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成都5月12日电(记者 张魁勇 张婷婷 李影 黄颖 裴睿 摄影 王熙维 王若冰) 昨日,我市召开深入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现场会议,会议强调,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坚定信心,坚持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不断巩固和扩大灾后重建成果,乘势而进,深入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洲,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唐川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按照会议安排,与会代表用大半天时间,考察了都江堰市向峨乡灾后重建和该乡鹿池社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情况,蒲阳镇上海援建项目“壹街区”,崇州市隆兴镇黎坝村杨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双流县三星镇南新社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锦江区“198”区域白鹭溪生态公园。大家围绕巩固和扩大灾后重建成果、全域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建设,坚持“四性”原则、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推动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及深化“198”战略功能区建设等重点展开了深入讨论。代表们纷纷表示,看了这些典型很受启发,开阔了工作思路,也看到了差距,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在考察结束后召开的大会上,李春城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对口援建省市和社会各界倾力支持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取得了灾后重建的决定性胜利,不但战胜了各种困难,实现了将重灾区建成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的目标,而且为全市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以现场会的形式来回顾灾后重建不平凡的历程,总结灾后重建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抓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更好地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三周年的一次特别纪念。 李春城强调,深入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要突出以下重点。一是要乘势而上,继续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推动灾区全面发展振兴。我们的灾后重建创造了奇迹,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体现了国际国内各界人士的无疆大爱,凝聚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智慧和超常的付出。同时也要看到,要实现灾区全面发展振兴,任务还十分艰巨。全市上下要继续把推动灾区发展振兴作为突出重点,切实按照相关部署,明确责任,按计划完成好各项任务。特别是要围绕让灾区群众过上好日子,综合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政策,全面深入扎实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充分调动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开创美好未来。二是要下大力气抓好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建设。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起步之年,省委确立了“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成都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要带头落实好中央和省委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构建和完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按照规划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的各项战略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三是要围绕“坚定信念、提高水平、增强能力”深入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我市坚持了七年多的统筹城乡发展,方向正确、成效明显、群众拥护。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这场改革实践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各级干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坚定信念,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坚持把工作当事业去追求、当学问去研究,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质量地抓好落实。 葛红林要求,要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既定部署,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加快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为城乡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一是高新区要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把成都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二是中心城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要加快改造老旧院落,加强路面、立面和屋面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要又好又快推进“198”功能区建设,坚持高端战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率。三是近郊区(县)要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工业,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要大力抓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带动城镇改造和农村新居配套完善;要严格执行镇村规划,做好过程监管,确保执行不走样。四是远郊县(市)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提高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切实抓好全域灌溉,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此外,要按部署扎实推进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及水源工程建设工作,加快建设成都东部生态屏障,进一步提升龙泉山脉价值。 王东洲、唐川平在讲话中表示,市委确定的坚定不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思路和部署是正确的,是一项事关广大城乡群众切身利益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市人大、市政协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成都市领导李昆学、徐季桢、朱志宏、孙平、何华章、邓全忠、包惠、刘超、黄建发、秦焰、杨伟、刘仆、王忠林、刘家强、金嘉祥、黄平,市长助理陈争鸣、毛志雄、门生、刘俊林,市政协秘书长沈有春出席会议。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