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增长(smart growth)又被译为“理性增长”,是2000年由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的“美国精明增长联盟”提出,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 越秀区作为广州具备城市一元结构特征的城区,城市化进程悠久,城市化程度最高,城市要素最集聚,城市功能最完备,相比其他兄弟城区,越秀区更早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更快面临居民需求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也更多面临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如何迈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坚实步伐,越秀区选择了“精明增长”之路。 越秀区委、区政府认为,所谓精明增长,简言之就是巧增长,就是要利用智慧来取得增长。对照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拼土地、拼资源、拼优惠不是越秀的长处,但可以在相对空间中找载体,在文化自觉上强自信,在功能集聚上树特色,在有限空间内盘活更多存量资源,增加经济增长中的文化和科技含量,让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精明增长之经济篇优化有限空间提升效益 越秀城区面积小、人口密度高、产业用地少,可以说是城无空地、白纸很少。但通过不遗余力的转型升级,越秀有限的空间成就了全市首位的资本密度、人才密度和单位土地与能耗的经济贡献度,上演了一出精明增长的好戏。 2011年越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4.26亿元,第三产业比重达97.01%,实现增加值1808.59亿元。其中,总部经济实现增加值873.97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现代服务业比重的58.33%。 素有“岭南第一街”美誉的北京路步行街,日均人流量20万人次,节假日更是突破50万人,年营业额超过300亿元,商业指数与人气指数排全国十大步行街前列。以步行街为核心的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正成为广州向世界集中展示国际商贸和历史文化融合发展的亮丽名片。 在烈士陵园、东山口片区,正着力打造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省人民医院为核心,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美容等行业集聚的广州东山健康医学中心。在珠江边的长堤大马路上,市区投入1.5亿元,打造集资金借贷、财富管理、支付结算、信息发布为一体的国内首条民间金融街,探索形成民间融资的“广州价格”。 加快推进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越秀核心产业功能提升区和麓湖生态功能区三大功能区建设,积极打造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广州文化产权交易所、广州移动互联网(越秀)产业园、创意大道、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暨书院街、国家“千人计划”俱乐部南方中心六大发展平台,大力发展商贸业、金融业、物流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业七大核心产业,越秀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思路和推动精明增长的举措更加清晰。 精明增长之环境篇打造温馨栖居空间 促进自然文化资源保护的社区设计、社区开发和社区复兴,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吸引力的环境,是精明增长的题中之义。经过十年大变的洗礼,走在越秀街头巷尾,更能感受到文的意境和绿的幽境。 以古为色,在凸显古城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深宅老巷处处充满广府韵味。过去5年,越秀区建设、改造了28个花园社区、215个区级以上绿色社区、35个精品文化社区和238栋骑楼,盐运西社区、都府社区更是迎来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贵客。 以文为脉,治污还清,小桥依然伴流水。走在东濠涌边,可以看到全国首个以“水”为主题的东濠涌博物馆,历史名桥、叠水瀑布、凉亭驿站等景观生动地连接在一个画轴上,原来浑浊的东濠涌实现蝶变,成为儿童嬉戏玩耍、快乐成长的亲水乐园。如今,东濠涌二期综合整治正加紧推进,未来东濠涌将成为连接云山珠水的城区生态绿轴。 幸福社区打造将是越秀环境建设的又一重点,如何让社区更加强调文化熏陶,更加注重历史风貌与自有特色的结合,更多体现到社区文化环境改善上,浸透在社区文化氛围营造上,越秀正着力打造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 精明增长之文化篇建设“最广府”都会核心 文化生产是最绿色的生产,文化消费是最高端的消费,合理地保护开发文化资源正是精明增长的要义。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文化与产业关联度高,文化供给强是越秀最大的优势。 “我家的文化艺术中心”,这是越秀区居民群众常挂嘴边的亲切称谓。越秀有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密度最高、功能最齐全、需求最便利的“10分钟文化圈”,有覆盖率达100%的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室,有总面积达17.3万多平方米的大小文体广场167个,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文化娱乐活动。 近年来,越秀区积极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将文化作为精明增长的内驱动力,投入2亿多元实施文化项目,城隍庙、城市原点和一批主题博物馆等文化载体相继落成;开展“三大文化民生工程”和“十百千万文化惠民项目”,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普惠;推出了迎春花市、广府庙会、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等文化活动,擦亮了广府文化品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正以独特的方式浸润着人的心灵。 文化事业繁荣助推了文化产业发展。黄花岗科技园开创“写字楼高新技术产业”模式,成为了广州创意产业的“一匹黑马”和全省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2011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88亿元,增长近10倍;累计培育企业1600多家,增长近15倍;涌现出漫友文化、原创动力、奥飞等动漫龙头企业,《喜羊羊与灰太郎》等优秀动漫原创作品也家喻户晓。建成后的创意大道预计文化产值达百亿元,2011年创意产业营业实现收入813.15亿元,文化资源优势正有效转变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目前,越秀区正充分把握广州打造“广府文化核心区”和“历史文化功能区”的契机,加快建设最能代表广府文化、最有广府文化特色的“最广府”都会核心区。省“非遗馆”暨大小马站书院街、南粤先贤馆等项目建设,文德路、越秀上下街、昌兴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正稳步推进;新建10个500平方米以上社区文化广场、10个社区微型博物馆、20条社区体育健身路径、50间社区体育活动室成为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4︰30”社区教育模式、“家门口”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文化,让古越今秀焕发新的活力。 精明增长之民生篇社区让生活更美好 精明增长与新型城市化旨在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求,让居民群众参与共建、实现共享,让居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在越秀,群众办事足不出户,“人性、便捷”是群众对越秀政务服务的评价。“越秀号信息直通车”覆盖了全区所有街道及窗口部门,居民群众不出社区便可以享受80%业务网上受理审批和100%服务事项网上查询的服务;错时上下班、周末办事预约等措施,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 在越秀,新老市民和睦相处,老人居家颐养天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老人、青少年、家庭、义工、残疾人、社区矫正”六大系统化专业服务,覆盖了社区全体居民。在越秀区北京街道,你可以看到,老人日托和老人饭堂服务让老年居家养老得以实现,儿童日托服务消除了年轻父母“家长下班晚、孩子放学早”的烦恼,社区居民交换驿站“换购乐”满足了旧物互换的需求,“点对点”个案辅导帮助“问题家庭”心理辅导、矛盾疏导、关系重建…… 在越秀,惠民生均质化公共服务成为居民群众公认的品牌。从惠民48条及补充12条的实施,到民生十件实事的落实;从2011年43.68亿元民生社会事业投入,到34901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全市首批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评估,到成功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效让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中。今年的民生十件实事又包括帮扶4万名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建10家农副产品平价商店、为区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免费为全区6岁以下困难家庭儿童提供中医保健服务、解决3030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等,将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 “过去被管理、被服务,现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是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的由衷之言。一大批高学历、高级别、青年化的社区能人正参与社区管理服务,每月组织社区领袖在社区居委会“居民议事厅”召开“议事会”的做法正广泛推行;各类兴趣小组、文化活动团队正活跃在社区,15万多人次的义工活动正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和谐社区大家共建、社区和谐大家共享”中。越秀正着力创新完善政务服务管理、社区家庭服务、街道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社区自治、信息服务管理等社区治理五大体系,以构建“幸福社区”给力“幸福广州”和“幸福广东”建设。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