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重庆二环规划不“摊大饼”分18个城市组团

时间:2011-04-29 09:3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艳

 

  重庆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20年二环区域将新增600万人口 

  北碚立交走马立交槽坊立交寨子坡立交花溪立交朝阳寺立交渝武高速渝黔高速渝邻高速西环立交北环立交南环立交东环立交渝湘高速渝泸高速二环示意图内环绕城高速。

  据重庆日报消息 我市主城已全面进入“二环时代”,如何科学规划,超前安排,对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昨日,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了市政府第99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二环区域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走向。

  2020年二环超900万人

  工业总产值达2.5万亿元

  二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市主城区从内环以内向内环与二环之间及二环沿线地区拓展,全面进入建设“千万人口、千平方公里”国家中心城市的“二环时代”。

  《规划》指出,作为主城核心增长区域,未来5-10年将是二环区域建设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将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同步、自然和谐绿色发展、整体打造统筹协调、组团布局畅通有序、建管水平共同提升等发展导向,通过实施产业高端战略、开放创新战略、科学城市化战略、“三生”协调战略(山体生态廊道、水系生态廊道、交通绿色廊道和城市绿地板块为主体的区域生态绿地系统)、以人为本战略、可持续发展等六大发展战略,围绕将主城打造成为要素集聚、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山水园林、独具魅力的千万人口、千平方公里的国家中心城市。

  到2020年,二环区域新增集聚人口600万人左右,达到900万人以上(加上内环以内人口,主城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200万-1300万人),人口城镇化率接近100%,工业总产值达到2.5万亿元左右。

  以两江新区为龙头

  形成国家级开发区格局

  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5至10年,二环区域将实施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开发建设。

  在产业定位上,建成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高技术服务为核心的西部地区现代服务高地。主要形成以两江新区为龙头,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经开区、重庆高新区为支撑的“1+2+2”国家级开发区格局。区域内现有的8个市级工业园区,将按照重点发展、调整优化、发展提升等不同导向进行分类发展。

  《规划》要求加强二环区域工业投入产出强度和环境准入管理,二环以内应达到每平方公里投入70亿元、产出120亿元以上,外围组团应达到每平方公里投入60亿元、产出100亿元以上。

  在功能分区上,二环区域不会“摊大饼”,将形成9个城市功能区和5个生态功能区。在城市功能区中规划布局18个城市组团,其中将蔡家、悦来、空港、西永、两福(江津双福、九龙坡巴福)、西彭、龙兴、鱼嘴、茶园、界石等10个城市组团建设成为能集聚较大规模新增城市人口的新城。此外,围绕产业和人口集聚,完善交通、市政设施、公租房等公共服务配套。

  作为“四规叠合”的成果,该《规划》将成为二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环保规划实施的共同依据,市政府将建立二环区域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并建立起二环区域发展重大项目库,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重庆主城不会“摊大饼”

  三山将主城划为三组团

  在听取建议意见后,黄奇帆指出,《规划》实际上是城市功能定位与规划的有机结合。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重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不同,主城不会扩展至5环、6环。重庆二环区域是大概念,比北京5环范围还大,就是重庆的主城范围,将建设成为1000平方公里、1000多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这一范围,在国务院批准的城乡总体规划框架内,城市规模也符合国际惯例。

  黄奇帆说,重庆主城不会“摊大饼”,铜锣山、中梁山、缙云山三座山自然将重庆划为了三大组团。东面是以两江新区为主的装备产业,今后将形成1万亿产值,西面则以西永电子产业为主导,也将形成1万亿产值,中间以北碚、北部新区和大渡口等为主,则要腾出空间发展金融、商贸服务业,产值预计达5000亿元。2020年,全市工业产值预计将达5万亿元,主城区三大组团2.5万亿元的产业安排,比较合理。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和《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实施方案》等。

  市领导童小平、谭栖伟、凌月明、吴刚等参加会议。

  相关新闻>

  重庆三大新兴产业

  到2015年产值超1.3万亿

  据重庆日报消息 昨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我市将打造新一代信息产业为重要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三大优势产业,培育新材料、生物、新能源三大先导产业,最终形成“2+10”产业链集群。

  根据《意见》规划,到2012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5%。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13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成为我市工业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支柱。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市将重点建设笔记本电脑和离岸数据开发处理“2”个全球重要基地,培育通信设备、集成电路、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光源设备、新材料、仪器仪表、生物医药“10”个“千百亿级”产业集群。

  《意见》提出,全市将遵循“集群发展、垂直整合”的思路,优先引导布局“1+2+4+41”开发区,将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园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区,沿主城外环布局产业环形发展带,在有条件和优势的区域性中心和工业强区促进产业点状发展,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双核带动、一环多点”的空间布局。中国规划网重庆4月29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