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从“人等房”到“房等人”

时间:2011-10-11 13:42来源:新华网 作者:白林

 

保障性住房。新华社发(梁志刚 摄)

新华网重庆10月11日电(记者韩振、白林)当其他一些地方对公租房建设所需大量资金感到为难之时,重庆市璧山县首批3427名居民已经搬进公租房。如今,璧山正在加快实现建设360万平方米公租房的目标。

将“人等房”变成“房等人”,璧山县要提前7年实现公租房对中低收入人群“全覆盖”。一个西部地区的县何以有这等气魄?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有60万人口的璧山县。

从“人等房”到“房等人”

69岁的张永华今年搬进了璧山县公租房“北城馨园”,他是首批搬进被自己称作“温馨家园”的3427名居民中的一位。

张永华以前是璧山县猪鬃加工厂工人,自90年代该厂破产后,一直没有工作,同侄女及侄孙一家三口居住在该县东关街的一所租赁房内。那是一座破旧的房子,一室一厅大约40平方米,每月租金200元。“一天到晚房间内老鼠横行,到了夏天苍蝇更是满屋飞。”张永华这样形容当时的居住环境。

去年5月,他从电视上得知璧山县向居民推出公租房,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递交了入住申请,没想到半年过后,他成功地搬进了政府建造的新房。这是一座两室一厅的套房,还有一个宽敞的阳台,张永华在阳台上种上了两株盆景,并同其他邻居一样,在窗台挂上了一条鲜艳的“大红花”——这蕴含着“开门红”的美好心愿。

记者来到“北城馨园”时,刚吃过饭的张永华正在院子里散步,看着一株株银杏树、桂花树以及各种花草,偶尔停下来与同住的邻居们聊聊搬进来的感受。“现在每月的房租与水电气费用加起来不到100元,住的环境比以前好得多!”

除了“北城馨园”,璧山县还建成了“清柳阳光”公租房小区,二者总面积为9万平方米。这些小区按照中高档商品住宅的标准进行了绿化,房内配有厨台、灯具等设施,居民只需简单的生活用品即可入住。

“我们搞公租房建设不能让‘人等房’,而是做到‘房等人’。”璧山县委书记范明文说。为了实现“房等人”的目标,璧山县政府在前期做足了测算功课。按规划,2020年全县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50万,该县将36%的人口列为中低收入人群,并按照这一比例进行公租房建设规划。

按照该规划,璧山县计划投资42亿元,建设360万平方米公租房,并在2013年全部完工,提前7年实现中低收入人群公租房“全覆盖”,届时“人等房”将变为“房等人”。

既要算投入账 也要算效益账

对于一个地方财政收入为30.9亿元的县城,在7年时间内投入42亿元建公租房,这需要很大的魄力。璧山为什么敢于在公租房建设上投入这么多钱?

在璧山决策者看来,公租房建设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因此,公租房建设,既要算投入账,更要算效益账。

西永微电园拓展园建成后,前来璧山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将越来越多。购买和租住商品房,对于这些务工人员说成本太高,而妥善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是留住他们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务工人员有了良好稳定的住处,才能集中精力搞建设。反过来,你所提供的良好住所又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由此看来,公租房建设不仅可以改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长效动力。”璧山县国土房管局副局长胡金炜说。

王宇林是璧山一家皮鞋厂的工人。他3年前从贵州来到璧山打工,今年更是带上了自己的妻子。目前他们在皮鞋厂附近租房住,与人合租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每月租金500元,他说住起来有点不方便。“政府修建公租房,将为我们这些外来打工者提供极大便利,并可节约一笔费用,这让我们有了归宿感。”他说。

璧山县委书记范明文介绍,璧山的“种树经济”,为公租房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财力。经过近两年城市森林工程的建设,璧山已通过环境美化迅速提升了城市土地的价值,使政府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收入,如此一来,政府就能够通过提高土地的收益率,来加大对民生的投入,比如修建公租房,建设湿地公园等。

把公租房建设当作缩小贫富差距的手段

在璧山,政府还将公租房建设当作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

如今,高房价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成为改善民生的一大障碍。伴随房价的升高,普通百姓的购房成本增加,往往望房兴叹;而炒房又成为高收入者的一种盈利游戏。这势必会造成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

璧山县县长吴道藩给记者道出了他的观点:现在炒房的多为有房者,即使房价下降了,仍旧有很多人买不起房。房价的压力之所以很大,就是因为购房困难户没有安顿好。政府应当保障买不起房的人的住房问题,而建造公租房就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胡金炜说,公租房因租赁价格与购买价格相对低廉,将为中低收入者节约很大一笔支出,他们可以将这笔资金用于自身创业、改善子女教育等领域。通过这种方式,社会贫富差距可以逐步缩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璧山县所有保障性住房工程所选地址或靠山或临水,绿化好,且均处交通主干道旁,就近均有公交停车站。

“高收入者往往有车,他们可以住得远些,而中低收入者往往无车,他们的交通更需要便利。我们在公租房规划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了贫富差距问题。”胡金炜说。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