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让城市与大学共存、共融、共赢

时间:2010-11-23 09:4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白雪

    “大学与城市是一个共存、共融、互动、共赢的统一体。世界上许多大学在各自城市的发展、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北联合大学何新生提建议说,当前,唐山处在转型、调整、创新的关键时期,唐山与唐山的大学只有在管理体制、空间环境、人才聚输、精神文化、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融合,形成校城融合、互动共赢的局面,才能使大学作为一个重要支持体,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城中有校、校中有城

    目前,唐山市市区有大学校区20多个,遍布市区各处,校城融合的空间条件已经具备。何新生说,为了进一步推动校城融合,应将大学校园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结合唐山市景观风貌规划,特别是围绕2016年世园会的规划设计,整合唐山高校园区,形成“城中有校、校中有城、城校融合、协调发展”的规划布局。

    “中国许多城市都有成功的范例,福州大学被公认为最美丽的校园,成为福州市的重要景观;清华、北大以其丰厚的人文底蕴,为首都的文化名城增添了异彩;武汉大学的樱花盛开,曾使武汉市民万人空巷。”

    何新生表示,实现空间环境上的校城融合,一方面要对部分高校校址、校园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将一些唐山的历史文化景观,如近代工业博物馆、科学博物馆、文化广场、奥体中心、科普馆等建在大学校园,使大学校园成为唐山市众多自然景观之外的集学术创新、知识传播、文化熏陶、观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底蕴深厚、环境优美的景观胜地,为唐山的城市风貌和文化品位增添异彩。

    另一方面,要对其余高校校园进一步进行开放性、园林化建设及文化氛围的营造,让校园与社会充分接触,增强高校与城市融合度。通过这样的规划布局能使高校真正融为城市的一部分,高校也不再是一个令人敬而远之的“殿堂”,而成为广大市民向往、愿往、能往、有收获、有启迪的地方。

    ■让高校图书馆成为智力源和文明的辐射源

    尽管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社会服务的职责,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为社会读者服务并没有落到实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还主要局限在学校围墙以内。

    在一份《关于依托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建设唐山市区域文献信息中心的建议》中,建言者也提出唐山高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功能,逐步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成为所在区域物质文明发展的智力源和精神文明传播的辐射源。

    “高校图书馆应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馆与公共馆性质、职能、服务对象截然分开的观念和管理方式,利用自身丰富的文献资源、先进的设施及过硬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彻底改变这种将高校图书馆封闭在大学校园内,把社会公众拒之馆外的做法。”唐山高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功能,逐步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成为所在区域物质文明发展的智力源和精神文明传播的辐射源。

    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传播中心,丰富的馆藏资源、一流的软硬件设施、专业的文献信息服务队伍为本校的教学、科研及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建议以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为依托,将唐山市区内各信息、图书联网,方便所有市民查阅资料。“广大市民意识到只要有文献需求就可以到图书馆去获取,而不需要跑北京、去国家图书馆。这对提升唐山的科研水平及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规划网石家庄11月23日电 记者白雪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