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南京4月9日电 记者王艳 四月的泗水河畔,柳暗花明,春意盎然。在泗阳县城的各个建设工地上,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漫步在整洁的街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泗阳生态、文明、宜居的新气息。 “泗阳的发展虽然起步晚了点,但建设必须超前。建设的速度宁可慢一点,也一定要科学规划,坚持‘宜居’理念,建成精品工程、百年工程。”泗阳县委书记赵深在谈及打造“滨水城市、运河家园”城市建设时如是说。 科学规划绘就宜居“新蓝图”泗阳县始终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生命线,坚持宜居理念,结合功能定位和文化特质,彰显滨水森林城市特色,不断健全完善城市规划体系。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各片区控制性详规、综合交通、水系环境、绿地绿化等首批15项专业规划编制工作,注重优化功能和做美环境有机统一,着力构建以城市发展战略为导向、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各项专业规划为纽带、控制性详规为基础、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的覆盖全县的城乡规划体系。为进一步挖掘城市水文化,该县积极推动城市森林公园南延、运河风光带、泗水阁、运河印象休闲商务区等重点工程建设,实施运河北岸建筑亮化美化及景观风貌改造,着力打造最美运河岸线,加快推进沿路沿河生态廊道、广场庭院生态绿地建设。 生态立县构建绿色生态“新家园”秉承生态立县、生态先行的理念,泗阳县坚持把“四城同创”作为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园林城市创建水平。围绕今年建成省级园林城市、2-3年创建成国家级园林县城的目标,扎实推进栽植10万株乔木、10万株灌木“双十万”和“百万宿根花卉进县城”工程,重点打造泗水河公园等45个公园、56个街头绿地,高标准完成全长7.2公里的北京路“拆围让绿”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9.8%和3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9.85平方米。大投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中国杨树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平原林海景区被评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并入选“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黄河故道湿地创建为省级湿地公园,南园、中国棉花博物馆、泗阳植物园等工程快速推进。大手笔发展低碳城市。推进循环经济试点,成功创建1个循环经济示范乡镇、3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5个循环经济农业示范基地;实施经济开发区“光伏屋顶”计划,全省最大的6MW标准化厂房屋顶太阳能电站项目并网发电;进一步加大城市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建设稳步推进。 民生优先提升居民幸福“新指数”为给百姓创造最宜居的生活环境,泗阳县建立了一系列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城市承载能力。重点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环境整治管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新建132个公交站台,新建改建18条道路路灯并完成路灯节能、智能化改造,新建固定公厕4座、流动公厕1座,在北京路、淮海路等9条路段设置机动车停车位5980个、非机动车位6758个;加快推进老城改造提升。完成3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10个精品小区,启动建设160万平方米、8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新增廉租房194套、公租房320套;加强水务工程建设。先后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15.8公里、污水管网铺设20公里,解决5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问题,28个重点居民小区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全县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