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邯郸转变发展方式 找准城市发展新坐标

时间:2010-12-14 11:3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艳

  河北邯郸,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3100年的建城史积淀丰厚、魅力四射;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着力打造的资源型重工业基地,这里创造的“邯钢经验”,被誉为“全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作为全国首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城市,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今天的邯郸,再次让人期待。

  2009年,邯郸市生产总值达到2015.3亿元,首次跨入为数不多的GDP2000亿元级城市行列;财政收入201.3亿元,首次超过200亿元,用4年时间翻了一番,被邯郸人称之为来之不易的“双超二”。但对于人口近千万的邯郸市而言,“双超二”的成绩丝毫没有让市委、市政府感到一丝轻松。

  邯郸市委书记崔江水坦言,“当前,处在爬坡过坎关键时期的邯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如果仍然延续传统发展方式,必将陷入资源难以支撑、要素难以保障、环境难以容纳、发展难以维系的困难局面。长期形成的经济结构特殊性,使邯郸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面临着比其他城市更为艰巨的任务。”

  其一,邯郸市钢铁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8%,“一钢独大”特点明显。钢铁、电力、煤炭、原材料等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的82%,传统重工业比重过大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其二,邯郸市有19个县市区,其中东部10个县的人口和面积均占全市的一半,而经济总量仅占四分之一,财政收入仅占二十分之一;西部地区仅武安一个县级市的财政收入就达到44.5亿元,是东部10个县财政收入总和的3.2倍。以东西部发展不均衡为典型特点的区域发展不协调,影响邯郸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其三,邯郸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其经济总量在省内长期保持在第三,位居唐山、石家庄之后,但近几年来,对在中部崛起、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等区域发展战略中,邯郸处于怎样的“机遇圈”,如何能够在大区域格局中实现跨越发展,人们的认识并未完全到位。

  在追求提升发展质量、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之路上,邯郸从未停止过探索和实践。一个共识正在形成:承载邯郸可持续发展的这座千年古城,必须在大格局、大框架上实现新的飞跃。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者。从2008年起,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

  邯郸市委、市政府敏锐地认识到,“三年大变样”不仅仅是城市面貌的改变,更是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强大引擎,是解决邯郸发展深层次矛盾、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崔江水表示,“处在加速发展期的邯郸没有理由放慢脚步,必须结合实际调整城市结构,通过城市功能的优化组合,产生能量聚集和放大效应,打造一个能够有效聚集产业和人气、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优质平台。”

  市长郭大建认为,“邯郸要借着‘三年大变样’的东风,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更好地聚集生产要素和优势产业,使城市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城市现代魅力初步显现,城市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邯郸的发展前景由此豁然开朗。投资50亿元的美的邯郸工业园顺利开工、投资69亿元的新兴特种管材基地正式奠基、投资193亿元的邯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总体规划年底竣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异军突起……一个个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时间表、线路图,在城市这个结构调整的大平台上次第形成。

  2009年,邯郸“3+3+3”主导产业倍增计划应运而生:重点发展精品钢材(4753,12.00,0.25%)、装备制造、现代物流3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以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纺织服装、文化旅游3大后备产业;巩固提升煤炭、电力、煤化工3大传统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邯郸产业结构“由黑变绿,由重变轻,由粗变精”。

  “1+6”中心城市发展格局规划拉开了邯郸未来城市的大框架。为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邯郸市整合主城区周边的5个县和1个矿区,重新布局城市的功能定位,让中心城市有力带动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在新的城市空间布局上,邯郸市通过新区启动、经济开发区扩区和邯郸县等4县的市区化管理,全面启动东部新区建设;以邯钢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和沉陷区综合治理住宅项目为龙头,加快推进西部新区建设;依托现代化赵都新城、漳河生态科技园和马头生态工业园,推进南部新区建设;通过广府生态文化园区等开发,实现主城区与永年县的互动发展,启动北部新区建设。

  邯郸市发改委主任张晓波告诉记者,“新的城市发展布局已经给邯郸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以东部振兴规划为例,今年以来,东部10个县共有156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91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贡献产值178亿元,该区域前8个月的财政收入增长33.5%,高于全市16.1个百分点。”

  更引人关注的是,随着城市平台的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结构功能布局不断优化,邯郸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也与日俱增。

  邯郸市委研究室主任韩咏梅说,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共有13个城市,它们距各自的省会城市均在200公里以上,接受本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都有一定困难。而邯郸正位于这些省际边缘城市的地理中心和交通中心。换个角度看,邯郸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是东西南北经济对流的中转站和交会点,对承东启西、联南贯北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思路一变天地宽,邯郸区位从“中心的边缘”变为“边缘的中心”。除了在四省交界13个城市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一这个硬指标,今天的邯郸对打造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冀南中心城市和冀中南重要增长极的目标拥有了更多自信。一方面,随着邯郸城市规模的合理有序扩张和内在吸引力的不断提升,其优势产业积聚、扩散和示范功能日益增强,带动了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另一方面,邯郸市是该区域惟一具有铁路交叉、公路交会、高速纵横、机场通航的立体式交通枢纽城;邯长、邯济、邯黄铁路的改建和新建,使邯郸经由黄骅港搭建起国际货运的快速通道。

  借此机遇,邯郸正着力建设四省交界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在邯郸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办公室主任石卫国说,他们将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集综合物流、仓储加工、中心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临港产业新城,服务于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到2013年,物流业增加值争取达到3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

  10月20日,河北省政府审议通过《冀南现代装备制造新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批准成立邯郸冀南新区。在邯郸市委、市政府12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郭大建表示,开发建设冀南新区,打造继唐山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之后的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是邯郸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有利于优化河北省重大生产力布局,推进冀东、冀中、冀南3大区域协调发展;更是提升冀南地区尤其是邯郸区域枢纽和中心地位的重大举措。

  在崭新的时空坐标上,一个更有实力、活力和魅力的新邯郸形象越来越清晰。中国规划网石家庄12月14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