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太大了,这次来大同和我10年前见到的简直是两个世界。”不顾塞外早春的严寒,76岁的加拿大商人詹尼弗连续几天领着小孙子游览云冈石窟、华严寺、古城墙等古迹。近年来,大同坚持科学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方针,让历史文化名城重现活力。 大同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但多年来建设性和自然力破坏严重。2008年初,大同市委市政府做出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保护工程全面启动。 经过4年探索和实践,大同走出了一条科学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遗产的新路子,即:从“旧城改造”走向古城保护;从单体保护走向整体保护;从两相对立走向两全其美;从文物造假走向修旧如旧;从发展包袱走向产业创新。目前,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成果显著,得到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的认同,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为了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2008年,大同制定了“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的整体战略规划,以御河为轴线,御西保护完整的古城,御东建设现代化新区。几年来,市政府叫停60多个开发改造项目,对淹没在废墟中的华严寺、善化寺、法华寺、古城墙等10大经典遗存进行了整体性保护修复。把3.28平方公里的古城全部划为保护对象,把保护范围扩大到4.8平方公里,并把对古城风貌造成严重破坏的多层建筑,全部列入拆除范围,目前已拆除800多万平方米。 在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和修复中,大同始终坚持“考证充分、遗产本位、四原保存、浑然一体”的原则。云冈石窟大景区和市区华严寺、善化寺、古城墙等10大文物都得到科学保护和修复。 目前,一个以 “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经济强市”为目标的新大同正迅速崛起。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去年,全市旅游收入136亿多元,同比增长15.1%;接待国内游客近1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以上。(中国规划网太原4月7日电 记者刘亮明、冀业)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