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保护城市记忆 还得依靠法律

时间:2011-05-01 17:0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胡印斌

在上任领导执政长沙期间,曾花费数亿元对全市500多条背街小巷进行提质改造。当时的书记市长曾多次强调,长沙是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背街小巷改造中要保护文物,保护小街的文化底蕴,彰显历史特色。但仅仅数年,当年费心保护、花费巨资的一些街巷、公馆又在“旧城改造”中拆损殆尽。(4月29日《中国青年报》)

上任领导花费巨资保护下来的历史文化街巷和历史旧宅,政随人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的禁令话音未落,成片的街巷和一幢幢旧宅就灰飞烟灭,不留一点痕迹。看来,保护城市记忆,市长是靠不住的。

完全依赖行政力量垂青的保护模式,看似效率很高,却十分脆弱。一旦领导更换,则很可能会出现政随人废的情形,此前的一切承诺和禁令就会面临严峻挑战,甚至推倒重来,完全失去了延续性和严肃性。长沙市老建筑的遭遇,可以说十分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

市长的呵护何以靠不住?根源还在于缺乏法律的保护。按照《文物保护法》,那些悍然拆掉长沙老公馆的开发商,即便是被“顶格处罚”,也只是罚款50万元了事,而对于老建筑所在的寸土寸金地段而言,这样的罚款不仅不能起到威慑作用,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了对乱拆强拆合法化的一种激励。可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问责肇事单位负责人,已是迫在眉睫。

进一步讲,即便是行政力量的保护,也应该首先强调法律意识,将“长官意志”装进法制的笼子里边,以形成一种具有法律刚性的制度。哪怕这“长官意志”是善意的、积极的,也应该通过法制的渠道上升为城市的整体保护规划。

时下,中国各地城市正在进入大拆大建的“深水区”,其间纠缠了太多的权力与利益的纵横捭阖,仅仅强调留住历史面影,保护精神家园,很难说服地方政府对于GDP和商人对于利润的追逐,而完全将希望寄托在个别官员的身上,显然也行之不远,还是那句话,市长是靠不住的,唯有法律才是保护历史记忆的治本之策。中国规划网北京5月1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