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年之前,在长春,卫星路以南,那里曾是空旷得缺乏想象的土地。
2006年,长春市政府南迁;长春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成立。
待到2008年年底,南部新城规划蓝本出炉。
长春,城市向南,迈出具有跨越性的一步。
“南起长春市绕城高速路、北至卫星路、东起伊通河、西至永春河,左临净月经济开发区,右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32.95平方公里。”这是南部新城的区域规划,从此这片区域的开发步伐骤然加快。
向南,城市发展的方向
一座城市的发展与改变,离不开都市经济的繁荣与强劲。作为长春未来的城市新中心,南部新城正如纽约曼哈顿、芝加哥卢普区、东京新宿、上海陆家嘴等区域经济巨人一样,成为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制高点。极具特色的“大商务、大商业和大文化”三大主导产业,以房地产业为重要载体,重点发展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商业,共同支撑南部新城未来产业发展。
长春南部新城三大功能分区主要是中央商务区、行政办公区和生态居住区。
中央商务区位于人民大街两侧,包括中央商业商务区和金融商务总部集中区。其中: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区,位于102国道与人民大街交会处,规划以商业、商务发展为主体,总建筑体量500万平方米以上,重点建设购物广场、超五星级酒店、商业步行街、高档写字楼、特色餐饮品牌零售等项目;生态居住区,主要位于南湖中街西侧,规划为长春未来滨水、流绿高档生态居住区,可容纳约30万人居住。
一座新城,由此拉来开发大幕。
大鳄名企身先士卒
在政府的大规划之下,一些眼光独到的开发企业,在此跑马圈地,其开发足迹由近及远,慢慢深入。中海、绿地等名企可谓身先士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南城无限的发展前景。
中海地产在长春的战略与发展节奏与其在其他城市一样,前瞻拿地,全力打造,引导片区未来发展。从2002年的第一次“落子”开始,到2006年末的“跳价”拍地,中海地产在南城拿地总面积已达150万平方米。
中海·莱茵东郡、中海·水岸馨都、中海·水岸春城这些中海地产早期于南部新城边缘拿地开发的项目,早已售罄。与之相同地段的中海国际社区,也成功开发至四期。
继中海地产之后,绿地集团也于2007年发力南城。同年8月,绿地集团以12.05亿天价拿下南城“地王”,绿地·新里中央公馆由此而生。
如今,绿地集团的开发足迹已经深入到南部新城核心区,成功拿下四塔之一的开发权,绿地中央广场也成功奠基,加之已经启动宣传的绿地海域中央墅项目,绿地集团于南部新城的开发版图已然确立。
如果我们把时间纵向切开,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城汇聚的开发企业越来越多。
“四塔”已定 核心区渐显
“高300米左右,总建筑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总投入将达到100亿元……”在长春南部新城核心区规划方案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四塔广场的创意。
据了解,四塔广场将建设在核心区东部,东临伊通河,用景观带和生态步行街与中央广场相连,四塔楼位于中央广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方向。四塔除实现了长春南大门的功能之外,还要将其加以利用并做出特色,此方案具有非常大的挑战,这在国际上也尚属首例。
“四塔或在今明两年被陆续开发。”相关业内人士推测。宝龙地产所拿四塔之一地块,是其进驻长春的第一块地,势必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去年6月份,绿地中央广场项目也已经奠基。
由此可见,长春南部新城核心区雏形渐显。中国规划网长春5月10日电 记者林丹
●记者视点
南部新城:公园之城
“居住容积率在1.0-1.1之间,绿地率>40%,普通居住容积率在1.2-2.5之间。”
以上一段文字便是南部新城规划建成后的状态。试想,这将是怎样的居住空间。普通居住容积率在1.2-2.5之间,生活状态堪比如今的净月生态旅游区。然而,不同的是,未来的南部新城不仅仅是一座流绿都市,更是我们的城市副中心。
开发区被伊通河、永春河、柴户张水库、光明水库等水系整体环绕,众多资源景观带镶嵌在开发区内。南部新城将沿生态水系展开,将居住、休憩、出行、工作等主题创造性地融于一体。
每座城市都会不断诞出新城。在长春,南部新城却尤为特殊,这里有城市罕有的自然资源,河流、水库、湿地周边生长着现代化的城市新体。拉开办公室的百叶窗,可以看见远处河面的波光,抑或触及公园的新绿。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需要展现不同的丰富侧面。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