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滁州市政协召开文化建设专题常委会,积极探索后发地区软硬实力共同提升的文化强市路径,建议文化建设要“软硬件”并重相得益彰发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章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哨兵,副市长李树等市领导,纷纷高度评价了文化建设专题常委会恰逢其时选题好,切中要害意见可行效果好,要求相关职能单位切实将委员建议消化好、吸收好、运用好。
由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的长期性、间接性和潜在性,相对硬实力来说,文化软实力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一些人认为 “不抓经济不得了,不抓文化照样搞”,认为没有充足的经济实力,谈文化发展不现实,抓经济与文化 “一手硬一手软”,致使文化发展成为“跛足”。针对这些认识“误区”,该市政协组成文化建设调研组,深入文化工作基层一线,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提交了8份调研报告,摸清问题“症结”,探索文化发展新路。
委员们指出,当前在“GDP决定一切”的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的状况下,重经济轻文化不是个别现象,致使公共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既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关注不够或知之甚少,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措施不够;基层文化站 “三权在乡”,造成大部分基层文化干部长期被抽调从事乡镇其他中心工作,“专职不专用”;专业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基层文化站“常人不愿干,一般人干不了”;文化产业核心层竞争力不强,如文化娱乐、演艺、出版、影视等主体弱小、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发展不快。
委员们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文化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由主要领导负责,下设办公室和策划咨询机构。把文化纳入工作全局中统筹考虑安排,列入地方政府工作督查内容,以避免文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二要举办“人文滁州”论坛。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历史资料,以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参与国内、国际学术讨论,提升“文化滁州”知名度;三是文化建设“软硬件”要并重,相得益彰求发展。加快文化场馆建设,加大投入力争城乡均衡发展。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乡村文化等建设;四要做好“无中生有”、“有中创优”文章,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把“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地方文化资源包装、开发、营销出去;五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推动已转制的文化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方式,开发适销对路文化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六要改革公共财政原有单一的财政拨款方式。要在文化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度设计中设立各类建设目标以及相关的奖励标准,建立“以奖代补”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投入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增强文化投入的效益观念,提升公共财政投入的绩效;七要造就一批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专业艺术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管理水平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一批适合新时期文化建设需要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八要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创建滁州文明城市。 (魏凯)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