异化,所以溪树庭院当时被定位为一个节能、环保的健康住宅。”

    很快,西客站在哈西落棋。辰能在哈西的项目叫停了。“其实是好事,因为我们恰恰利用这一年的空白期,对房子的定位与规划进行了重新调整,溪树庭院决定引进国际顶尖的低碳技术,打造哈尔滨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楼盘。”

    刘兆新尽量用通俗的语言为记者破解溪树庭院的绿色建筑技术。简单说,溪树庭院在吸收德国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北方建筑的实际情况,在墙体、玻璃等部位采用高科技保温材料,使墙体在保存能量的同时能够“呼吸”;再分别在天棚与地下安装微辐射采暖制冷系统、全置换式新风系统和土壤源热泵系统,通过全楼整体热循环实现一年四季常温,每个住户家不必再安空调和地热。

    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背后,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这其中,住宅是一个首要观察对象,它相当于城市图画的底色元素之一,重要原则是“城市不能乱”,底色协调一致。行走在哈西,你会发现哈西的规划首先守住了这个底色。无论是什么级别、什么建筑风格的住宅,底色都保持着一个淡暖色调,使行走在哈西的不同角度,都能有一个内心安静的视觉效果。

    作为交通枢纽与经济活动中心,未来的哈西势必是道路、商企和人流高度密集。这决定了哈西必然要保持较高的开发强度,但不适宜集中辟建大量绿地和公园。要打造符合现代生活理念的生态型城区,怎么办?哈西打破了目前在建新区普遍的传统思维,把绿“打碎”,在大量住宅与商业楼盘里见缝插针,并在位置与距离上增加设计感,力求使每一个街心花园都能被周边几个生活圈的居民所享用。

    人的生活需求正不断发生变化,从对房间里的需求到对建筑形式的讲究,必然发展到对生活方式舒适度的精神层面追求。这就需要功能上的配备齐全,比如商业、医疗、文化、旅游、教育等。

    松雷中学作为迁入哈西地区的全市名校,在堪比大学校园的校舍里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成果:不仅建筑外墙采用节能技术,校舍分区更加科学,讲堂采用高科技聚音系统,连黑板都是中间微凹的,让教室所有角落的学生都能清晰看到黑板上的字。

    西客站、哈西发展大厦、松雷中学、继红小学哈西分校……低碳技术在哈西无处不在。巧的是,溪树庭院是继红小学的学区房,而德国能源署与哈西地区的技术合作有两个典型作品:溪树庭院和继红小学哈西分校。

    两年前,哈西万达广场开建,使溪树庭院恰巧被圈进哈西核心区。“那一年的房子一抢而空。”在刘兆新看来,购房高潮的原因,除了房子本身的技术以及小区的高绿化率,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缘优势。“未来的房地产发展会从快速增长型向价值型转换,增长速度不一定会那么快,但价值体系会更丰富,而不仅仅比拼价格的高低。”

    哈西为刘兆新提供了一个答案。“房子并不是靠价格来体现的。”刘兆新认为,“它应该能够符合城市的人脉风情与居住舒适感,让每一个生活在里面的人,从身到心都能感到愉悦。这才是房子的价值。”

    让城市与人对话

    宏观的聚与微观的流,哈西以人的尺度将资源整合,也力求按照以人的需求打造一个“聪明的城市”,充分调动人与科技的共同智慧,真正实现城市与人对话。

    丰富资源的急速聚集与人的流动,给了哈西脉动的发展节奏。哈西勾勒了每个小圈的微观轮廓,也试图从人的需求出发,用科技对话的方式,触摸圈与圈的脉动。

    我们将行走的路线再次放回西客站的出站大厅。你可以用手机WIFI上网,也可以用大厅内的信息终端,来了解有多少出租车在此等候,有哪几条线路的公交车可供选择;一位接站的司机进入停车场之前,可以先用手机或从停车场门外显示器上了解西客站停车场还有多少空车位,最近的是哪个;一位行驶在哈西新区的司机,可以随时从路边的显示器上了解周边道路的拥堵情况,选择行驶路线……

    “这仅仅是哈西新区智能化开发应用的一个层面。”哈西枢纽地区智能管理项目负责人陈曦亮告诉记者,“哈西未来的物联网应用,将以此深化到哈西甚至整个城市的出行、工作和居住等各个方面。”

    旧有的城市管理有着很强烈的条块分割特点。比如,我国火车站周边的治安管理和交通管理普遍面临极大难度,尽管部分城市也在运用智能化科技管理模式,但由于管理部门的彼此割裂与各自为政,使得这种智能化在落后的人力管理下无法发挥实际作用。而哈西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铁路、公共交通枢纽,还是城市商业中心、城市核心,以及高档居住区。庞大的人流与物流,旧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哈西枢纽地区智能管理项目,不仅是用科技将资源信息做实时的采集和整合,它的整合还有一个关键:把交通、公安、城管、执法、环卫、环监等各个部门的人力工作,纳入“大哈西”的综合管理平台之内。

    拥有科技心脏脉动的哈西,以数字化、无线化、智能化、物联化的信息网开始重塑人员管理模式,并构思了与过去不同的服务体系。“这种综合管理的大致思路,是建立一个以‘哈尔滨西客站站前综合管理部门’为总协调中心的核心模式,对交通、治安等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管理。”陈曦亮告诉记者,“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管理成本,重要的是能提高管理效率,从根本上重构一个新的站前秩序。

    哈西已经在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上完成了破题与创新,力图利用微观的管理细部,重塑城市的管理模式与细节。

    这就是我们在几天时间里看到的哈西新区。她在努力让城市版图稳健扩张,努力变得更绿更美,努力聚集更多人气,努力勾画更多关于新生活方式的向往。她使原本荒凉的地方变得极具价值,既在同城竞争中突围,也在商机与人气中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成长中的哈西新区,怀抱着对美好的向往,也需要更多时间。

    她是这座城市的希望。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