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从“印象刘三姐”看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

时间:2012-07-09 11:46来源:大洋网 作者:为之

    早就听说阳朔有世界独一无二、永不落幕的《印象刘三姐》,它集漓江山水、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国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舞台剧。《印象刘三姐》集唯一性、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身,是一次演出的革命、一次视觉的革命,已成为桂林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典范”。 近日,笔者慕名到阳朔冒雨观看了《印象刘三姐》,确实留下深刻印象。

  资料显示,2002年,阳朔旅游收入仅仅1.46亿元。2003年10月,《印象刘三姐》开始演出,当年旅游收入达2.8亿元,旅游业对财政贡献增长部分占财政收入增长部分的50%以上。阳朔县旅游收入,2004年为4.06亿元,2005年为5.51亿元。到2011年,阳朔县实现旅游收入38.6亿元,旅游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印象刘三姐》还拉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餐饮、宾馆、房地产和运输等产业,而当地的发展又转而给演出带来大量客源。《印象刘三姐》景区2011年游客接待量达150万人次,这是自《印象刘三姐》开演以来,年游客接待量的最高纪录。
  阳朔能够有今天的发展,除了天然的优势之外,不得不说,与《印象刘三姐》的创造性的演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一部实景舞台剧带活了一个旅游景区,使得阳朔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项建设事业有了一个质的转变和飞跃。因此,作为正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广州来说,阳朔的迅猛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南国明珠,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古老的五羊仙人下凡的传说,达摩祖师的西来初地,六祖慧能的传说,海珠石的传说,南越国的历史,美丽善良的西关小姐,风流潇洒的东山大少,骑楼和西关大屋,十三行,上下九,乃至近现代的革命故事,等等等等,真的是数不胜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因此也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推动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就要有一个抓手。重商主义,关注民生,是广州发展的永恒主题。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如何结合推动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如何结合推动建设文化强市,如何结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如何结合建设国际化商都,找到一个切入点,非常重要。借鉴《印象刘三姐》,整合广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广州自身特色、独一无二的商业文化品牌,带动广州各项产业的发展,历史给了广州一个机会和窗口。换句话说,打造商业文化品牌可以成为推动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一个很好的抓手。
  比如,海心沙的转型。海心沙因为广州亚运会而一夜成名,但亚运会结束之后,围绕着海心沙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亚运会期间,广州市政府向市民承诺,亚运会结束之后,海心沙将变身市民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但亚运会结束后,海心沙突然变成收费公园,激起舆论和市民一片哗然。而政府官员及有关企业也不断放风说,海心沙将来会免费,但没有时间表。说到底,海心沙如何转型,政府也是举棋不定。海心沙要转型,解决好四大矛盾至关重要。这四大矛盾是,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矛盾,行政决策与现实运作的矛盾,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矛盾,投资回报与品牌塑造的矛盾。
  将海心沙打造成一个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时尚港,利用广州历史文化商业元素,特别是深入挖掘广州千年商都的内涵和特色,很好地解决好上述四大矛盾,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增添一个无可替代的文化商业品牌,吸引国内外的游客观光旅游,甚至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做生意,从而造福广州市民。
  除海心沙转型成为时尚港之外,广州各区县级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都具有各自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各具优势。假如结合各区县级市的历史文化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商业品牌,对于提升广州的文化品味,提升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提升广州国际商业化大都市的影响力,特别是促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就是笔者从《印象刘三姐》得到的启示。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