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十二五”城市新价值将推动政府转型

时间:2010-11-05 10:2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刘丽丽

    近日,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2006—2010中国城市价值报告》,由于此前“十二五”规划建议也有强调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诸多内容,在此节点上引来的意义双重性让业界众议。

    著名城市专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教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称:“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突破50%,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我国城市人口正以每年1800万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增加到9.1亿,流动人口超过3个亿。

    据记者了解,流动人口正成为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这样的态势下,大城市化和大都市圈的拉动作用逐步强化,以上海、北京、香港建设世界城市为龙头,加速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都市圈的崛起和繁荣的趋势不会改变,沿海地区依然处于中国城市化的领先地位。大城市化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支撑。

    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外乎来源于两个方面:现实优势和未来潜能。文化则是未来潜能的源泉。公共文化是城市市民的现实需求,也是公众的基本权益。文化产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文化精神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以文化促文明,以文明促和谐,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让一个城市,特别是让城市领导者能够像抓经济、抓稳定那样,投入足够的精力、物力和财力抓文化,并且像抓经济、抓稳定一样抓出效益来,抓出政绩来,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破解的课题。

    中国城市正处于城市加速发展期、城市价值提升期、城乡二元结构转型期的关键点上,这个关键点预示着中国城市正在进入“大城市病”的多发期和爆发期。“十二五”期间,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性因素给中国城市发展带来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

    最后,连玉明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多层次、多样性、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对传统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新的社会矛盾和新的社会现象为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这些需求、矛盾和挑战,迫切需要通过社会建设推动政府转型。 中国规划网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刘丽丽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