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市、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和平区委、区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谋划中,高度重视规划工作,规划已经由城市建设的龙头,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区委、区政府从和平区功能定位出发,立足于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立足于体现和平区特色和优势,着眼于增强区域竞争力,全面提高规划水平,增强规划引导能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规划保障。 和平区“十一五”的空间布局规划以市总体规划、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按照“一主两副”的总体发展要求,突出了和平区作为城市主中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严格执行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创新管理模式,即“一控规两导则”实施管理机制。“一控规”即控制性详细规划,“两导则”即土地细分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实施管理的直接法定依据,控规水平的高低、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到具体建设项目的布局和建设。“十一五”期间,和平区完成了9个控规单元中的8个控规单元的修编完善工作,为长远发展储备充足潜力和必要空间。此外,以高水平的城市设计为基础,对土地细分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进行了修编,为进一步指导规范城市建设,完善更新城市设施,带动促进城市发展,塑造美化城市环境创造了先决条件。 在高水平规划引领下,“十一五”期间和平区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南市地区的整体开发建设,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金融城地区开发建设,以及包括南京路、和平路、滨江道的两横一纵商务商贸街环境整治均已依据规划进入实施阶段。 为进一步落实和平区功能定位要求, “十一五”期间,和平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加强了建筑外檐规划管理,使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格得到充分体现。 高起点编制四项城市设计是和平区规划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最突出成就。在市重点规划编制指挥部的领导下,和平区在2008年三季度至2009年初邀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了和平区总体城市设计和南市、南京路、哈密道等三个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在和平区现有总体功能布局规划的基础上,综合协调各功能区之间的空间关系,从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的角度,把握各功能区之间的过渡和衔接,进而完善总体功能布局,提升服务全市的能级与品质,将和平区打造成为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备、城市设施完善、环境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畅达的天津市现代化的中央金融商务区、中心商业区、文化旅游区、文明宜居区。 南市地区是天津早期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经营业态庞杂的繁华景观。规划编制充分考虑南市地区多元业态已见雏形、道路交通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日益完备的优势条件,强调南市地区居住与商业的平衡融合,充分发挥中心商业区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该地区的宜居水平。注重南市地区社会事业设施的配套和开发,配置完备的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公益设施,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承袭历史文脉精髓,融入现代都市气息,将南市地区打造成为现代都市多元消费功能齐备的新兴商、住地区。目前,作为“金街”辐射下的重点经济商业圈之一,南市地区也已初步形成了特有的商业业态。 南京路在和平区的规划布局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中轴线位置,商务楼宇、商业建筑相对集中,是和平区六大功能区、八个重点发展行业的联系纽带,该地区商务商贸文脉深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南京路沿线的城市设计在以往规划成果的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大胆提升和创新,深入研究区域空间关系和区域空间结构,突出商务、商贸功能,充分考虑交通组织,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和导向作用,密切与各个功能区的有机联系,使南京路真正成为城市腾飞之路。通过对南京路两侧的空间环境整治和梳理,重点打造绿化开放空间和场地开放空间两种面状空间形式,同时对街道进行优化处理,包括界面的风格、空间的连续性等,创造良好的人行街道,形成开放空间线,将各个面所形成的空间节点串联起来,构成区域整体的空间特色。整体审视南京路的土地开发状况和建筑建设状况,分析城市肌理特征,研究建筑和城市道路以及开放空间之间的关系,对现存建筑进行立面改造,把握好规划建筑的形态和风格,塑造整体的城市建筑美感和建筑之间的协调性。 哈密道地区是和平区除“五大道”之外又一城市街道和建筑空间尺度宜人、城市肌理规整的特色区域,同时也是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功能区。按照区委、区政府“控制发展商品住宅,适度发展商业设施,强力发展商务楼宇,保护开发风貌建筑”的开发思路,该地区在规划编制中以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拓展空间,加快促进产业集聚为切入点,统筹设计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营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规划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为和平区实现建设现代化的中央金融商务区、中心商业区、文化旅游区和文明宜居区的城区定位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中国规划网天津11月17日电 记者王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