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节点时期,中国内陆地区急需一个辐射面广、要素资源集聚的中心城市。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主任王海峰昨日在“绿地·2011武汉城市发展论坛”上透露,武汉、重庆、西安、成都、济南等内陆城市正在争夺内陆中心城市这一新的制高点。 他认为,纵观武汉、重庆、西安、成都、济南等“候选”内陆中心城市,重庆、西安已经有了各自的明确定位,“按照国家规划批复,西安和咸阳将组成西咸大都会;重庆是直辖市,政治优势明显”。 湖北省委财经办副主任赵凌云坦承,事实上,早在张之洞时期,武汉已经达到内陆中心城市的地位,改革开放前20年出现下滑,新世纪第一个10年开始崛起,而第二个10年的主题词正是“复兴”,即复兴武汉在历史上的中国内陆地区中心城市地位。
那么,武汉在此轮争夺赛中的核心竞争力又在哪里?“我们理解的内陆中心城市的核心价值在于国内枢纽。其内涵包括了国内市场的枢纽、国家区域整合的枢纽、国家体制创新制高点以及长江经济带的枢纽等方面。”赵凌云认为,重庆则是西部开放的枢纽,定位在区域型和区位要素支撑型中心城市;而武汉的长远定位应该是全国性、国际性和综合要素支撑型的中心城市。 “除地理优势外,武汉的要素集聚和辐射面的潜力更大一些。”王海峰补充说,比如未来可能上升为国际品牌的东风汽车(600006,股吧)、武汉钢铁。 不过,他同时指出,武汉在旅游、贸易、会展、物流以及金融等领域在中西部地区还看不出具有明显的特点;人文特点有一些但也不是特别明显。 武汉市人民政府重点工程督察协调办公室主任王继连昨日亦表示,武汉常住人口已接近1000万人,达到超级大城市标准,但武汉还不具备超级城市的部分功能和设施,并影响了武汉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力。 “比如,武汉还没有成为国内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不多,缺乏有影响力的会展中心,缺少设施齐全且可通往全球主要城市的航空城及快捷的交通网络,还缺少吸引世界重要赛事进场的全天候封闭式体育场馆等。”王继连说,为了进一步提升武汉在国家层面的功能复兴,武汉加强了城市交通和过江通道建设,提出“畅通一环、加快二环、完善三环、建设四环”的建设目标,先后开工建设了二环线、二期长江大桥和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大道、机场二通道、江南快速通道、沙湖大桥等一批重点项目工程。全面建设建成武汉火车站配套工程、三环线、轨道交通一号线、天兴洲长江大桥,迎来城市建设高峰期。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结合北京的城市发展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武汉不能效仿北京,城市建设“摊大饼”,斥巨资建设环线,从二环、三环到六环,一圈一圈扩大,居民在城里工作,居住在郊区,但因缺少连接城郊的交通放射线而患上“城市病”,武汉在复兴阶段高速发展的同时别步北京城市规划与交通布局的后尘。中国规划网武汉4月2日电
相关新闻报道 昨日召开的全市城建工作会议披露,今年,全市城市基础建设再掷约576亿元,其中过八成、约463亿元用于交通建设。年内,将有二环线汉口段、二七长江大桥、武汉大道、东沙大道等21项重点工程完工,21条微循环道路建成。 随着大批重点工程陆续建成,今年起,武汉交通将逐步畅通,“30分钟畅通工程”成效初现。明年起,武汉将每年开通一条轨道线,到2017年,共7条轨道线建成,总里程超过250公里。 ◆ 270亿修路架桥 今年,武汉将投入270亿元,用于建设城市道路桥梁。其中52亿元用于畅通一环、建设二环、完善三环,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一环重要路段徐东大街改造(属于武汉大道组成部分)将全部完工。在三环全线贯通基础上,完善三环线南段关山路立交二期、三环线南段新武黄立交二期、米粮山立交等。 二环线建成汉口段、水东段、东湖路段(属于武汉大道组成部分)、珞狮北路段、雄楚大街立交;续建龙阳大道段;研究雄楚大街段、墨水湖北路段。 投入70亿元加速建设过江通道。二七长江大桥主线完工通车;鹦鹉洲长江大桥完成3个主桥墩基础施工;杨泗港过江通道、三阳路通道开展前期工作;杨泗港快速通道四新段主体工程完工。过汉江通道中,江汉六桥两个主墩结构部分完成一半。 投入52亿元建设快速放射线。建成白沙洲大道改造、珞狮南路、中北路延长线、黄浦路-金桥大道快速通道(属于武汉大道组成部分)、国博大道(博览中心—三环线)等5条快速放射线;继续建设江北快速路,改造龙阳大道;开工建设姑嫂树路改造工程。 投入83亿元建设主次干道,完善区域路网。将建成沙湖大桥、东沙大道,减少湖泊对城市的分隔,促进重点区域开发;建成临江大道、滨江大道,凸显江城风貌;建成解放大道上延线、南泥湾大道、后湖路,加强区域联系;开工建设解放大道下延线、李纸路等,改善交通运行。完成辛亥百年庆典道路系统改善工程,提升道路水平。 投入6.76亿元,继续微循环道路建设,畅通城市毛细血管。年内建成的21条道路包括:麟趾路、瑞祥路、新兴街、吉庆街、新湾四路、马场一路、马场角横路、玫瑰园东路、陶家岭路、肖家湾路、归元寺北路、汉商周边路工程、武梁路、桂元西路、八一路侧道路、群光南路等。 今年,将进一步完善解放大道、发展大道、汉阳大道等交通集中路段和归元寺、汉商、群光广场等交通集中区域周边循环,为主要堵点、堵段分流减压。建设江兴路、杨园路等7项,加强区域间联系。 投入1.3亿元,用于建设过街设施和自行车道改造工程。在解放大道、建设大道、东湖路等重要路段和区域,建成一大批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和自行车道。在人流、车流密集处实施人车分离,机非分离,保证行人安全,提高车速,减少拥堵。 投入5.5亿元大规模兴建停车场,年内完成中山大道片区(游艺路)、二七、青少年宫、铜人像等4个停车场,启动沙湖公园、洪山公园、二曜路、大兴路、利济南路、江汉北路等6个停车场规划手续。 ◆ 120亿建轨道交通 今年,我市将投入120亿元建设轨道交通,重点推进5条线路的征地拆迁和土建施工,其中包括: 2号线全线21个车站主体完工,全线隧道56公里全部贯通,轨道铺设12公里,设备制造完成一半。 4号线一期所有车站开工,完成铁机村、罗家港等8个车站的主体结构,隧道贯通9.5公里;设备开始制造。 4号线二期的首义路黄金口等13个车站全部开工,过江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3号线完成王家墩中心站、宗关站、市民中心站等3个站的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 6号线一期完成海洋中心站和博览中心站围护结构和部分主体结构。 1号线汉口北延线和泾河延长线全线桥梁开始施工。 8号线一期完成拆迁38万平方米。 7号线过江通道和远城区轨道交通项目的开展研究。 ◆ 完成两火车站市政配套 今年,将投入14.42亿元,完成汉口火车站和武汉火车站周边配套市政设施,保证客流顺利出行。投资5.92亿元,完成舵落口货场、武汉综合维修基地、滠口货场改扩建工程、武汉动车组乘务员培训基地等支铁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 重点建设四大功能区 今年将投入52.16亿元,用于重要功能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武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21亿,王家墩商务区市政配套设施建设5亿元,后湖地区配套设施建设7.41亿元,化工新城周边市政配套工程18.15亿元,天兴洲防汛应急通道0.4亿元。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