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地铁建设明显升温 二三线城市向地下要空间

时间:2012-05-09 12:35来源:中国市政工程网 作者:为之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到南京、沈阳、成都等省会城市,再到苏州、佛山等二三线城市,地铁建设正在成为中国城市中的一个鲜明特点。据相关统计显示,此前,中国大陆有33个城市已经规划轨道交通建设,其中28个城市已获批。43年前的1969年10月,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这是北京,也是中国第一条地铁。此后30年间,地铁在中国的发展缓慢,只有天津、上海和广州相继开通了地铁。
  不过,进入21世纪后,地铁建设开始明显升温,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外,南京、沈阳、成都、武汉、西安、重庆、深圳、苏州等8个城市均已开通地铁。而如果算上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这将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据统计,如今,长春、杭州、哈尔滨、长沙、郑州、福州、昆明、南昌、合肥、南宁、贵阳11个省会(首府)城市,以及东莞、宁波、无锡、青岛、大连等5个二三线城市,地铁都正在紧张地施工中,其中有部分城市的地铁将在近一两年开通。
  此外,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兰州等5个省会(首府)已上报了地铁修建计划,正在等待批复。
  而已有地铁的城市中,北京、沈阳等10个城市均已提出了扩建计划。

 

 

  据有关方面介绍,到2015年,全国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3000公里。而2020年,将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
  尽管不断有声音提醒要警惕各地的“地铁冲动”,但地铁在中国各城市的迅速扩张已是可见的事实。而强化规划和安全,则成为“大干快上”的背景下不断被强调的第一要义。
  为什么要建设地铁?除了市民生活的便捷外,经济的驱动力也不容忽视。
  地理空间上的立体革命打通、创造了城市立体经济脉络。
  地铁的开通,最先得益的要数沿线地上的商圈。商业、商务、居住、娱乐设施通过轨道交通聚集,形成新城市中心,刺激区域发展。
  4月28日,苏州地铁1号线通车当天,地铁沿线周边影院的客流量就马上增加了10%到15%。而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一些地铁商圈的长盛不衰也成为了最有力的榜样。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时代,地铁成功地让商业实现“向地下要空间”。以苏州为例,苏州地铁通车当日,与地铁同步设计的,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轨道商业综合体星海生活广场就应声开张。在这方面,北京、上海、香港等老牌地铁城市已有良好先例可循,香港的铜锣湾四处可见上下打通的大型商业联体。
  当然,地铁的商业价值不止在一城之内。在疏通城内“商脉”的同时,许多城市的地铁已将触角伸向更远,搭上临近城市的线路。
  在广东,大陆第一条城际地铁线路广佛地铁即将建成,目前已经建成的首段广佛线,已将广佛中心城区之间的交通运行时间缩短为半小时,这使得珠三角的区域经济整合迈出了一大步。
  而按照规划,长三角也将迎来地铁的“跨省时代”。目前,上海、苏州、无锡城际地铁轨道交通线路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这也将为长三角地区加快一体化注入新动力。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