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城市定位新坐标
时间:2010-11-30 10:2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高琼玲
|
|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让太湖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和温家宝总理“建设生态城、高科技产业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宜居城”的总体要求,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把“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建设创新无锡幸福无锡”作为主题,把加快转型发展作为主线,把“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作为主战略,把创新和法治作为根本法宝,把“寓强于富、普惠于民”作为根本目的,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把无锡建设成为创新型、服务型、国际化、现代化,具有独特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摘自“十二五”规划建议
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确立新定位、新追求。
《建议》里的无锡定位清晰明朗:未来一二十年打造创新型、服务型、国际化、现代化,具有独特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而接下来的五年,就是打基础的五年。
从此刻开始,城市的“坐标”已经向着又一个高度进发:它的“纵轴”是时代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它的“横轴”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格局。
坐标:具有独特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城市定位不准,就会迷失方向。
未来,无锡“在哪里”?“无锡城市战略定位,可从区域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两个维度考虑。”关注和跟踪无锡的转型、创新与发展的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浦再明,通过一张长三角地图点明了无锡在这个定位于“世界级城市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无锡人看来,在历史赋予的机遇之中,在这两个维度之中,我们的新追求是:始终走在长三角和全国城市发展的前列,打造一个独具一格的“中心城市”,有独特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心城市”。
外部视角:“核心成员”
如今,城市发展的战略都必须放在国际竞争格局中来考量。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竞争,也就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长三角的定位是,建设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规划明确把无锡确定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五个副中心之一,其内涵就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浦再明认为,“无锡要突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竞争核心成员地位’的定位。”无锡在长三角的“核心成员地位”,具有历史积淀、现实优势与内在潜力。早在1983年,十个城市组建成“上海经济区”。这被视作为长三角地区第一次经济整合的标志。当时,无锡就位列其中。目前,无锡无论是经济开放度还是产业结构国际化程度,在长三角都具有明显优势和显赫地位。
未来,无锡如何彰显自己独特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建议》“坚持‘和而不同’,在长三角一体进程中,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山水和人文等优势,着力彰显无锡城市个性,优化生态宜居环境,形成生活和商务成本‘洼地’,大力增强对高端人才和现代产业的吸引力,创造独特竞争力。”
也就是说,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要集聚各类要素“为我所用”并产生“极化效应”。未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中,无锡将充分发挥产业、山水旅游资源优势,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建议》看重城市在全国、全球的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将全力打造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微电子、软件与服务外包五个世界级特色产业基地,以及三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
内部视角:建设“五城”
城市定位,不仅要放入区域格局、全球格局之中,而且也要从无锡自身战略转型、战略取向的角度,明确城市整体发展的定位和竞争优势的构建。
《建议》提出努力建设“五个城市”来全面构建竞争优势,包括: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一体两翼”特色城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幸福安康首善城市、体制机制活力城市。
城市学家认为,城市定位应遵从独特性、美誉性、连续性。近几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已提出了一系列自我加压的构想,已经推出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科技创业家摇篮城市等等。在《建议》中,可以看到一些在“十一五”实践中成效明显的构想得到了延续与深化。
“五城”彰显无锡的鲜明个性和竞争力。
如,《建议》在“部署”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建设中,紧紧抓住科技与人才这个关键。而“十一五”期间,无锡在科技、人才方面的举措,如“530计划”、“无锡千人计划”、“7+1”政产学研合作等已经逐步成为城市知名度的“品牌”。这里,物联网、太阳能产业也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并蓬勃发展。
又如,在“一体两翼”特色城市中,充分展示了无锡独特的区位优势———距离“大上海”不远也不近。不远:交通的致密化放大了锡沪“同城效应”,更易承接上海优质要素;不近:尤其反映在生活和商务成本的“性价比”,这里山水秀美、交通便利,但成本低于上海。抓住这些特色,再优化环境,就会形成成本“洼地”,增加对高端人才与新兴产业的吸引力。
纵观《建议》,如此紧抓无锡的核心特色并予以强化之处并不鲜见,也将有力推动无锡成为一个“有个性的强者”。
标杆:世界先进城市
《建议》明确要求,无锡的发展要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
无锡2008年就把“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提到发展日程上,并期望在高标杆的指引下“骐骥一跃”。两年后的今天,无锡发展历程上“世界先进”的坐标已可望见。《建议》起草时按无锡市前十年经济增长平均速度进行了测算,预计未来一二十年无锡能够基本达到世界先进城市的现有平均水平。
与“标杆”的比照,形成了一些具体要求。无锡需要在创新型、服务型、国际化、现代化上再发力。《建议》正传递着这样的信号:打造创新型、服务型、国际化、现代化功能是无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国际化水平,增强城市创新力,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以创新型、服务型、国际化、现代化视角再读《建议》,可以更好地感知城市的未来。
创新型
【现实差距】“十一五”期末,无锡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约为55%,而芝加哥、伯明翰2008年就分别达到57%、72.4%。
【建议亮点】《建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创业作为第一驱动力,大力集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大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服务业超越计划,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发展、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渗透到了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此次《建议》对体制机制的创新大力推动,无论是“人才特区”的建设,社会事业的发展,还是城乡统筹,乃至干部队伍的优化等等。
服务型
【现实差距】今年前三季度,无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42.6%。芝加哥、伯明翰、首尔、台北等先进城市2008年的平均水平要比无锡高十多个百分点。
【建议亮点】“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将得到“超越”式发展。在服务业超越计划中,将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发展。届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9.5%。
国际化
【现实差距】对一些海归而言,无锡很美。但比起“硅谷”等地而言,仍有些“美中不足”。无锡拥有良好山水美景,但仍需提升环保力度、市民素质,并推出更多文化活动、更好的教育等。
【建议亮点】《建议》提出,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理念、管理办法、运行机制和文化元素,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城市服务系统。“十二五”无锡市着力构建绿色宜居城市生态系统,并提出“文化强市”战略。把历史文脉与秀美山水结合,把本地特色与国际化管理结合,把营造优良环境与建设“幸福无锡”结合,将形成真正吸引人的国际化环境。
现代化
【现实差距】截至目前,无锡的城市化率已达到69%。芝加哥2008年达到86.67%,已经基本建立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形态。
【建议亮点】在“十一五”谱写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基础上,“十二五”的现代化步伐愈发加快。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上,无锡力求突破。“十二五”期间将积极放大锡沪“同城效应”、优化市域发展空间布局、强化中心城市的主导功能、加快新兴卫星城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精彩言论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陈雯:无锡的创新走在全省前列,今后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也要搭建平台利用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特别要利用上海、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力量,使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科技孵化器》杂志主编范伟军:无锡的“科技创业家摇篮城市”在国内已创出品牌,但还需要放大效应。怎么放大?下一步,无锡应该重点考虑与创新型产业相配套的服务业发展。创新人才跟着谁走?是跟着环境、产业走。要真正意义上留住人才,必须降低其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名词解释
城市定位是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需求趋势等及其动态变化,在全面深刻分析有关城市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复合效应的基础上,科学地筛选城市地位的基本组成要素,合理地确定城市发展的基调、特色和策略的过程。其含义是通过分析城市的主要职能,揭示某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本质的差别,创新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抓住城市最基本的特征,引领自身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高琼玲) 中国规划网南京11月30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