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
时间:2012-09-14 15:47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为之
|
|
核心提示:近年来,南昌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两篇文章的目标,积极实施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新型城镇化基础战略,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化摆在核心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园区产城融合,真正实现从龙头企业到产业链条再到产业集群最后到产业新城的升级发展,将工业化作为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将城镇化作为工业化的空间载体,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依托、互为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了南昌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做强经济实力
洪客隆百货、华南城、茵梦湖旅游开发、欧菲光科技、恒星新能源等8个项目现汇进资超千万美元;
晶能光电、绿扬光电科技等4个项目现汇进资超500万美元;
法国佛吉亚、德国西门子、美国星巴克等世界500强投资背景的项目被引进;
…… ……
今年上半年,南昌市新增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新增省外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
推进南昌跨越发展,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2012年,是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开局之年。该市工业战线围绕“加速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发展,打造全省工业发展核心增长极”这一中心目标,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一手抓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一手抓中小微企业和配套企业,创业实干强基础,创新发展求突破,促进南昌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4.76亿元,同比增长15.8%,在全省各设区市中位列第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强化产业支撑 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投资100亿元的低碳产业园和区域总部基地项目成功签约,目前正在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格特拉克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等11个项目已集中开工;
江铃小蓝30万辆整车、航空工业城(一期)等项目稳步实施;欧菲光光电薄膜元器件、直方数控电控单体泵等项目加快建设;双汇生猪屠宰、雨润肉制品深加工等项目顺利竣工;江铜10万吨铜板带(一期)全面投产……
今年以来,南昌市举全市之力,以重大重点项目为抓手,超常规谋划项目,快节奏建设项目,强力推进航空制造、新能源汽车、光伏光电、软件和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掀起项目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热潮。
数据显示,作为引领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今年3月以来,全市工业投资始终保持着35%以上的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463.31亿元,同比增长38.5%,高出全市投资增速8.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450.52亿元,增长41.7%,占全市工业投资的97.2%。
上半年,全市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6.91亿元,同比增长27.0%,贡献率为19.4%。其中,航空制造、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非金属新材料、光伏、生物等产业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以南昌航空工业城、江铃30万辆整车项目为龙头,上半年全市十大工业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34.81亿元。
一个个大项目的强力大推进,正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持续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半年,全市八大产业集群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6.06亿元,同比增长16.0%,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49亿元,同比增长1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八大产业集群的42.2%。
提速园区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工业园区是南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也是实现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南昌市围绕“打造千亿产业园区”的目标,以“抓园区、促崛起”为主线,狠抓特色型、效益型、生态型和创新型园区建设,推动了园区发展提速、提质、提量、提效。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省级以上园区合计完成主要营业收入1099.4 亿元,同比增长17.43%;工业增加值300.6亿元,同比增长15.29%;缴纳税金66.8亿元,同比增长22.27%,增幅分别高于全省2.6%、0.51%和2.34%。全市省级以上园区工业企业共消耗电量26.22亿度,同比增长18.81%,增幅高于全省12.53%。
一组组用数字谱写的激昂音符在工业战线跳跃,一个个由产业集聚发展绘制的恢弘场景更在南昌工业园区内激情上演。
高新区,以金沙江产业园为载体,以晶能光电、联创光电为龙头,到2015年实现年产芯片700亿粒,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芯片生产基地。
经开区,汽车机电、新材料、家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食品饮料六大主导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小蓝工业园,该市从政策、资金、配套等方面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壮大,一大批汽车零部件项目纷纷开工投产。
桑海开发区,国家南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医药食品产业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带动效益明显,正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引擎……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8个工业园区签约项目共99个,总投资额195.3亿元;开工项目共26个,总投资额77.2亿元;投产项目23个,总投资额33.15亿元。全市省级以上园区合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1.46亿元,同比增长30.73%;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1.64 亿元,同比增长33.53%。
培育中小企业 经济细胞活力迸发
今年以来,在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前,南昌市始终将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工业发展大局当成工作使命,倾力优化政策环境、搭建服务平台。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不仅加快推进全市工业总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更从加大政策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强化市场引导、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发展较好,1至6月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8.7%、18.3%和18.1%。非公有制企业对全市拉动作用明显,1至6 月增加值累计增长20.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77.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2.2个百分点。
为促进全市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切实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务实的服务,南昌市今年启动了中小企业品质和服务提升年活动,全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以上,孵化催生2000家以上小微企业,完成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南昌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国家新增至少1个中小企业产业服务平台窗口,培训中小企业各类人员3000人次以上。
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融资服务方面,南昌市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区域集优模式)发行试点工作,积极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探索搭建中小企业上市孵化平台,引进上市辅导机构统一提供“一揽子”咨询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培育上市企业“预备队”。
目前,南昌市正在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工业园的建设工作,正在规划建设的南昌小微企业工业园将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经开区和新建县两地采取“市里主导、区县联合”的新型开发模式,规划建设远期控制12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60平方公里,一期10平方公里(经开区3平方公里、新建县7平方公里)的园区。目前,规划设计单位正在进行规划编制,现已初步完成园区三期规划、起步区3平方公里和一期10平方公里初步规划。
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百亿企业方阵
目前,南昌市拥有3家国家级开发区和4家省级工业园区。该市紧紧抓住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这个主战场,引导力量向园区集中、资源向园区配置、资金向园区倾斜、产业向园区集聚,不断做大做强园区。特别是在加快园区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产城融合,加紧规划建设南昌航空城、小蓝汽车城等一批产业新城。目前,正在推动南昌高新区、南昌经开区、小蓝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朝千亿元大关迈进,着力打造“千亿园区板块”。其中南昌高新区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4亿元,位居全省工业园区首位,预计今年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千亿,成为全省首个突破千亿的工业园区。
同时,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二三并举”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和生物医药、新材料等3个千亿产业,打造航空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电、新能源等5个超500亿产业,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形成集群效应。目前,正在全力推进江铃30万辆整车、恒天动力K发动机等十大工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该市还以开放招商为生命线,瞄准欧美日、港澳台、长珠闽等重点地区,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央企等重点企业,引进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对于这些落地的重大产业项目,建立了市领导挂点联系服务机制,18名党政领导挂点服务35家重点企业,为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目前,正在推动正邦集团、洪都航空等一批重点企业尽快过百亿,着力打造“百亿企业方阵”。
如今,行走于赣鄱大地上的洪城热土,处处都能感受到奋进、跨越、赶超的浓浓气息。在中心城区,在县区乡镇,在工业园区,一批批重大城建项目、工业项目、服务业项目、社会事业项目、民生实事项目相继建设。高耸的塔吊、轰鸣的机器、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时时处处给人昭示着“区域聚焦、产业聚焦、政策聚焦、资源聚焦”带来的一股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真切力量!
新型工业化亮点:
● 工业总量实现三年翻番。工业经济三大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于2004年、2007年、2010年连续三次实现“三年翻番”。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34.76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
● 重大工业项目逐年递增。2010年—2012年三年间,全市落地实施5000万及以上工业项目328个,亿元以上项目由2009年的65个增加到2011年的139个。今年上半年,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42个,项目总数较去年同期增加67个。江铃小蓝30万辆整车、航空工业城(一期)等一批工业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 工业投资取得重大突破。工业投资增速从2010年比全省平均增速低19.8个百分点提升到2011年高于全省平均增速7.1个百分点。2011年工业投资总额846.37亿元,在全省11个设区市排名第一,增速排名第四,为南昌市近三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增速。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463.31亿元,同比增长38.5%,位居全省设区市前列。
● 产业集群效应更加明显。2011年,南昌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分别达到565亿元、52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超400亿元,达到454亿元,机电产业接近400亿元,达到390亿元。同时,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产业也超过200亿元,均为220亿元。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基础,做优城市品质
“一核五片、多中心、网络状组团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三环十一射”的城市道路骨架逐步拉开。2011年末,南昌市新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6.9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67.24%。2011年完成造林26.3万亩,森林覆盖率21.96%、城市绿化率42.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18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五年居中部省会城市之首、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近年来,该市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以“鄱湖亲水美”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之一。
“五化”整治 重塑城镇建设新面貌
为进一步改善南昌市城乡主要通道沿线环境面貌、提升南昌市城乡建设水平和整体形象,南昌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决定自今年8月开始,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大力实施主要通道沿线“五化”综合整治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省唱响“中国秀美乡村·安义”和重点打造十个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和十个秀美乡村示范点“一县双十”亮点工程。同时加强管理,规范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程序。
房屋美化、管线优化、村庄绿化、卫生净化、产业强化,按照这一“五化”要求,整个整治行动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和注重特色与个性、连片与实用的原则,对沿线村镇、单位房屋外观形象,从根本上和长久性的角度进行统一风格的穿衣戴帽、统一颜色的美化亮化;对沿线村镇、单位水、电、路基础设施及环境面貌进行综合整治;按照景区的标准,规划设计路边树木搭配,提升道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带,做好受损和缺失树木以及空白路段的绿化补栽工作;规范主要通道、景区沿线两侧污水排放,清理和规范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广告、牌匾、过时标语,并对道路两侧的村庄产业进行规范化、规模化改造建设,努力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明显的产业带,形成精品产业展示走廊。
为重塑农村建设新面貌,根据南昌市《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在村镇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的农村村民建房(包括拆旧建新),必须符合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根据这一规划,市、县、区中心城规划区范围内不再批准建设单门独户的村民住房;沿高速公路两侧、沿国道两侧各100米范围内,沿省道两侧不少于65米范围内,不得审批建设新村庄和住房;农村村民建房尽量使用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荒山、荒坡,每宗建房用地耕地基地面积不超120平方米,空闲地、林地不超过180平方米,荒山荒坡不超过200平方米,人均占地使用面积不得超过40平方米。村民建房建新必须拆旧,消除“一户多宅”现象。
与此同时,该市还实行创建休闲农业、秀美乡村亮点工程。今年5月,南昌市在全省率先唱响“中国秀美乡村·安义”品牌活动,围绕“村美、路畅、门靓、水活、树绿、业旺”的要求,突出“古村怀旧、花卉观光、农耕体验、温泉养生”等主要内容,把安义县打造成为生态环境最秀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服务功能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新农村建设样板。
同时,南昌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重点创建以南昌县黄马凤凰沟景区为中心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新建县怪石岭生态公园为中心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以安义县清晨田园度假村和南昌菜园为中心的休闲农业产业园,以进贤县军山湖为中心的品蟹休闲旅游带等十个休闲农业示范基地;按照“和谐秀美乡村”的定位,重点创建以进贤县前坊镇西湖李家村、新建县大塘坪乡汪山土库、南昌县黄马乡百花园村、安义县石鼻镇千年古村群、湾里区太平镇南源村、青云谱区朱桥梅村等十个秀美乡村,使“一县双十”真正成为“村庄秀美、家庭富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秀美乡村示范点。
规划引领 推动城市框架大扩容
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以规划拉开城市框架。一是做优整体规划。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及修编工作,成为全省“三规合一”试点城市,实现县区、乡镇总体规划和行政村规划全覆盖。二是做好特色规划。牢牢抓住南昌城市特色,组织编制了《南昌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南昌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南昌市重点地段规划控制导则(第一批)》等一大批城市设计项目,对梅岭风景区、八一广场等九大重点地段进行规划控制。三是做精片区规划。开展了《九龙湖片区概念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的国际招标,完成《青山湖西岸地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招标方案专家评审、《南昌市朝阳新城滨赣江地区(南昌大桥——生米大桥)建筑景观城市设计方案》专家评审。四是做优专项规划。着力缓解城市干线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编制了《城市一环快速路交通系统规划研究及论证》、《南昌市干线路网规划》等规划,完成了《南昌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专家评审,启动了《2011年南昌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做好了城市快速路周边用地规划控制工作。
建设升级 推动城市功能大完善
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十一五”期间,累计全社会城乡建设投入310亿元,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65.7%。去年推进新型城镇化项目273项,总投资11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60亿元。今年,该市启动十大城建项目建设,总投资756.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69亿元。交通方面:立足水、陆、空交通一体化协调发展,竣工了昌北机场新航站楼,完成了向莆铁路、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南长段征地拆迁工作,推进了南昌高铁西客站、火车站东广场、南昌新港枢纽等重点工程建设。轨道交通 1号线全长36公里,24个站点全部正式开工;2号线已完成审批,力争在年底前开工。城区干线方面完成瑶湖大桥拓宽改造、前湖立交等重大工程,并规划启动了“十横十纵”的中心城区干线路网,总里程571公里。目前,已开工建设昌南大道东延、生米大桥西延、沿江中南大道工程等3条城市快速路工程。着力推进老城改造提升。实施了多项老城区路网连通工程,沿江中北大道连通工程、洛阳路隧道、艾溪湖大桥、滨江北路改线、青山湖南大道二期等项目顺利完工。实施塘子河、利字街、象山南路中段等棚户区改造工程,改善3.58万户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完成湖坊邓村等10个“城中村”改造。着力推进新城繁荣发展。以省级行政中心搬迁为契机,举全市之力加快红谷滩新区发展,重点支持九龙湖片区建设,促进老城区商贸、物流、教育、科技、文化资源向红谷滩倾斜。以全省金融商务区建设为契机,引导金融机构投资落户红谷滩。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大的八个重点示范镇,挖掘城镇发展潜力,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批旅游开发型、交通枢纽型、工业产业型重镇。同时,充分发挥示范镇的示范推广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近两年来,八个重点示范镇共实施建设项目169个,总投资约106.68亿元,已完工项目88个,完成投资总额约42.59亿元。
在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长效化。坚持重心下移,建立“一级监督、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并建成市级“数字城管”平台,实现“三网融合”、管理全覆盖;坚持夯实基础,把“创建办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深入开展城市“啄木鸟行动”、“十万小蜜蜂在行动”主题志愿活动等,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坚持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积极破解治“堵”、治“安”、治“差”、治“脏”、治“乱”、治“违”等城市管理难题。
生态优先 推动城市环境大优化
以“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为抓手,完成了三条国道、六条高速公路、四个连接点、四条出城干道和九条县级干道等城郊市级重点绿化工程建设,完成了包括五条绿色长廊、两条森林景观大道、两条生态花卉大道在内的41条城区重点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完成了七个互通立交、一个外环通道和4个公园绿化景观提升建设。2011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58%,摆放了3000万盆以上的各类鲜花和500多个花坛造型,营造了喜迎“七城会”的靓丽景观。加强了污水处理厂运行监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3%以上。推进了垃圾压缩垃圾站的升级改造,城市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推进了“一江两河八湖”生态环境治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新型城镇化亮点:
● 城镇化率领先全省。“十一五”期间,累计全社会城乡建设投入310亿元,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2011年实施新型城镇化项目273项,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420亿元,增长27.6%,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7.24%,城镇化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 城市框架迅速拉开。2011年,南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约为233.6平方公里,“一核五片、多中心、网络状组团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尤其是以红谷滩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新区建设,新区总面积由原来的78平方公里扩大到175平方公里。
●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三环十一射”城市道路框架,全面规划南昌“十横十纵”快速路网,目前已开工建设昌南大道东延、生米大桥西延、沿江中南大道工程等3条城市快速路;投资约180亿元全面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一号线,目前全线24个站点均已开工建设;昌北机场新航站楼、英雄大桥、昌九城际铁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重大重点工程相继竣工。
● 城市环境更加优美。以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森林城乡、花园南昌”、“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2011年,南昌森林覆盖率达到21.96%、城市绿化率达到42.96%,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并以“鄱湖亲水美”入选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