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惠州:从沿江走向沿海建现代化城市

时间:2012-05-11 12:56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林涌浩 黄慧莹

惠州正在向现代化大城市快速迈进。 梁维春 摄

 

惠州夜景美丽迷人,江边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梁维春 摄

 

  惠州城市面貌在变化,正在建设沿海现代化城市。梁维春 摄
  

    核心提示
  一条街的历史从一条河流开始,一座城市的历史从一条街开始。
  浩荡东江水在惠州城区与西枝江交汇,而在两江交汇处,一条古老的街道沿东江河岸向东延伸——这就是惠州最古老的街道水东街。
  水东街形成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兴盛于清朝雍正年间。惠州数百年的繁华如一滴水,都浓缩在了这条古街上。旧时的惠州人忙碌了几个世纪,始终走不出这两里长的古街。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惠州人让这片土地彻底改变了面貌。
  在这块以腌制梅菜闻名的土地,世界一流的石化城、电子城已初具规模;服装基地、LED照明基地相继落户;高楼大厦耸立东江两岸,文艺场馆形成一道城市风景线,现代商圈日渐成熟壮大,惠州正处于城市发展快速期。随着惠州市区的扩容,惠阳、大亚湾纳入市区范围,环大亚湾经济带的建设,惠州正由沿江城市变身为沿海城市,奠定了百年发展版图。
  罗浮山、西湖,半城山色半城湖;紫荆花、木棉花,百花争艳绿树成荫……到过惠州的人,都说惠州是个宜居宜游城市。尤其是从北上广等大都市来的游客更是感叹,“像惠州这样的城市最适合居住”。
  的确,一直以来,惠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直秉承着“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的理念,注重生态保护,这使得惠州能够很直观地给人宜居宜游的感受。随着江北CBD的日渐成熟,南部新城的新崛起,交通网络的完善,以及城市中心区的扩展,市区向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沿海的挺进,惠州城市面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座千年沿江城市正在走向沿海。
  城市面貌之变主轴线提升现代城市品质
  陈涛是惠州学院2007届毕业生,毕业后回到江西老家工作。离开之时,惠州留给他的印象是跟老家差不多的中小城市,东江以南是有点凌乱的老城区,东江以北虽高楼不少、但配套不足,感觉冷清。时隔五年之后,今年初小陈应同学的邀请,故地重游。当他从火车北站出来,坐上公交车一路开往市区中心时,他发现如今的惠州已经不是5年前的惠州了,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说这真的是应了清代著名诗人江逢辰那句“天下不敢小惠州”。
  时隔五年,小陈对惠州印象的大变,印证了惠州城市面貌的巨变。如今站在东江畔,放眼惠州大地,一座座高楼大厦矗立东江两岸;市体育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市科技馆、市博物馆等一个个文体场馆形成的“馆文化”更是成为现代城市一道新的风景线。
  近年来,沿着珠三角一体化的轨迹,借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惠州下大力气搞城市建设进行大规划、大建设,使城市硬件逐渐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南进北拓”的城市扩展战略中,扩大江北的城市范围,并根据中央行政商务区的定位加大建设力度,一座座超甲级商业楼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不断刷新惠州的“新高度”,成为惠州的标志性建筑物,其中目前全市最高的商业楼富力大厦高达48层。与此同时,在省运会的带动下,在城市中心区的南端,一座被定位为人文教育居住区的“南部新城”也正在崛起。据市房协有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惠州近60%的新建房源在惠城区,而惠城区60%左右的新建房源就在南部新城。

  在“南进北拓”的城市扩展战略的基础上,惠州还正在着力建设“现代化城市主轴线”,以金山大道为连线,以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现代标志性城市建筑为支点,从江北伸延至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贯通南北,提升了惠州现代城市品质。
  现代化气息日渐渗透进这座城市的土地,惠州正以崭新的城市风貌迎接未来。
  交通之变民航机场预计今年底复航
  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目前惠州尚未建有立交桥,人行天桥也不多见,这使交通高峰期交通堵塞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过也有人同时发现,近期三环路的改市政道路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三环路与演达大道交叉路口的立交桥也正在修建。此外,金龙大道立交桥和惠州大道立交桥也即将动工,环城西路和惠州大道义乌小商品城门口等多处也计划建设人行天桥。
  俗话说,“路通财通”、“要致富先修路”。城市要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交通网。市区立交桥和人行天桥的修建只是惠州交通之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城市内部,四环路的修建、三环路的改造升级,金山大道的通车,大大缓解了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在城市外围,惠博沿江路、金龙大道、惠州大道、惠南大道、惠澳大道的改扩建,为各县区大幅“提速”,其中博罗县城到市中心仅需十几分钟车程,而其他各县区中除龙门县之外,也均可实现开车30—50分钟到达。而在城市之间,随着深莞惠一体化的推进,通往深圳、东莞等地的断头路逐一打通;广河高速的通车,也结束了龙门县境内不通高速路的历史。至此,惠州已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市境内共有6条高速公路共计37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跃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广州市。如今的惠州市民往广州可走广惠高速,往深圳可走惠盐高速,往汕头可走深汕高速,往东莞可走潮莞高速。在广州上班的龙门市民张昆说,广河高速通车之后,从龙门开车到广州市区只要一个小时就能到达,比以前快了近一半。
  根据规划,到2020年,惠州将建成“五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此外,莞惠城轨的建设也正在快速推进,届时惠州将真正纳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经济圈。
  此外,目前惠州机场复航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按照4D标准实施扩建改造,预计今年底可复航。这一消息让经常要到全国各地出差的企业高管张峰很是期盼,他说,以后惠州人坐飞机不再需要跑到广州深圳,在家门口便能打到“飞的”啦。
  扩容之变环大亚湾经济带建设助推惠州走向沿海
  城市要发展,扩容是必经之路。
  2003年6月,是惠州市区最近一次大扩容。当时中海壳牌落户大亚湾后,为了解决行政分割制约问题,惠阳撤市设区,惠阳区和大亚湾开发区纳入惠州市区,使市区面积由419平方公里扩大到2672.3平方公里,惠州开始从一座沿江城市向沿海扩张。
  由此,惠州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惠城、陈江—仲恺、惠阳—大亚湾三个组团集中成片为中心城区,形成“一城、双核心、三组团”的都市区空间结构。
  虽然惠阳区和大亚湾区纳入市区范围,但是毕竟与城市中心区相隔四五十公里,距离与交通的不便一度阻碍着惠阳、大亚湾与惠城的同步发展。
  不过随着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这一难题逐渐解决。金山大道及金山大桥、惠南大道、惠澳大道,这3条城市交通大动脉的建成,使市中心区与惠阳区和大亚湾之间形成“川”字型主干道连接,从市中心区开车到惠阳和大亚湾的时间也从过去的一个多小时分别缩减到30多分钟和40多分钟,加快了惠州从“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转变。
  去年11月召开的惠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的新“三件大事”,其中“建设环大亚湾经济带”排在首位。党代会提出将整合惠阳、惠东和大亚湾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滨海经济,着力打造以大亚湾为中心的石化产业区、港口物流区、以淡水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区、以巽寮为中心的滨海旅游区,使环大亚湾经济带成为惠州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环大亚湾经济带建设的明确提出,更指明了惠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助推了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的变身。
  未来拓展与转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据惠州市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惠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和国务院批复的《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拓展与转型是未来一段期间惠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惠州城市建设将围绕建设“文明宜居、可持续发展和适应五化发展要求”的理想城市的总体要求,切合拓展与转型的规律要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升华惠民之州”的核心进行科学筹划。
  在空间发展策略上,贯彻落实“南进北拓”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合理拓展建设用地、调整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协调区域发展,有序推进沿海战略。
  在发展形态上,强化和夯实惠城组团、惠阳—大亚湾组团、陈江—仲恺组团“一城三组团”的城市空间功能格局,壮大提升惠城江北CBD的建设,启动仲恺区域中心和惠阳新桥城市副中心建设,提高各组团的综合服务配套能力,提高惠州城市的区域影响力。此外,逐步由组团融合向区域融合转变,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实现在“一城三组团”的城市格局基础上,联同深圳、东莞建立珠三角东岸“一区三城市”的大区域格局,以区域融合统筹组团融合,促进更大空间范围的资源配置。
  “快且有序”的发展路径
  “近几年来,惠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环境改善明显。”在惠州市人民政府顾问专家库首批专家、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原总规划师刘家驹看来,惠州这5年的发展很快,但一个“快”字还不足以涵盖改变的所有特点,“发展快,但更重要的是有序。”
  刘家驹认为,惠州快且有序的发展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突出表现是基础设施的飞速建设,特别是城市主干道的建设迅速。在他看来,道路就是一个城市的骨架,骨架搭好了血脉也会打通,经济定会随之发展,同时,道路还展示了惠州良好的城市形象。
  “惠州致力于打造山水丽城,建设绿色生态惠州,两江四岸借助水景更好地形成沿江景观带,这对惠州的城市环境将会有很大的改善,西湖、红花湖等景点环境的改善也十分明显,绿道建设更是将惠州的山水特色发挥到极致。”刘家驹认为,惠州的城市变化其二体现在环境的改善上,这些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改善了城市形象,一方面给市民增添了不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而让他感受最深的,是惠州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大公司逐渐进驻惠州并不断发展,更多的楼盘和城市环境紧密结合,对推动惠州城市化进程起了不小的作用。
  为何能收获如此突飞猛进的变化?刘家驹认为,这和惠州的自然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以及政府的重视密不可分。“惠州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山水泉林湖海,优美且多样;惠州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也十分丰富;市政设施配套建设相对超前,经济发展有石化和电子两个轮子。”在刘家驹看来,这都是惠州今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素,未来的惠州将向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快步向前发展。
  至于未来惠州长什么样,刘家驹说,这些都在《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有所体现。“2003年惠阳撤市设区,惠州市区面积由原来的419平方公里扩至2672.3平方公里,城市空间格局从沿江走向沿海。”刘家驹告诉记者,新的规划不仅范围有所扩大,层次也随之提升,更注重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协调合作,也更注重对生态发展建设的引领,是惠州城市发展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的规划。
  沿着鹅岭南路往仲恺方向,或是沿着惠博大道往博罗方向,新修的楼盘一栋栋矗立,城市化进程已经从中心城区铺开,逐渐向周边蔓延。在刘家驹看来,惠州要为每个区域的市民创造一个便利的生活条件,未来还需协调城市化发展和相对滞后的城市公共设施配套之间的矛盾,为市民创造更舒适更方便的生活环境,同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将惠州打造成珠江三角洲东部都市区和粤港澳的后花园。
  案例
  五星级酒店
  抢滩惠州
  4月23日,在东江北岸,又一家五星标准的国际大酒店——惠州富力万丽酒店盛大开业。至此,惠州市区东江两岸不足2公里的城市中轴线上布置了包括康帝酒店和凯宾斯基在内的3家以五星标准打造的大酒店。
  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2005年以前,惠州尚无一家五星级酒店;2005年,惠州康帝酒店开业,成为惠州首家以五星级标准打造的酒店。7年过去,惠州酒店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康帝酒店、罗浮山嘉宝田、惠东喜来登、家路和国惠等5家酒店成功评为五星级酒店,此外还有凯宾斯基、洲际和万丽等几家以五星级标准建造、有望通过五星级评定的大酒店。
  一座城市配套的发展,必然带来一定的商机和商贸往来。而一座城市的五星级酒店数量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经济发展程度。市旅游局该负责人表示,按照惠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惠州旅游业的发展规划,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惠州五星级酒店将达到10家。
  高档酒店的发展状况是反映一座城市商贸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商圈的发展同样能够直观地反映城市商贸的发展状况。
  过去,到深圳、广州购物是不少惠州人的周末生活。“70后”时尚型企业高管李毅就是其中一员。自2007年从深圳调到惠州工作之后,每两三个星期他就要回一趟深圳逛街购物。不过这几年来,李毅发现,深圳的天虹、广州的广百、世界500强的沃尔玛和吉之岛,也都进驻惠州市场,各种高档次的品牌也都纷纷进驻。特别是去年才开业的华贸购物中心引进了不少国际名牌的服饰品牌,让不少像他一样的高端消费人群在惠州也能买到高档品牌的服饰,不须再因为购物经常上广州下深圳。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不仅惠州原有的商圈档次提高了,一个个新的商圈也正在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江北周边住宅小区的逐渐建成,江北的人气日渐旺盛,以江北华贸中心、丽日广场、意生广场等为中心的江北商圈也逐渐成熟。
  曾参与惠州商贸流通“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王兴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惠州是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城市,未来几年有可能要形成五六个商圈。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