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拆“仿古”建筑易 撼“政绩”冲动难

时间:2011-06-14 15:49来源:千龙网 作者:朱永华

  宽窄巷子、文殊院、大慈寺、水井坊,这是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要保护的四个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成都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区域。然而在2008年建成的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总面积近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在今年三四月被拆除,中间存在的三年时间里,几乎没有使用过(6月13日 中广网)。
  几天前,有媒体报道,山东济南市一座为了提升市场“文化气息“仿古牌坊”在建成不到半年便轰然倒塌,幸亏是当时行人稀少才没有伤到人,而那只是一个仿古牌坊,同今天报道拆除的数千万的仿古建筑群相比,显然是小巫见大巫,投资如此巨大的仿古建筑,只存活了三年时间,没有投入使用一天就被拆除,而拆除的原因似乎是儿戏一般,仅仅是因为“建起来以后市里不满意,感觉和文殊院一样啊,他们不喜欢。”

  不喜欢就拆除,这恐怕是最荒唐也最实在,看起来却不是理由的理由,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数千万元的仿古建筑群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必定要经历一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不经过市里主要领导的“点头同意”,建设的轰轰烈烈,当地媒体报道形容,“一座座两层式的川西风格院落,以青灰色为主调,精心雕刻的廊柱和挂件,平添了一些活泼跳动的元素”,三年时间,又从媒体传来“‘突突突’的机械声打破这里的宁静……碎石机的铁臂不停砸向两间院落的墙体,砖瓦俱下……地上堆满了刚拆下的雕花窗棂和木门。”让人不由得想起那句歌词“一场游戏一场梦”。

  这几年,仿古之风,打造“故里”,开发“古迹”在一些地方不断上演,甚至连孙大圣这样“神仙”都能找到“老家”,这一方面是利益所趋,但另一方面却折射出地方领导的政绩冲动和浮躁心理,所制造出来的“名胜古迹”正如报道中所说的“说不清楚他们是什么原因,反正那个建筑看起来是个假的”,但仿古建筑是假,个中所折射的政绩冲动却是千真万确,三年时间,政绩似乎没有体现出来,领导一不高兴就马上进行拆除,一个新的“规划”又在实施之中,我们甚至不敢想象,如果这个钱是个人掏腰包,事情出在某个个人头上,那绝对是可以打破吉尼斯纪录的败家子,但是,我们却同样看到,没有任何人为这数千万元的损失来担责。

  实际上,这些年一些地方的政绩形象工程,虽遭到公众及媒体舆论的眼里抨击,但现象并没有多大好转,《人民日报》在今年5月份有篇报道,专门罗列了全国各地“著名”且典型的政绩形象工程,投资数额大小不等,遍及种类可谓五花八门。形象工程屡禁不绝,政绩冲动屡屡“按捺不住”,其主要原因,一是这种工程确实能够为地方主要领导带来实实在在政治利益,能够成为仕途升迁的敲门砖。二是,出现问题往往名曰“严肃处理”实则“罚酒三杯”,试想想,能够花纳税钱为自己“长脸”而又不必承担任何风险责任,这样“败国不败家”的行为,如何不会受到某些官员的追捧?

  一个仿古建筑群拆除也就拆除了,毕竟只是仿古也不足惜,但是能否拆除某些官员内心的政绩冲动才是最为关键,否则,拆除了仿古建筑还不知马上又会冒出什么怪建筑出来,因为有政绩形象所带来的“利益”驱使,官员一拍脑袋,什么五花八门的“研究决定”都会随之而来。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