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重大民生工程提升苏州城市形象

时间:2012-06-14 09:37来源:苏州日报 作者:为之

    蒋宏坤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两河一江”、三角嘴湿地公园、天赐庄历史文化片区等惠民项目建设。

继南环新村危旧房解危改造、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保护利用、虎丘地区综合整治、城区居民家庭改厕等重大民生工程相继实施后,在充分酝酿、深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苏州市又一批重大民生工程紧锣密鼓、快速推进。11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听取和研究关于苏州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计划、三角嘴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推进“两河一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规划方案及实施意见、天赐庄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更新项目启动区工程的基本设想和工作思路。
蒋宏坤强调,这些重大项目与苏州稳增长、促转型密切相关,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在一批事关苏州生态环境、文化保护传承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上能快则快,一方面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年“重拳治水”
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要实现四个“百分百”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加快推进,当前,苏州市古城区河道水质不容乐观。着力改善古城区河道水质,苏州计划再用三年时间“重拳治水”,力争使古城区河道水质有明显改善。
根据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的《苏州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计划》,今后三年,苏州市计划投入超过3亿元资金对古城区河道水质实施“提升行动”。具体实施中,将以规划为引导,实施综合治理,做到“六结合”,即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解决河道黑臭与提升水质相结合,控源截污与扩大引水量、增加水的流动性相结合,打通断头河与完善水系网络相结合,改善水质与发展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相结合,工程治理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具体目标是,围绕“截污、清淤、活水、保洁”四个环节,通过三年集中治理,到2014年,实现四个“百分百”,即百分百实现污水截流,百分百实施河道清淤,百分百消除断头河,百分百达到河道保洁全覆盖,由此全面提升河道管理水平,使古城区水质、水景观明显改善,彻底消除河道感官黑臭。
蒋宏坤指出,建设宜居新苏州,提升水环境质量非常迫切。苏州是“东方水城”,水环境尤其是古城区河道水质的提升对城市品质品位的提升至关重要,百姓对提升古城区河道水质的呼声很高,要下大决心,彻底整治,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使水城水质明显改善、水景观更加迷人、水文化更具特色。
打造“绿色项链”
“两河一江”两年完成环境综合整治
做优做靓古城,苏州市将通过综合整治,把苏州大运河、环古城河和胥江建设成为古城靓丽的绿色项链、文化走廊和旅游胜景。
根据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的《关于推进“两河一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意见》,“两河一江”将把环境综合整治与提升城市形象相结合,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用2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区域内基础性开发建设任务。根据不同河段的不同情况,整治具体包括五大工程。即:环古城河提升工程,全长15.5公里,在原有整治基础上完善提高,重点是挖掘文化、传承文化和彰显文化;运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长约12.1公里,重点整治环境、科学开发,做好大运河申遗项目,产生综合效益;胥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长约3.5公里,重点是拆除沿岸违章建筑,修缮驳岸码头,征收危旧房,整治提升环境;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工程,彻底解决河道黑臭,真正实现水清水好水美、河净岸洁景秀的目标;运河“四改三”工程,全长81.5公里,主要是提升航道通行能力,达到三级航道标准。
蒋宏坤指出,苏州要打响“东方水城”、“古城水韵”品牌,必须做足水文章。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苏州市要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就必须在发展现代服务经济、打造文化旅游城市方面下大力气,这也是保持经济发展稳定性、可持续性、协调性和均衡性的客观需要。前几年,苏州环城河的整治和开发成效明显,深受百姓欢迎,当前,要继续拓展水文章,把“两河一江”的综合整治作为提升苏州城市空间布局“一核四城”之“核”文化内涵的重要方面,不断提升城市之“核”的辐射带动力。“两河一江”在综合整治中要充分挖掘资源,进一步细化、完善规划,整治要与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水安全的提升结合起来,与国家、省的重点工程结合起来,与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结合起来,与环境整治和城市形象提升结合起来,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传承结合起来,使“两河一江”真正成为生态、文化、繁荣、美丽的江河景观带。
扩张“城市绿肺”
三角嘴湿地公园拉开后五年建设序幕
三角嘴湿地公园是苏州“四角山水”和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州秀美山水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苏州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二带三环五楔”的重要楔形绿地和生态廊道。
公园总占地面积约12.0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38平方公里,是苏州城市北部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也是宜居苏州的一张叫得响的“生态名片”。
三角嘴湿地公园2007年开工建设至今,市政府先后投资3.27亿元,由市园林和绿化管理部门负责实施的金阊、平江辖区目前已建成1.83平方公里湿地公园工程的建设; 相城区已投入7.12亿元,完成了3.73平方公里湿地公园工程建设。去年5月,建成的5.56平方公里湿地公园已对外开放。通过前期建设,三角嘴区域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护,水乡特色的景观初步得到展现,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但是,目前,三角嘴湿地公园交通内外不畅,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尚未沟通,与此同时,水系组织不完善,蓄洪排涝、水体净化功能有待完善,周边居民的居住条件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研究,三角嘴湿地公园将按照“定位科学、特色鲜明、适度开发、基本平衡”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调整、细化和完善规划方案,整体加快建设,做好区域内道路、水系的沟通,增设休闲配套设施,尽快释放公园的综合效益,通过第二个五年的全面提升开发建设,为市民打造一处亲近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蒋宏坤表示,三角嘴湿地公园规模大、投入大、社会影响大,对构建城市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湿地公园的前五年建设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以全面提升开发为特征的后五年建设已拉开序幕,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细化规划编制,重点突出江南水域文化,力争再用五年时间全面完成三角嘴湿地公园的建设任务。
保护传承大手笔
天赐庄片区要实施保护更新
传承保护历史文化,苏州将再出大手笔,天赐庄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更新工程被提上议事日程。
天赐庄历史文化片区位于苏州古城东部,主要包括干将路以南、十全街以北、凤凰街以东、护城河以西的区域,面积约109.8公顷,区域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14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8处控保建筑。
该片区是苏州古城中西文化交汇最早、地方特色体现最浓的区域之一,极具文化传承、保护和利用的价值与潜力。根据该片区的特点和优势,苏州市将着力把天赐庄历史文化片区打造成为“民国风情展示区、新兴服务业聚集区、苏大科技开发创新区、苏式生活深度体验区”,力争两三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效。
天赐庄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更新项目是民生工程、文化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初步规划,保护更新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改善片区内居民生活质量相结合,与提升片区的交通和环境水平相结合,与促进苏州大学的开放与发展相结合,与衔接平江历史街区相结合,与拓展环古城河旅游相结合,真正实现共赢发展、共享发展。
会议对该片区保护更新项目5.4公顷启动区的规划和方案进行了讨论。蒋宏坤指出,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区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文化的载体、都不能轻易变动。从面积上讲,天赐庄历史文化片区占苏州古城区的比重不小,此次保护更新工程要格外慎重,一定要做出水平、见到成效,绝不能走弯路。具体实施中,要重点突出其原有的特点,即“民国风情+欧陆情调+水巷情趣”。项目启动前,要高起点做好规划,做到精品化、科学化。在推进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历史文化片区保护的有效途径,同时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百姓充分理解并积极支持这一古城区文化项目的加快推进。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