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书画、剪纸、刺绣的居民用自己的作品装饰着社区;“居民文化活动中心”内舞蹈房、健身房、棋牌室、乒乓球室应有尽有,“妇女之家”、“娃娃楼长之家”、“爱心之家”等活动室深受居民喜爱;早晚间,腰鼓、戏曲、快板、舞蹈等兴趣小组活跃在社区的广场上……铜官山区鹞山社区浓郁的文化气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据铜陵日报报道,以民间艺术为特色的鹞山社区是铜陵市城市文化社区示范点。“2011年,铜陵市城市文化社区建设在继"社区文化家园"获得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之后,又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并取得一定成效,为完成创建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日前,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侯化林介绍说,在城市文化社区创建工作中,铜陵市以“重管理,提标准;重培训,抓队伍;重活动,出品牌;重资源,成网络”为总体建设思路,以“社区文化阵地标准化、社区文艺队伍制度化、社区文化活动特色化”为方向,“八轮驱动”构架建设项目。 “八轮驱动”即“三中心”、“三工程”、“一平台”、“一课题”。“三中心”是社区图书室调配中心,将建成具有对全市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报刊图书采购和调配、人员培训、图书漂流活动开展等功能的中心;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援建中心,主要负责为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提供资源调配、技术指导、人员培训、援建验收、管理考核等服务;社区文艺人才培训中心,负责全市社区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等培训及相关管理工作,同时为业余文艺人员建立文艺档案,建立并管理文化志愿者队伍。 “三工程”即业余文艺团体“样板工程”,通过样板团体的示范管理和演出,带动社区文艺团体的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品牌工程”,主要包括百场文艺进社区工程、社区讲坛工程,使送戏下社区、公益讲座进社区成为具有主题性、计划性、制度性的品牌活动;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工程”,力抓10个社区文化示范点建设,形成特色经验,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全市社区文化建设。 “一平台”是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平台,积极建设集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系统、文化活动交流展示系统、公共文化服务共享系统、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系统于一体的“铜陵市公共文化服务门户网”,搭建“一网四系统”创建平台。“一课题”是社区文化建设模式研究课题,根据创建实际,以制度设计为先导,积极研讨和制订公共文化活动考核及奖励办法等扶持奖励制度并试行,力求形成经验模式,能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目前,铜陵市以社区文化建设提档升级为主要内容,针对社区不同特点,全面推进创建工作。一方面,加速社区资源整合,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以推进社区改革为契机,在城市文化社区建设中加速推进资源整合,居民活动场所、文化活动设施面积增加,各社区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基本整合完成。另一方面,推进城市文化社区建设特色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一区一品”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示范点建设,计划建成10个城市文化社区示范点。此外,强化重点项目带动,丰富社区文化建设平台。当前,城市文化社区创建的“三中心”、“三工程”已陆续启动并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号已实现全覆盖,电子阅览室工程正加速实施,今年将建成25个电子阅览室。同时,将举办第七届社区文化活动月,为社区文化工作者提供交流展示平台。 在下一步工作中,铜陵市将以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为抓手,实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化”;以社区图书室调配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援建中心为阵地,实现社区文化服务管理“一体化”;以建立公共文化人才库为内容,实现社区文化人才管理“制度化”;以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工程”为着力点,实现社区文化建设“长效化”;充分依靠广大社区群众,促进社区与文化单位、业余团体及企业等联动互动,实现社区文化建设“合力化”;以组建文化社区建设课题理论研究队伍为契机,创新设计并实行相关制度,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凸现创建项目的实验性与示范性,实现社区文化建设项目“模式化”。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