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将减小城乡差距列为重大发展战略,县域城市化将是未来5年中各方资本投资建设的热点。 加快城市化步伐,需正确处理提高城市化率与关注城乡居民素质的提高、产业的升级、城市环境的改善、城乡关系的协调等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为更好地推动大汉新型县域城市化模式,我们建议如下: 一、引导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民众重视县城和乡镇建设
充分认识县城乡镇建设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把握好舆论导向。一方面,要加大对政府城市化政策的宣传解读,监督政策落实,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县乡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确保县乡规划的系统、科学、长远和可持续性 一是政府应重视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政府应按全县人口的30%来规划县城;乡镇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标准统筹规划,让政府出资搞土地的“三通一平”,让农民集中建房,甚至统一建房,以统一规划的小区住房置换农民的低档住房;严禁在马路两旁和生态旅游区随意建房。二是政府要重视规划的长期性。县城规划不仅要做5年、10年,目标还要放得更长远,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未来的发展目标,从规划上把文章做足。三是进行生态规划。要解决城市建设中的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关注居民生活质量、土地和资源节约等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在体制层面破除县域城市化发展的制度障碍 一是要改革户籍制度,核心是取消城乡划分和和限制流转为特征的户籍管理制度,降低农民工进城的门槛。二是制定有效、透明、可行的集体土地流转办法,让农民、政府和企业获得对称信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生产要素的价值,形成大品牌农业产业企业。三是要深化行政区域管理改革,在城市化进程中打破地方行政壁垒,实行兼并联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有机协作,使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一致,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四、对民营企业参与县域城市化进程提供资金政策扶植 一是对民营大企业参加成片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应享受当地城建投公司一级土地开发的待遇,实行公平竞争。二是对民营大企业参加成片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应提供专项贷款和财政贴息,鼓励银企合作。三是大力支持民营资本投入县城建设,要有明确统一的税费标准和优惠政策,让民营资本进得去、留得住、出得来。中国规划网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