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介休市大手笔复兴历史文化名城

时间:2011-10-12 10:2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路丽华
  “十一”长假期间,介休市后土庙文物保护工程、袄神楼文物保护工程工地上,还是一派繁忙景象,能工巧匠们在夜以继日进行艰苦而智慧的“修旧如旧”工作,他们必须马不停蹄才能跟上介休市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迅疾步伐,因为,介休市的城市管理者给这个城市定下了一个挑战极限的目标,在未来5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要走出一条具有介休特色的、以科学发展观做历史文化文章的城市化发展之路。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施大文化旅游战略、复兴历史文化名城,是介休市城市化转型发展之路,是一条兼顾介休历史文化底蕴与时代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道路。近年来,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有的地方在城市规划中学习西方规划,丢掉了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有的地方城市发展以经济为导向,导致城市人文精神缺失、城市艺术秩序衰落;有的地方因片面追求高楼大厦的现代化,破坏了文化遗产,割断了城市与山水环境的文脉关系,丧失了城市特色,缺失了地方性。
  那么,在城市化发展中,介休具有什么特色呢?众所周知,介休因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而被誉为“三贤故里”。该市境内古建筑各有精妙,后土庙道教建筑气势恢宏,有琉璃艺术建筑瑰宝之称;三晋三大名楼之一的袄神楼魅力独特,全国叫绝;张壁古堡“地上地下双城子,堡垣庙院博物村”,反风水建筑风格堪称东方建筑史上的奇迹,可与罗马修斯堡媲美。
  基于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介休市委书记秦太明有一个富有战略眼光的提法:“要充分考虑介休特有的区位条件、文化特质、经济特点,倾力打造一批具有视觉冲击力、心灵震撼力、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标性建筑”。介休市市长王怀民以一种博大的人文情怀在拥抱介休的历史文化,他认为:“在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转型之路上,要带着感情去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挖掘这座城市的内涵,寻找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根脉,要使这座城市恢复母亲般养育生命的功能,而城市最好的模式就 应该是关爱人与陶冶人。”在介休市委、市政府为该市城市规划进行把脉的研讨会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王树声认为介休历史遗存是碎片式的,不能照搬平遥古城“整体保护,新旧分治”的模式,而应该“碎片重构,新旧交融”,将历史碎片通过规划融入到现代城市空间中,与绿化、广场、市民健身、文化休闲、现代交通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历史内涵与时代活力交融的具有介休特色的城市环境。这是从介休实际探索出的介休模式。这种模式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之后,介休市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价值特色明确定位成:琉璃之城、寒食之乡、三贤故里、文化名邦。按“抢救、保护、创造、复兴”的保护规划思路,构建“一轴三心五区一带”空间格局:在顺城路——袄神楼建历史文化空间轴线、三贤祠——三贤广场为文化休闲轴线、袄神楼——前广场为宗教文化轴线、林宗书院——幼儿园为文教展示轴线;三心指区域内历史文化空间节点,三贤广场、三贤祠为三贤文化休闲传承展示区、袄神楼、袄教博物馆为袄教历史文化展示区、林宗书院为文化教育展示区;五区为“三贤”文化休闲传承展示区、宗教历史展示区、 文化教育活动区、 综合休闲服务区、高档住宅区。一带指环城遗址公园带、城墙遗址展示区,以一种方圆规矩、礼乐秩序为主题的三贤文化广场格局,与水环绿映、宜人怡人的环境品格相整合,突显介休历史文化名城的神圣性、纪念性、休闲性、现代性和壮丽感。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文化复兴的道路上,介休正在华美转身。(记者 路丽华)中国规划网太原10月12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