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沈北以世界的眼光 引领城市发展

时间:2012-06-06 14:31来源:时代商报 作者:赵海燕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世界的眼光,高起点的定位和明确的发展目标。沈北新区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沈阳北部首先创造了城市发展的奇迹。蒲河美景、道义CBD、手机产业园、方特游乐园、薰衣草庄园……短短6年,沈北新区日新月异,破茧成蝶。纵观辽宁,从来没有一个城区能像沈北一样,裹挟着先行先试的勇气,以惊人的“沈北速度”,开创了独特的“沈北模式”,成就了靓丽的“沈北标签”。

  一座城市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有着与众不同的相貌、个性与价值取向。那么,沈北到底要长成什么样?这个答案,锐意进取的沈北人早已胸有成竹。从最初的“再造一座"生态沈阳城",到做第三代城市典范,再到田园都市的构筑,进而发展到现在打造国家级中心城市新母城,以及最终成为国家城乡二元化发展的样板城区、东北老工业基地腾飞的典范……沈北的区域发展定位一脉相承,不断提升,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引领城市建设向着创造更大的价值化方向发展。
  高定位决定高起点。沈北是辽宁唯一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四个行政新区之一,沈北的区域定位,站在沈阳经济区、东北地区及东北亚经济圈的高度来谋划,让其他区域难望项背。
  生态之城的新典范
  生态是沈北的标签,创建生态新城是沈北新区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
  副市级干部、沈北新区区委书记张景辉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类发展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如今,城市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城市病”越来越严重,资源有限,发展已经不可持续,这就需要找一条人与自然合谐共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这条路就是建设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都市,这是人类发展的共同理想。沈北建区以来一直以生态立区为根本,追求的是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这种科学发展的模式,是沈北最大的品牌。
  2006年沈北新区成立,沈阳市委、市政府率先做出了“利用10年时间,在沈阳北部再造一座生态"沈阳城"的重大战略决策。6年来,沈北新区不负重望,一座生态新城已冉冉升起,成为辽沈大地的一张耀眼名片。
  如今走进沈北,让人惊叹的是满眼的绿,道路两侧各30米的景观绿化带,区内40%的绿化率,美丽的蒲河廊道美景,让沈北呈现出绿脉纵横、青山碧水、空气清新的生态新景观,成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当初,沈阳将生态示范区放在沈北,原因之一就是沈北有辽宁其他区域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在沈北819平方公里区域内,辉山、帽山、七星山钟灵毓秀,辽河、蒲河、长河奔流不息,水面积率达8%,全境山水相映,林葱树茂。
  然而,了解沈北的人都知道,能取得如此好的生态成果并非仅仅依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有赖于沈北对生态的高度重视和投入。
  生态立区,沈北用的是大手笔。仅以蒲河生态廊道为例。为将蒲河打造成集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内河,新区目前投入资金达45亿元。
  “十二五”开局,沈北对生态建设更为重视,其探索实践更加注重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建设,将着力建设以“九横九纵”景观路网和蒲河生态廊道为重点的“百里绿廊”,以七星湖和蒲河生态水系为核心的“千顷湿地”,以道义、虎石台、辉山、马刚、七星山5个森林公园为主体的“万亩森林”。
  在成为“国家生态区”之后,沈北向着“国家生态文明区”的目标奋力前行。
  田园都市的新范本
  有梦想的沈北人从不会止步不前,在打造生态新城的基础上,他们向着新的目标进发建设现代都市与美好生态环境和谐共融的现代“田园都市”。
  这个始于2011年7月的定位目标,是沈北人“十二五”期间要达到的理想,更意味着沈北发展定位的战略性目标更高了一步。
  副市级干部、沈北新区区委书记张景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读这个目标:沈北新区有别于传统城市的发展形态,也有别于传统城市的建设目标,未来的沈北不是楼宇林立的城市,而是智慧城市、生态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也就是英国设计师霍华德提出的田园都市,是个“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现代生态新都心”。在这个“现代生态新都心”中,城中的人可以享受跟市区内无差别的社会福利和工作环境,但推开窗户,呼吸到的绝不是汽车尾气,而是新鲜的负氧离子,看到的是每天给他们供应新鲜农副产品的生命田园。基于这种定位,沈北未来发展的产业也是与生态环境不冲突的,无污染的新兴产业。
  沈北将“田园都市”作为“十二五”期间打造的愿景,包含了“田园”和“都市”两个概念,也就是沈北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田园的风貌,又要把区内的城市配套做好,拥有足够强大的城市功能,比如学校、交通基础设施等,以及金融、财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做到城乡协调发展。
  对于沈北新区而言,“田园都市”的意义更多的是为这座新兴之城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蓝图,从而远远超出了城市发展本身的范畴。
  可以预见,5年或10年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田园沈北,一个生态、环保、优美的宜居沈北破空而来。
  大沈阳的新母城
  今年,生机无限的沈北新区迎来更为高远的城市使命。
  2月28日,沈阳“新母城”发展战略座谈会召开,专家学者共同为沈阳“新母城”建设把脉。与会专家认为,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北部再造一个“生态沈阳城”如今已初具规模,沈阳已成为“新母城理论”在中国创新实践的先行者,而沈北新区将成为中国“新母城”建设的第一个示范区。
  所有人将目光锁定沈北。因为新母城的意义,不仅仅是原来城市“四肢”的扩展,而是再造“心脏”,再造一个城市的中心。其实,这一构想与沈北的长远定位不谋而合沈北要成为未来沈阳的新母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示范区。而且,这一目标已初具雏形。从“两城、两区、两市镇、四组团”的空间布局,到实施“生态立区、产业兴区、统筹建区、富民强区”四大发展战略,从规划沈阳新母城大型高端CBD,到建设与沈阳母城乃至沈阳经济区全面畅通的大交通网络……一直以来着力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沈北离“新母城”的目标越来越近。而沈北优越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已成为都市人心中的向往。
  正如副市级干部、沈北新区区委书记张景辉所言,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老母城已经定型了,支撑不了、承载不了可持续发展,比如现在的沈阳母城,再有一个新规划,就只能是把原来的拆掉重建,代价太大了,所以,从面向未来的设计考虑,就需要跳出局限,建立一个新母城,吸收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优势,建成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母城,实现合谐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沈北未来目标,沈北新区区长、蒲河新城管委会主任李鹏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域面积大小决定一个区域的建设水平和发展方向,沈北819平方公里的面积,是沈阳其它几个区域的数倍,仅蒲河新城核心区就有300多平方公里,以这样大的体量和承载力,就不仅仅只以一个区来规划。一直以来,沈北的定位明确清晰,要打造成生态新城,做第三代城市典范,未来还要建设成中心城市的新母城,这个目标有两层意义,一是新母城是在老母城之外,是独立的,有完善的功能,二是老母城功能上一些不能弥补的缺失,在新母城都有所改进。此外,沈北的定位还要有更高突破,国家一直提倡科学发展观,提倡和谐、统筹发展,所以沈北还要做国家城乡二元化发展的样板城区,做东北老工业基地腾飞的代表,这是历史赋与沈北的使命,更是沈北应有的责任担当。
  蓝图已绘就,沈北的美好愿景和发展让人期待!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