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着眼于建设文明龙江 巩固“三优”成果
时间:2012-07-09 16:06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焦明忠 蒋国华
|
|
黑龙江全省创建“三优”文明城市现场会7月6日至8日召开,省委书记吉炳轩主持8日下午召开的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着眼于建设文明龙江,巩固好“三优”创建成果,加快建设环境优美、交通畅达、生活便利、居住舒适、秩序井然、社会安宁、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美好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宪魁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省领导刘国中、张效廉、韩学键、林铎、杨东奇、于莎燕,哈尔滨市长宋希斌出席座谈会。
6日晚至8日上午,省领导张效廉、于莎燕与参会人员行程近千公里,实地考察了七台河市、双鸭山市、哈尔滨市“三优”文明城市亮化绿化、棚户区改造、路桥建设和滨水城市建设等17个项目。大家边看、边议、边记,切身感受了黑龙江省城乡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交通和市场秩序的不断优化、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日益强化,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先进典型经验,学以致用,攻坚克难,全力推动本地区本部门“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在8日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省文明办、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安厅,哈尔滨、大庆、双鸭山、七台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发言,交流了全省和各地“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经验体会,介绍了深化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
吉炳轩在讲话时指出,2011年以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有效举措,加大推进落实力度,形成了全面展开、不断深化、亮点纷呈的可喜局面。各地围绕打造优美环境,坚持建设与治理相结合、集中会战与长效管理相结合、重点攻坚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围绕建立优良秩序,坚持把市容、交通、市场作为专项整治重点,积极推动公共秩序规范管理,城市秩序得到整顿规范。围绕提供优质服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注重教育引导,提升文明素质,切实树立了文明城市形象。围绕务求创建实效,坚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强化组织领导、监督检查、社会参与,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吉炳轩强调,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是发展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随着“三优”文明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促进了城乡面貌改变。各地着力做好以水兴成、以水富城、以水丽城的文章,积极开展街路两侧及旧小区建筑立面装饰工作,统筹推进亮化工程,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和宜业环境,增强了龙江对外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了设施功能完善。各地切实加强现代交通网络、城镇内路网、市政公用设施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承载能力,为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促进了生活质量提高。全省大规模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加快了人民群众居住条件的改善。截至2011年末,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6.9万套,完成泥草房改造306.3万平方米,惠及城乡群众306.3万户,目前全省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26.3平方米。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大力推进“三优”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有效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带动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而且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积极推动商贸市场繁荣,切实拉动经济大幅增长,切合龙江实际、顺应人民意愿,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吉炳轩强调,城市发展无止境,“三优”创建无终期。必须着眼于建设文明龙江,让人民群众享受美好新生活,继续大力推动“三优”文明城市建设。要完善建设规划。立足形势新变化、发展新要求、群众新期待,在完善规划上下功夫,使城市建设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开放思维和现代理念,立足于高起点,着眼于高标准,致力于高品位,聘请名家名院名所参与城市规划和设计,少给后人留下遗憾。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根据自然、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需求,合理设定功能布局,打造特色建筑风格,突出各自城市形象,避免简单刻板、“千城一面”。要突出建设重点。干净、秩序、诚信是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须达到的目标。要让城市更干净,下力解决好尘土、垃圾、污水、烟尘等突出问题。继续推进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重点开展城市主街综合整饰,每年要完成一批城市的主街路综合改造,切实提高城市周边植树造林规模和水平,下决心逐步改善哈尔滨、大庆等大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完善供水、供热、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县级以上城市“三供两治”项目建设。努力进行旧城改造,将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与“三优”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要让城市更有秩序,重点治理交通、市场、管线、装饰、建筑等方面的城市乱象。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加强安全教育,切实整治违章行为。加强市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欺行霸市行为。整理城市管线,规范广告牌匾,打造优美靓丽的城市面貌。要让城市更讲诚信,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树立龙江良好形象。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推动行政服务机关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推动社会公共服务窗口创暖心服务、树满意品牌,推动广大市民加强修养、提升素质,切实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政策、法律、生态等环境。要抓好典型示范。深入总结各地创建“三优”文明城市的经验做法,大力宣传和推广具有时代特色、龙江特点和普遍意义的先进典型,叫响滨水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等品牌,增强龙江城市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开展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掀起学习宣传张丽莉、高铁成等道德模范热潮,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风气,展示大美大爱的龙江风貌。下力培育树立一批新的典型,把“三优”文明城市创建与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紧密结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建设一批文明小区、文明街道、文明店铺、文明单位,打造一批环境优化、城市管理、诚信建设等好的样板。要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健全领导包保、目标考核、跟踪问效、督办奖惩、社会监督等工作机制,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确保资金投入到位,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手段,探索建立城市管理、公共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努力实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管城。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依托新闻媒体、服务热线、市长电话等平台,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积极引导机关团体、民间组织、非公企业采取共建联建、“门前四包”等方式,合力共建“三优”文明城市。
王宪魁在讲话时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经验,相互学习借鉴,狠抓贯彻落实。他强调,要把“三优”文明创建工作与安居工程结合起来。继续加大城市和县城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力度,规划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完善道路、排水、通讯、照明等基础设施,使安居工程成为“三优”文明城市建设的样板工程。要把“三优”文明创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三优”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推动产业项目的引进、落地、生根、开花。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树立产城融合理念,突出产业功能布局和集聚效应,将城市建设规划与产业规划、园区规划统筹考虑、有机结合。以各类产业园区为依托,拉开城市骨架,拓展城市空间,打造城市新区。大力发展主城区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城市,增加现代元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人口、企业向城镇集聚,增强中心区块的凝聚力和承载力。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增强黑龙江省发展环境的吸引力、竞争力,促进产业加快发展。要把“三优”文明创建工作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改善农村环境与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同等重要,老城区文明建设与中心区文明建设同等重要,务必做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把“三优”文明城市建设触角向下延伸,向外辐射。完善城乡建设规划,统筹抓好城市出口、城乡结合部的整治建设。向县城、农垦、森工小城镇以及重点旅游名镇和“百镇”延伸,全面实施小城镇净化、绿化、美化和“百镇”主次干道硬化工程,建设一批重点市县垃圾处理项目。要把“三优”文明创建工作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对城市软硬件建设实行精细管理,注重细节、力求精品、打造亮点,做到长效管理、持之以恒。认真总结城市管理经验,坚决堵塞城市管理漏洞,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细化落实精细化管理各级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一线人员以及相关企业责任,使每个层面、每个岗位、每个人员都有明确分工和具体要求。把流动人口的宜居、宜业作为城市管理的重点,在住房、医疗、社保、子女就学等方面,为外来创业、务工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完成好精细化管理“夏季保卫生,冬季保畅通”的基本任务,在管理制度层面做出明确规定,把夏季环境治理、冬季冰雪清理以及车辆运行和市场秩序管理的每一个业务流程都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张效廉指出,“三优”文明创建活动要从“要我创”向“我要创”转变,从强调硬件建设向软件硬件并重转变,从注重建设向创新管理转变。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重点难点上谋突破,在塑形塑品上求实效。进一步强化以政府政策扶持和投入为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创建资金。广泛倾听群众意见,调动群众参与热情,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健全规范跟踪问效、督查考评工作机制,完善测评体系、考评细则。突出抓好垃圾治理、交通秩序整治、公共安全整治、诚信建设、市民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广泛开展学雷锋等社会志愿服务、道德模范学习宣传、“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文明餐桌”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明养成活动。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着力打造“诚信龙江”。
于莎燕要求,要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机械化、数字化、网格化,为“三优”文明城市创建提供有力支撑。推进城市清扫机械化,增加新型机械化专业设备保有量,重点提高环卫清扫清雪、路桥维修等工作的机械化作业率。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整合资源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完善市级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机制。推行城市管理网络化,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保障城市优良秩序。
各市(地)、省直管县党委和政府(行署)分管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省“三优”文明城市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特约记者焦明忠 记者蒋国华)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