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未来的广州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时间:2010-12-31 09:0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吕传廷


广州市规划局编研中心主任吕传廷。

    吕传廷:感谢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南方日报社邀请我参加本次论坛,作为广州来说,刚刚欢度完亚运盛会,同时也经历了广州十年大变的丰收成果,在这里作为一个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广州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也体验和参与了广州城市发展,看到今天这样的情况。在肯尼亚国际规划大会上,广州喜获国际范例奖,这也是对广州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30年来一个综合的肯定。

    广州作为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不断探索,在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综合体现了中国崛起的现实。下面我们用一段时间来回顾一下广州建设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具体理念和实践。

    广州从80年代改革开放起,从一个54平方公里的建成区,380万的人口,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1400万人口和1000平方公里建成区的超级大都市。在这里,应该说我们的战略思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过去广州三十年的发展中,应该说亚运会的胜利开幕和闭幕,是改革开放之后具体成果的体现。在这个方面,除了经济之外,从2000年广州开全国的先河,开始了中国的第一个城市战略规划,创造了新的城市发展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一系列规划行动,在2000年以建设宜居宜业的山水城市和具有活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的城市方针指导下,广州开始了十年巨变的脚步。

    新一轮发展战略中,广州从2010年到2020年,展望十年,广州更加坚定自己的脚步,从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城市的新目标,到从经济发展到建成宜居宜业的首善之区新城市的具体任务。区域发展中广州未来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珠三角一小时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未来的空间结构,将以生态为肌理,以交通为骨架,形成多中心的网络型的城市空间结构。在过去的10年中,广州通过交通体系的建设,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城乡统筹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我们整个十年发展中,应该说通过不断的检讨、不断的探索,实现了经济、环境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规划和建设工作从政府到部门、到专家、到公众,进行了充分的参与,经过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既定的十年目标。

    今天的广州,通过战略规划的实现,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的经验。广州战略规划对于新广州的形成,新广州景观的建设,具有重大的贡献。广州战略在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方面,实现了东进、南拓、北优、西联的八字方针,形成了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形象的新的城市中心。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新的产业和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在产业结构提升方面,通过新的产业结构的构建,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以及原有制造业的功能转移,成为了新的优化的产业结构,在这个方面我们对于2000年的历史进行了充分有效的保护。在构建区域交通网络方面,为广州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进入世界城市网络的城市功能构筑了一个非常坚实的运输交通体系。通过机场、港口,我们的新客站,等等这些设施的建设,使得广州真正具备了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城市的基础设施。

    针对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应该说广州通过对十年大变以及对亚运会所取得成效的总结,在建设城市景观方面首先一个具体经验就是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广州在2000年开始,实现了云山珠水向山水城田海大的自然格局和城市环境目标的转变,建设以山水为骨架的生态自然系统,使自然系统融入高密度人居环境,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成功之路。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构建自然保护区、生态廊道,保护生态的自然水体,建设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公园,成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动力。十年来,广州城市的绿化率提高到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水环境通过不断的改善,处理率上升到82%,空气优良率达到了95%。

    广州具有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我们的水域面积达到了四千多平方公里,我们水域总共的长度达到了2000多公里。同时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城市的发展和城乡建设的需求使得我们城市不断的拓展,从1986年的建成区54平方公里到现在的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区。经过2年时间的准备和建设,在亚运会之前广州完成了一千多公里长的生态绿道系统,实现城乡交融、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治理使原来的污染环境成为人与水亲近的和谐、优美环境。

    第二是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它的历史,广州未来的发展动力需要文化的制成,在历史文化景观方面,广州是2000多年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这四个特点也为我们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因此作为一个规划部门来说,政府规划部门首先考虑的是要以2000年的遗产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新的宝贵财富,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面,建立了保护区和保护街区,对比国内外先进城市,广州具有无可比拟的特点,广州的自然山水特点、广州的云山珠水以及2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广州进一步发展的文化动力。在十年大变和亚运建设的过程中,广州也很好的保护和优化了原有的历史城市风貌,我们的沙面、我们传统的历史和中国传统的民居,以及近代的历史遗迹,近代的工业遗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第三个方面的经验,通过亚运平台建设新城市、现代城市景观。重大事件是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非常良好的契机,六运会、九运会、亚运会成为广州发展建设的里程碑,通过十年的建设,2003年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政府制订了亚运城市发展建设纲要,形成了构建新区、优化主城、完善城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美化城市环境、实施重点城市发展区的系列行动,广州新城、大学城、奥体中心、白云新城等几个广州的点睛之笔已经建成。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作为十年发展的点睛之笔,代表着广州在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科技技术应用等等各方面的新阶段。新的城市中轴线已经建成部分,有6公里长,从燕岭公园一直到体育中心、宏城广场、六运小区和珠江新城,一直到观光塔。这一条新中轴线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每一个阶段发展成果的凝聚和集成。

    在中轴线的形成过程中,规划部门通过国内外专业的招标、深化,不断为广州的新标志创造新智慧,在整个新中轴线的建设过程中,广州新中轴线的五大建筑形成了建筑文化群标志着广州真正具有了一个具有国际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的建筑群。借助亚运这个契机,广州不仅仅是要打造核心区,还要带动整个城市的结构转型和重点地区的发展,利用亚运场馆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形成真正为城市发展所用,综合利用的一个新的发展群,充分结合大型体育设施以及亚运会所需求的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改造构建新区、优化旧城,形成了亚运城,作为广州南拓的重要节点,是广州新城的先趋,未来将形成50万人的居住新城和为100人服务的城市新区。奥体中心作为广州东进的重要节点,未来将结合城市生态廊道,其周边地区将发展服务全市的体育生态公园和30万人的休闲新区。大学城将继续完善功能。通过对原有场馆设施的改造,广州市将提升为市民服务的水平。

    未来的广州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们的城市规模更大,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人文关怀需要更加的深化,广州在2020年制订了新的城市发展目标,要形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宜居宜业、活力魅力的云山珠水名城。总体来说,为广州的城市景观将着重考虑四个方面。第一,营造网络化的生态绿道,提供富有特色、生态友好、具有活力的休闲空间。第二,实施旧城城市功能的有机更新,延续历史文脉,创造富有文化魅力的城市景观。第三,提倡步行与公共交通优先,构筑人性化的交通服务设施。第四,精细化的设计与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

    未来的城市新中轴线将继续向南延伸,新的中轴线将由琶洲塔向南到南海心沙,将在未来的十难内代表广州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所追求的岭南文化、岭南建筑、开放园林、自然和人的融合。通过十年的奋斗和对未来的充分准备,我们在国际规划大会上也充分体验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和广州建设的艰巨,未来广州的建设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经过总结和我们具体的体验,以下几点可以和大家共勉。

    第一,广州市是30年快速城市化的代表,广州的成功经验体现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建立在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上。

    第二,发展模式的转变成为现阶段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的城市强调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人文的综合,可持续景观的规划与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不仅满足视觉体验,更以满足健康、人文关怀为中心,这是新型城市化道路经验。良好城市景观是根本基础,保护历史名城和物质遗产并合理利用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风貌,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中国规划网广州12月31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