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是丽江城市之魂
时间:2011-08-15 09:0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艳
|
|
丽江,是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小城市。
“在城市建设中要留住历史的记忆。”“要走特色城市发展之路。”“把丽江建设成为国际精品旅游城市。”丽江的城市建设世人瞩目。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多次对丽江的城市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丽江的绿,绿得深邃,绿得纯粹。”2011年7月26日,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丽江调研时说的这句话,着实让在场的丽江人心头一喜。
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人拼命干了三年,如今已到了冲刺阶段了。
“绿色是城市的生态之魂。”丽江市委书记王君正认为:“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就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丽江重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就是为了丽江人和来丽江的人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丽江市有一个比篮球场还大的城市规划沙盘,很像一巨幅立体画。如果有机会去看一看,再听听市长和良辉那充满激情的纳西普通话讲解,丽江绝对又多了一个留住你的理由。
从终点到起点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
2008年8月,丽江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这几年,丽江的确取得了众多成就、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十个小城市之首”、“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等,这些荣誉的获得为提升丽江的知名度,增强丽江的吸引力,提高丽江城市的整体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7月24日,丽江市创建园林城市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表彰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先进的掌声还在耳边回荡,时任市长王君正的几番话就让人们迅速冷静下来:
“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经济实力,更在于经济环境和社会实力的总和。丽江的经济、社会,特别是旅游等各项事业,要想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定位在一个更高的目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在2011年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使丽江城市向着特色园林城市目标迈进。
此时的丽江,尽管刚刚拿到省级园林城市的荣誉,但是他们清醒地看到:对照国家园林城市的32项指标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要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面改善丽江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任务还非常艰巨。
一场更加高标准、严要求的战役就此打响了。
“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虽然仅仅只有两个字的差异,却是一个从终点到起点的轮回,意味着丽江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将要进行新一轮的攀升。”现任市长和良辉说。
突出个性特色倾力打造城市的灵魂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个理想的家园,不在于它的奢华,而在于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共生。
丽江先民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古城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沿河而筑,依山而居,以道路为络,以水系为脉,以院落为肌,小桥流水,户户垂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天人合一的建城理念。
这既是宝贵的财富,也是丽江建设现代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
“个性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丽江要做到新城建设与古城风貌相协调,立足民族文化内涵,传承古城肌理,延伸城市文脉,形成山、水、田、城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在绿化的基础上实现美化,努力塑造城市个性。”无论是开创建工作会还是接受记者采访,王君正都反复表述过这样的观点。
园林城市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要求市区内“三绿”指标高,植物数量多,园艺水平高,而且还要求城市规划布局合理,市政环境设施配套齐全,文化发达,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
因此,创建园林城市不仅仅是建城市公园、种行道树,还要扩展到广场、绿地、水系、路桥等大型城市设施和山河湖泊等特有地理地貌的综合绿化处理。
绿化建设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7个方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丽江的城市绿化不是简单地种树种草,而是既要绿、又要美,在普遍绿化上下功夫,在提高整体绿化水平上做文章,在主要绿化工程上创造精品:立足丽江实际和坚持本土化原则,突出地域风格、人文特色,选择适合丽江气候、海拔,体现地方特色的花草树木,不要盲目效仿和攀比,不照搬照抄,求大求洋。不追求建设成本很大,而效果不一定理想的“草坪热”、“古树名木热”。要坚持以树为主、普遍绿化为主的原则,大力种植适生树种。”绿化贴近自然,多留自然风光,公园和绿地的地面要透水、透气,不能简单地搞水泥地面。城市的建筑、道路、广场、绿地建设等做到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围绕城市园林化,把城市的每一项建设作为一个景点来精心布置,充分体现丽江的城市特色和城市风格。
……
一句话,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走特色绿化之路,倾力打造丽江城市的个性。
把创建园林城市和特色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在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上下功夫,走特色城市发展之路,这只是丽江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在创建活动中,他们还做到了“六个结合”: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丽江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打造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结合起来,在提升城市形象上不断取得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个客观的现实需求与丽江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培育未来支柱产业,在增强城市的发展后劲上下功夫;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与抓好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让每一位来丽江旅游的人和居住在丽江的人都能分享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成果,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完善丽江的城市功能;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与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人与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如今的丽江,绿化总量由三年前的564.04万平方米提高到720.04万平方米,形成各类绿地合理配置,以植树为主,乔、灌、花、草有机搭配,城郊一体的城市绿化体系。
让人们的生活更安全更舒适更方便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全、更舒适、更方便。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开展以来,丽江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丽江市委、市政府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具体事情做起,不断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具体问题,这一点一滴都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8年,丽江市委、市政府提出用三年的时间打通城市“断头路”,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出行条件。2009年底,雪山路通车后,丽江城市道路网已基本形成。
2009年,有群众写信反映公交车脏乱差、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的情况后,丽江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地改善了公交车和公交车站台,并对从业人员统一进行了岗位培训,现在公交车已经成为丽江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丽江的城市形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在丽江,“创园(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个词绝不比“饭干(纳西语吃饭)”出现的频率低,因为这项工作,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每个丽江人的生活里、工作中。
张耀华,古城区园林局绿化科科长,称自己为“绿化人”,他与同事管理着6辆洒水车,几乎以车为家。在浇水季节,清晨6点就得走出家门,往往凌晨才回到家中。
何文平,在《丽江日报》上发表文章建议,丽江“创园”应借鉴华沙园林城市建设的有益经验。他认为,应考虑将城市绿化与周边环境绿化统一起来,使丽江园林城市建设在空间立体层次上呈现出蓝(蓝天)、白(白雪)、绿(绿树)三色结构……
杨福泉建议丽江应该建成从空中看也赏心悦目的园林城市。
杨丽丘、双惠……还有数不清的丽江人和关心丽江的人都参与到“创园”中来,目的都是把丽江建设得更美好。
一个美好的城市,首先要环境优美,并具有良好的生活条件,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宜居”。“宜居”更高的层次是“利居”,“利居”更高的层次是“乐居”,“乐居”的城市应该是环境优美,管理有方,秩序良好,生活便利,感觉舒适,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
这是王君正的观点,他很欣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话:“人,要诗意地栖住在地球上。”他的理解“诗意”就是诗情画意,是“乐居”。
“我们要努力把丽江建设成人们乐于居住的城市,真正把丽江的传统文化、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丽江建设成一个美丽的、独具特色的、令人向往的城市。”
丽江,这个被誉为寻梦的地方,绿色开始晕染着梦的翅膀。
从“宜居”到“利居”再到“乐居”!我们期待着。
丽江市“创园”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二)科学规划,制定创建实施方案。(三)明确目标,严格责任。
(三)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五)积极动员,营造氛围。(六)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四)立足实际,创新工作举措。(八)查缺补漏,精益求精。
(五)以创园为抓手,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六)注重民生,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经过三年的努力,丽江的城市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政设施、人居环境、社会保障8个方面74项指标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中国规划网昆明8月15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