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东书记带队考察广州历史老城区
中国规划网广州11月11日电 记者白雪 为把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打造活动力魅力的云山珠水名城,广州的城市建设在“中调”战略的指导下,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旧城改造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广州亚运会到来之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1月2日、5日、10日,刘毅东书记、局纪委王普华书记、局张晓如副巡视员等带队调研荔湾、海珠、越秀老城区,先后考察了荔湾区陈家祠广场、荔枝湾文化休闲区、上下九商业街、沙面欧陆风情街区,海珠区南华西街、龙骧大街、大元帅府、TIT创意园区,越秀区惠吉路(旧南海社区)、高第街(许地)、盐运西街、大小马站书院群、中山四沿线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城隍庙、万木草堂等历史街区。规划引领、十年巨变,广州真的变样了!
陈家祠广场――路更宽,天更蓝了!
2009年-2010年,为迎接广州亚运,由荔湾区政府主导,搬迁了其南面的市32中,开建祠前广场,整治周边环境,使百年古祠露出真身,广场和绿化面积扩容一倍。
荔枝湾涌――树更绿,水更清了!
2009年,荔湾区政府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经过一年多的日夜奋战,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在亚运会脚步逐渐临近之际,古老的荔枝湾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
![]() 沙面――街更美,房更靓了! 1996年11月,“广州沙面建筑群(清)”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广州市组织编制了《广州沙面建筑群保护规划》和《沙面近代历史文化保护区整治规划》,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历经多年整治和修缮,一个具有欧陆风情的历史街区重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华西街――修旧如故,更宜居了!
作为广州最早的乡郊别墅区,南华西街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建筑、名胜古迹和广州城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居群,被誉为近现代建筑历史博物馆。借广州旧城改造的契机,立足于挖掘南华西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复兴街区传统并拓展旅游休闲活动,近年来,按照规规划指引,海珠区对历史街区内危旧破房进行了修缮和改造,使街区环境得到良好改善。
大元帅府――开门见江,更开阔了!
为了重现百年大元帅府昔日的风采,借旧城改造之契机,2009年,广州市政府对大元帅府周边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拆除了江湾桥东引桥匝道,整治面积4.9公顷,再现了其“开门见江”的恢宏气势。
TIT创意园――时尚休闲,彰显魅力!
TIT创意园前身为原广州纺织机械厂,2008年广州市和海珠区实施“退二进三”政策,以巨资投入将其打造成了一个以服装、服饰为主题,集信息发布、产品展示、商务交流、时尚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服装产业创意平台。
旧南海社区――修旧如旧,古朴幽静!
旧南海县社区位于中山六路北侧的惠吉路一带,社区内文物荟萃,古迹众多。为迎接亚运会的到来,旧南海县社区街道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修葺惠吉东街、惠吉西街,使整条街恢复原有的古朴和幽静,实现了建设和保护的完美结合。
南越国宫署遗址――再现南越古国风采!
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忠佑大街的城隍庙西侧,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遗址规划保护核心区为5.2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共15层,厚约5-6米。目前,遗址主体工程遗址展厅和文物展厅已基本完工,相信不久即可对外开放,向世人一展南越古国的风采。
万木草堂――岭南文化的传播基地
万木草堂是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而创办,是戊戌变法策源地。解放后,万木草堂一度成为锁厂车间和民居大杂院。2004年以来,广州市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对草堂进行全面修缮,并对周边进行整治,使百年草堂得以重见天日。目前,万木草堂为文化展示、文化讲堂和文化交流的主题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