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建设民生城建 开放软环境

时间:2012-04-25 16:42来源:大连新闻网 作者:吉存
本报记者 王华 摄
本报记者 王华 摄
和平广场交通整治。资料图片
 
清理广告灯箱。 本报记者 张吉存 摄
清理广告灯箱。 本报记者 张吉存 摄
 
小型清扫车。本报记者 张吉存 摄
小型清扫车。本报记者 张吉存 摄
 

  “老百姓心想什么,就是城建工作的内容;老百姓需要什么,就是城建工作的重点;老百姓盼望什么,就是城建工作的方向。”这是我市每一位城市建设与管理人员常说的一句话。民生城建既要把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建设好,还要把城市管理的软环境建设好,要依靠科学的规划、持续的理念、有效的管理。

  城市管理对世界上任何城市来说都是一大难题,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目前,我们已将城市管理列入民生工程,在用国际化的眼光规划大连城市建设的同时,用国际化的思维和先进的方法来管理城市运行,使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

  环卫体制改革:为大连干净整洁保驾护航

  城市环境卫生是一座城市的“脸面”,去年此时,市民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带来的扬尘等污染而抱怨,而如今的城市环境重新回到干净整洁之美;去年此时,我市启动城市中心区,实行环卫作业市场化,如今改革成果已显现。目前已基本建立起职责明确、监管有力、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市场化运作之后,16家中标企业对我市的17个标段进行作业,环境卫生质量与企业效益挂钩,工资与环卫工人的作业量挂钩,让“懒人”没有了生存空间,“大锅饭”再也不会出现,让城市环境卫生中的“三不管地段”成了历史名词。

  城管体制改革:路街市容环境焕然一新

  多年来,我市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为“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这一体制做到了重心下移、权责下放,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全覆盖,但也暴露出条块之间职责交叉、责任不清、关系不顺,块块之间各自为政、保护主义,条块之间指导监督力度相对薄弱等诸多问题。2011年4月21日,大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正式调整,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步实现主城区的城市管理工作统一管理、统一执法。改革后将有效整合和优化管理资源,建立起权责明确、政令畅通、运转有序、统一规范、执法有力、监督有效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让我市中心城区市容环境焕然一新,以求达到“净化”、“洁化”、“绿化”、“齐化”和“亮化”这“五化”标准。

  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多措并举为城市“舒筋活血”

  城市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血脉,血脉通则全城活,为了给市民带来一个畅通的交通,我市从去年开始多措并举,为城市“舒筋活血”。城市交通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为使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切实收到实效,市交通综合整治办公室组织各成员单位经过深入研究和梳理,形成了“以城市交通规划为基础,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城市交通管理为保障,以城市交通需求调控为关键”的工作思路,在工作过程中紧紧把握“规、建、管、限”四字诀,坚持四管齐下,大力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建筑质量诚信管理:行政联动制裁失信企业

  诚信是维系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元素,对于失信企业怎么办?市建委开通了“大连市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监管网”和“大连市房地产诚信网”,旨在进一步加强监督,此举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有多家“失信”企业受到制裁。通过启动行政联动制裁程序,联合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国税局、地税局等成员单位对一家公司下达了《联合制裁通知书》,各成员单位就暂停办理该企业所有手续。对存在特别严重的不良行为的企业,市建委将发文通知委内各处室和大连市建设行业各相关单位,暂停办理该企业所有手续,实施“封杀”。

  行政执法体制调整

  所有路街要实现“五化”

  本报记者 吉存

  五家行政执法分局于2011年4月21日挂牌成立后,对市中心城区重点路街的市容市貌按统一要求,实现市容净化、洁化、绿化、齐化和亮化的“标准路”整治。积极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调整后的各种关系,深入推进工地整治、路街秩序整治,启动违章建筑整治行动和户外广告牌匾、门头牌匾标准提升行动,努力打造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今年还将扎实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对中心城市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等进行数字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争取今年底前达到或接近杭州市的城市管理水平。

  对所有在建工地实施全面检查,严格落实“四有”保洁措施,严格规范工地围挡,重点查处排渣车辆碾带泥土上路现象;加强对排渣工地监控,严格落实排渣车辆密闭运输的要求,加大路面巡查和执法处罚力度,严厉查处超载、排渣撒漏、苫盖不严、不按规定线路行驶、偷排乱倒等违法行为;及时清理排渣车辆沿途散落的渣土。对流动商贩、马路市场、户外烧烤、店外店等影响市容环境的违章现象进行清理和整治;严格控制和管理集贸市场、早夜市,加大行政处罚力度,重点治理占道经营堵塞城市道路和交通的违章行为。清理各类人行步道障碍物,重点清除落地广告灯箱、占道棚厦;清理沿街商铺门前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拉乱挂。

  具体“五化”标准为,“净化”,就是要求街头店面的门头牌匾以外的所有橱窗大字、门外招手牌匾、广告标语等都必须清理干净,玻璃橱窗上只允许留有安全标志,让所有橱窗都要达到“窗明门净”;“洁化”,就是要求城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绿化”,就是让城区里栽植的树木花草没有枯死、缺漏,保持植被的成活率;“齐化”,就是要求各种城市设施都齐全齐备;“亮化”,就是让城市楼宇照明亮起来。

  大连市房地产诚信网

  逐步建立

  房地产市场奖惩机制

  本报记者 吉存

  按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原则,我市将逐步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土地招牌挂、资质管理、授信额度、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已公布的从事房地产市场开发企业的信用行为信息,依法对良好行为的企业给予激励,对不良行为的企业进行惩处。对房地产市场开发企业的不良行为,及时审核录入,通过诚信网对社会曝光。

  为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市场秩序,强化房地产市场管理,预防和遏制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我市房地产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管,市建委组织市国土房屋局、市规划局、市工商局等13个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式运行大连市房地产诚信网,对从事房地产市场开发企业的良好行为、不良行为进行记录。登录该网(http://xinyong.dalian-jw.gov.cn),在首页即可看到大连市房地产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公示的专栏,在企业信用信息中企业良好行为标以绿色标识、黑名单为醒目的红色标识。房地产诚信网开通后,陆续录入650家房地产企业数据、1504家建筑类企业基础信息、1118个房地产项目数据、11897条企业员工信息、7413条建筑类企业员工信息。

  建筑市场信用监管网

  建筑市场

  失信企业没了藏身处

  本报记者 吉存

  为了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市建委成立了由建设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大连市建筑市场诚信办公室,并开通了《大连市建筑市场信用监管网》(大连筑信网www.dlzhuxin.com),用现代化的网络管理手段规范建筑市场。

  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说,诚信体系,人机联手把关,建设管理的要素被一“网”打尽,将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市场。今后,住宅有了质量问题,相关责任单位如不及时维修,将被记录到不良行为记录;不改正,系统将予锁定,企业的各种相关手续将限制办理。今年还将确定并出台《大连市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评价标准》,初步拟定了《大连市建筑市场主体信用记分标准》,设计“三色通道”,其中红色是根据建设部标准新增的行为形式;绿色是根据杭州标准和建设部标准对应的行为形式;蓝色是将建设部和杭州描述的不良行为形式进行了融合。

  城市交通综合整治

  “规、建、管、限”

  四管齐下

  给城市治“堵”

  本报记者 吉存

  今年,市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办公室会同市有关部门紧紧围绕“规、建、管、限”四管齐下、多措并举,在2011年交通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实施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正式颁布交通规划

  以市政府名义正式颁布《大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大连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等交通规划。以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对于跨铁路通道建设、城市快速路网络及重要节点等矛盾比较突出的交通问题,开展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

  确保完成交通项目建设计划

  按照市政府确定的2012年城建交通项目计划,继续全力推进实施城市道桥、公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停车场等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当年建设计划。

  构建区域交通“环流”模式

  加大车辆乱停乱放处罚力度,在对81条主干路等重点区域保持高压整治态势的基础上,将重点路街人行步道、小街小巷纳入管控治理范围;继续严查“绿灯跟进、路口抢行”等12种不按规定通行的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停车场管理工作力度,抓紧出台《大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加强中小学校车管理,根据国务院即将出台的《校车安全条例》和对我市发展中小学校车服务体系的专题研究,积极推动发展和完善中小学校车服务体系,严查“三无”校车,确保中小学生乘车安全;加大8种重点车辆监管力度;完善城市交通科学管理措施,进一步优化“绿波”控制,增设单行道和禁止左转路口,构建区域交通“环流”模式。

  适时推行拥堵区域的限制措施

  进一步加大“限”的力度,科学合理调控机动车保有量增量,有效缓解机动车过快增长势头。实施限行交通管理措施,适时推行拥堵区域的限时、限号、限行措施;继续严格执行限制外埠旧机动车转入我市的强制性措施;根据我市第一条绿标路的运行情况、黄标车淘汰情况和道路交通情况,适时扩大限行路段及区域,为全面实行黄标车限行打下基础;采用经济杠杆调整交通流量和停车需求。

  环卫事业改革

  致力实现标准化作业

  本报记者 吉存

  一块块抹布擦拭着交通护栏上的污垢,一柄柄铁刷清理着高架桥上的小广告……今年确定为大连市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年”,从4月开展了市容环境集中整治洁净行动,以打造干净、整齐、有序、绿色城市环境为目标,利用“五一”前的时间,使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精细化”市容环境整治形成常态。

  据悉,我市深入推进环卫体制改革,细化城区环境卫生保洁标准,促进环卫事业实现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检查管理,努力打造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春节过后,我市城区部分路街和区域市容环境水平出现下滑趋势,为避免市容环境问题反弹,全面提升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为此开展市容环境集中整治洁净行动。继续深化环卫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市政环卫设施擦洗化、主次道路冲洗化、居民楼院清扫化等作业模式,环卫企业作业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今年,全面提高环卫扫保质量,严格落实保洁时间,加大道路清洗率;加强道路两旁绿地内和树箅子内的垃圾清理,清除行道树上的白色污染,回收路边堆放的融雪剂;加强对垃圾待运点、垃圾中转站等场所周边环境清理,垃圾日产日清,清理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加强公厕、果皮箱、地埋垃圾桶等环卫设施的维修清洗;整治老旧楼院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早夜市垃圾;集中清洗道路、桥梁及防护栏、交通隔离栏等附属设施。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