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和谐城市——以人为本打造民生城建的聊城实践
时间:2012-06-20 16:14来源:柳城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作者:曹天伟 张迪
|
|
炎炎盛夏,行走在聊城首个限价房工程——南湖新城项目工地上,到处是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建设景象。目前,该工程已有13栋住宅楼封顶,160户市民通过公平“抓号”成为新城的第一批业主。而在今年6月初,怡香园小区刚刚有18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领到了廉租住房钥匙。
城市建设不仅关乎改变面貌、提升形象,更关乎民生、民心。在城市建设中,该市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把城市打造成为广大市民的幸福家园。
环境,更宜居
6月10日召开的聊城城区2012年城建重点项目攻坚誓师大会,公布了今年城区20大城建重点项目,其中,涉及群众幸福生活的民生项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保障性安居工程、望湖小区、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推进,正一步一步改变着市民群众的生活。
“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这是多年来引领聊城城市建设的一条重要指针。围绕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该市大力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0601套,开工率为76%,位于全省前列。5月24日,聊城怡香园小区197套廉租住房、108套经济适用住房开始配售;南湖新城2050套限价住房,将于年底前全部达到入住条件。此外,望湖小区第二批近500套安置房于6月11日开始交付使用。
针对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今年该市在聊城城区实施了51条主次干道改造提升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程。目前,共完成42条道路施工,共挖补11.13万㎡,罩面60.4万㎡,疏通排水3597米,调整井子636座,新建排水2907米,明显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和环境。
生活,更幸福
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不仅需要舒适、便捷、宜居的生活环境,也离不开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城市建设中,该市十分注重文化、体育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生活需要。
长期以来,聊城一直缺少一座大型的综合性、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为满足群众的需求,该市启动实施了市民文化中心项目,项目设8个专用场馆和1个公用场馆,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该工程已经顺利实现主体封顶,年底前确保完工。
作为2009年第11届全运会篮球比赛场馆,市体育公园篮球馆让聊城人首次在“家门口”欣赏到了高水平的篮球比赛。而如今,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已经完工,成为该市第一个大型群众健身休闲场馆;体育场工程正在进行基础施工,今年10月将达到举办全市运动会的条件。
此外,作为全市职业教育的“航母”,高级工程职业学校和高级财经职业学校项目共开工建设29栋,15栋建筑已完成主体;9栋建筑的主体框架完成过半;2栋车间已完成基础,2栋宿舍楼正在回填土施工。
施工,更人性
“道路施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在城区大街小巷的道路改造施工现场,一条条温馨标语随处可见。许多市民表示,“看到这些人性化的标语,感觉心里很舒服”。
人性化,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该市把民生优先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中,要求各责任单位合理调配机械设备,科学安排作业时间,尽量昼夜施工、压茬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以道路拓宽改造为例,在实施主体工程的同时,同步实施了罩面、绿化、亮化和周边环境治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路不平、水不畅、灯不亮”的问题。
按照城市建设尽量不扰民、少扰民的原则,该市尽量把主干道施工安排在夜间进行,把对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减到最低程度。在施工中,注意做好围挡、洒水等工作,以减少噪音、尘土等污染。同时,积极加强工程建设宣传,在显著位置设立“施工带来不便,请广大市民包涵”等人性化的宣传标识牌,取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曹天伟 张迪)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