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要低碳更要交通效率

时间:2012-09-17 15:58来源:车联网时代 作者:郭小碚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交通运输是能源资源消耗的大户,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更需要大量的能源、资源支持。城市交通是未来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难点与重点。城市的核心区往往交通网络密度高,交通的机动性强,平面道路网络、立体交叉设施、地下地面轨道以及公共交通系统等十分发达,同时城区往往是人口密集、建筑密集、车辆密集之处,旅客运输的不均衡性较强,再加上货物运输的小批量快递化,使如何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成为最大难点。

    现在城市交通面临的一个怪圈就是,因为公共交通服务不好,所以大家都要开小汽车,小汽车开多了,又对整个交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借鉴国外的经验,城市交通是就是要靠公共交通。一方面要加快公交设施包括轨道交通建设,在公交领域推广新能源尤其是电动汽车,另一方面,还要对小轿车的使用要加大限制力度。

    对于私家车使用,应该强调两点。

    第一,不反对购买汽车,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属于人的自由的、发展的需求,有了汽车以后,活动范围可以扩大很多,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第二,不反对使用,但也要有节制使用,否则整个城市将陷入严重的交通拥堵,无法支撑这样的使用方式。

    因此,对于用车人,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对车有需求不意味着天天有需求、事事都需求。这是一个思想观念的转变。就像读杂志和书一样,不可能全部都看,至少大部分不会都仔细看,或许只看有用的部分。

    对于政府而言,需要出台限制小汽车使用的措施,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条是行政措施,比如上海、北京等城市采取牌照拍卖、摇号;还有一条重要的措施就是经济手段,比如北京对三环内占道停车实行累进加价制度以后,在短期内就看到了明显效果。当然,如果使用经济办法就一定要有强有力的手段去维持规则和秩序,该罚的罚,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性。

    用经济手段调节有两个作用。一是反映车辆使用的真实成本,包括购置成本、燃油成本、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成本、道路资源占用成本等。二是反映出政府的态度和社会的导向,最终形成一个认识,就是你用车越多,交费就越多。

    综合交通运输需政府转变职能

    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一个完整的交通运输服务系统。由于交通运输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需求仅靠一种交通运输方式难以完成,需要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与衔接,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如果能够将公路、水路、民航以及铁路等部门进行调整和统筹,将使各种运输方式在一个统一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实现“无缝联接”与高效运转的最佳形态。

    交通运输的几种方式,既有各自的特长,也有其短处,应该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在经济上达到整体最优。实现多方式联运,更多要考虑由市场、由运输企业解决,但我国政府作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市场监督,缺乏对市场功能的调节,尤其是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关系,如果在制度上没有解决的话,执行层面就很困难。上世纪90年代,我们曾经去加拿大考察多式联运。在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都是由一家运输公司或者是运输代理公司负责整个货物运输过程,包括受理、运营甚至保险赔偿等事宜。至于货物运输过程中公司内部及公司对外怎么分工合作,与客户没有关系。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加拿大运输部培训的两个内容,一个是危险品运输,一个是交通安全,这反映出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管理的重点,也是未来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

    综合交通运输更多的是一个理念,把各种运输方式组合到一起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运输问题,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因此,这一体系应以运输服务为目标,系统地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组成和构架,实现综合发展、综合利用。未来要更多要从“硬件”的建设向“硬件+软件”建设并重转变。

    示范工程勿忘高铁教训

    当前,各方对低碳交通的关注度很高。科技部主导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城市目前已经达到25个,交通部门推动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名单也已有26个。我的建议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还有不少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不要急于进行大范围的试点,可以先搞一两个城市试点,弄清楚了以后再扩大,最后都成功了才在全国范围推广。现在一开始就选定几十个城市,在全国范围一下子铺开,可能就会有问题,而且是同样的问题。这样的试点投入大,难以真正达到目的,决不能仅仅为了名声好听就盲目推行,一定不要忘记高铁的教训。宁肯慢一点,做踏实一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研究较深的日本企业认为,目前阶段混合动力是最成熟的一个技术。制造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肯定很积极,因为可以占有市场和取得收入,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却要面对车辆质量、成本补贴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对公交车的补贴,一般是在购买之初支付,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后该怎么办?有些电池用不了两三年就报废了怎么处理?这些都缺乏系统配套的解决方案。因此,在试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搜集各种细节问题,争取在试点期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技术,为真正的技术和产品推广创造良好条件。

    智能交通是最后法宝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在该系统中,车辆可以依靠智能系统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技术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掌握得一清二楚。但是智能交通发展也是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即交通运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会产生对智能交通的较大需求,因为智能交通系统也需要很大投入,而其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就是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的问题,在有其他的方式或者途径能够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的时候,如大量的交通设施建设,一般不会过多、过早地采用智能交通这种方式。

    发达国家也是先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研究智能交通,研究在有限的交通设施特别是道路设施基础上,如何通过信息化的办法来提高运输能力。

    我国目前还处在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来解决交通问题的阶段,只有等到常规手段难以为继的时候,才会开始考虑智能交通手段,而且需要有个前提,就是交通管理方式也很规范,能够像地铁一样保障运输的精确性。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