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西宁市委、市政府决心在未来几年斥资1亿元用于各类城市规划。以“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方式修编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做到控制性详规覆盖主城区和三县县城,修建性详规覆盖市内“三河六岸”和城市重要景观和街区,以及重要城市节点景观规划全覆盖。 西宁市副市长张晓容告诉记者:“只有在城市空间上实现新的突破,城市发展才会出现新的跨越和规模增长。是市委、市政府高点定位、着眼长远、尊重规划、科学规划、合理规划开启了城市空间设计的新时代。” 空间规划:谋篇新布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西宁市中心区的过渡拥挤与外围新建组团的稀疏冷清,形成了内密外疏、内热外冷的不均衡格局。如何在7665平方公里这个大空间来做城市全域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理分工布局,充分发挥西宁在全省城市化进程中的排头兵作用? 就西宁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地位而言,必须跳出现有行政区划以及空间的制约,站在更高的层面搞城市规划。就西宁自身发展而言,针对当前城市发展的种种阻碍,也只有重新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在城市空间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建设模式上不断创新,才能城市的未来发展找到突破口,提供新平台。 西宁市提出必须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改变以行政区划为单元的“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础的东部城镇群空间新体系。初步设想构建“一核两圈三层”的城市空间新体系。一核即以西宁市区为核心;两圈以大通长宁、湟中鲁沙尔、多巴镇、甘河滩镇为主的城市拓展圈,以大通桥头镇、城关镇、湟源城关镇等为城市支撑圈;三层以西宁为中心城市,大通、湟源等县县城为次中心城市,其他乡镇为小城镇的城镇层次。 打破区县之间资源和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破除传统体制束缚和行政区划限制,探索区域经济有特色、一体化竞相发展。这样,未来西宁城市空间布局战略上,形成中心区“一核”,实施中疏提质,体现繁荣繁华;第一圈层跳出“门槛”制约,实施跨越式空间拓展,形成相对独立组团,构建组团型都市区;第二圈层形成环状卫星城镇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重点规划:提升城市品质 5月17日,记者在西宁市规划局六大重点规划空间布局图上看到:火车站广场、中心广场、新宁广场三个广场和建国路综合商务区、水井巷商务区、虎台行政科研区三个重点片区两两相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依次摆布,覆盖西宁市主城区重要地段。 为了把“打造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定位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上去,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带动城市品位的提升,西宁市转变传统规划思路,实施全域整体规划,将以街区为基本点、沿主要交通轴线为线,把若干个片区统一起来,让“点、线、面”有机结合,通过重点规划的实施推动片区和城市整体发展。 正在实施的这六大规划主要将形成三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三个广场景观设计框架,规划总面积将达28平方公里,可整理开发土地11.45平方公里。通过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塑造与片区整体改造,形成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城市新格局。 为使重点项目规划方案立意高,思路新,形成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成果,并确保年初开工建设,去年9月份以来,在《中国建设报》、《中国采购与招标网》等媒体发布公告,从国内外30余家设计单位中遴选出天津城市规划院、纽约易道设计公司等17家优秀设计单位迅速开展围绕三个片区和三个广场展开的全市第一批重点项目规划编制。目前,中心金融文化商务区、建国综合商务区等6个重点项目规划编制、模型制作、城市规划数字信息和多媒体制作等工作均已完成阶段性成果。 为促进城市街区整体景观的改善,全市50余条城市主要街道的街景整治规划设计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人本规划:破解城市病 根治区域发展的“城市病”,“要把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人的自由流动、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城乡规划要尊重自然、关注民生。”西宁市城市的设计者这样解读科学规划。 记者在规划的交通优化组织三维仿真动画上看到:经交通组织优化后的西门口、五四大街、胜利路等重要交通拥堵地段车辆来往更加快捷有序。为配合全市畅通工程,做好全方位地规划服务保障工作,今年元月,西宁市委托大连理工大学就西宁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与信号控制进行设计。对规划区域同仁路等9个重点路口的渠化与优化设计,市区内44个交叉口提供交通组织、交通渠化和信号控制优化方案。 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调动和配置一切资源规划好产业布局和城市定位,改善民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原山水城市。西宁市结合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城市主人工作生活的需求,综合交通、城乡绿化、水利资源、抗震减灾、燃气供热、人防消防等13项专项规划,南川河、北川河、湟水河城市滨河“三河六岸”生态景观设计,全市主要街道街景整治设计,10个主题公园等规划工作都在全方位地跟进。同时,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管理规章和技术导则,将城市规划、法定图则、城市设计、公众参与、建设和工程用地规划管理等纳入法制管理范畴。对各类性质用地的容积率、建筑物高度、退线宽度和建筑色调等做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规范各项建设行为,保障城乡规划得以有效实施。推进城市规划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新技术手段,建立起城市规划管理数字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数字化。 (作者:韩易桦 苑玉虹) 相关报道: 规划:理念制胜 城市规划牵动着省、市领导的心,也推动、升华着西宁人对城市规划的进一步认识。 西宁市民依然清晰地记地:十年前中心广场落成时的激动难抑。原西门口那疮疤式的散乱建筑不复存在,广场这一城市的会客厅使得原本渐显拥挤的城市黄金地段变得开阔敞亮。 十年后,城市的发展在提速,把“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定位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中去,紧紧围绕“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按照建设“规划一座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的理念,今天西宁城市的规划正在从全域的概念出发,打破空间与行政区划的界限,凝聚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及城市特色,力求城市布局突破传统“窠臼”,规划设计新的城市发展蓝图。 “十年规划,百年形象。”如果说十年前,西宁城市面貌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大县城”的概念,那么今天的西宁已经向世人展示了具有现代气息的高原中心城市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西宁市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在见证西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有幸体味到城市规划这一手笔以大开大合、创新务实的理念,创建以城市设计为引领、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规划管理新模式,使弘扬城市特色和传承历史文脉有了机制上的保障,其显现出的大气魄与新高度不断赋予这座城市的面貌与内涵诸多新期待。 “十年规划,百年形象。”看城市发展历程,总结城市规划经验,我们欣慰地看到:理念制胜,城市规划的灵魂正在不断体现出特色与和谐!当前,西宁主城区发展面临空间、土地、环境资源严重不足的制约,形成轴向带状蔓延,外围功能单一,空间拓展受阻。要承担起省委对西宁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重任,西宁必须进一步提高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根据城市发展规律,调整区划,重新配置城市土地、空间资源。 规划是龙头,规划是生产力,调动城市发展各个要素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下,凡搞建设必须先有城市设计。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调动和配置一切资源规划好产业布局和城市定位,真正做到用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与管理,西宁人已经和将要实施的城市规划理念,正在勾勒谋划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新空间,也必将为城市腾飞的新愿景留下浓墨重彩!(作者:惠朋) 中国规划网西宁6月2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