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溪湿地国际城市综合体概念规划》中,跨西湖区、余杭区两个行政区,近日,记者对西湖区副区长张德平、余杭区副区长屠冬冬、蒋村新区指挥部总指挥蒋玉奇、五常街道书记曾宏进行了专访。 城西,因西溪面向全世界 《钱江晚报》:《杭州市西溪湿地国际城市综合体概念规划》中涵盖了西湖和余杭两个区,今后这里的发展思路是怎样的? 西湖区副区长 张德平:在这个概念规划中,打破了行政区,而是将余杭和西湖两个区联合起来,我认为,对于国际城市综合体的打造不能单独是一个区域的单打独斗,各个行政区都要把各自的工作做好,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因为西溪湿地不是哪一家独有的,而是面向全杭州全世界的。 《钱江晚报》:西溪城市综合体的一个建设理念是“金镶玉”,以西溪湿地公园为“玉”,以西溪湿地周边区域的开发和保护为“金”。这个“金镶玉”的发展特色是什么? 西湖区副区长 张德平:西溪湿地国际城市综合体和国际旅游综合体应彰显4个方面特色,即以土地开发为基础,以高档酒店为载体,以一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前提,以品质高、功能全的服务内容为根本。 “玉”与“金”构成“金镶玉”模式,只有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推动和谐杭州示范区的建设发展,西溪湿地国际城市综合体是“金镶玉”理念的具体实践,是“金镶玉模式”的表现手段,西溪湿地国际城市综合体所在的36平方公里是和谐杭州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是打造和谐杭州示范区是最终的目标和归宿。 余杭和城西无缝对接 《钱江晚报》:西溪国际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对余杭是个利好。余杭会怎样抓住这次机会来发展? 余杭区副区长 屠冬冬:综合体的概念是要求对整体进行提升。对于余杭来说,首先衔接的这一块是五常。原来余杭给人的印象是和城西分离的,好像这是一个城市外部的空间,而现在通过是西溪湿地这个节点,将余杭和城西连接起来,会放大这个效应。 西溪湿地的建设应该采取“大疏大密”的方式来进行,当然这个“密”不是说一个绝对的高容积率开发,因为我们必须要留出更多的空间做未来以及现有水系的整理、优化、调整。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考虑西溪的宝贵资源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我们怎么去利用,因此在这个方面提出要围绕西溪建设综合体,综合体就是把产学研、居游购在这个区块里进行有效地配置,使得它们能够产生一个综合的效益,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配套全面提升 《钱江晚报》:在具体工作中,概念规划是如何实施的? 蒋村新区指挥部总指挥 蒋玉奇:蒋村文化综合体的规划用地面积约190万平方米。凡是和旅游产业链搭得上边的东西,都会在我们这个区域内体现,比如说文化广场、购物中心等等。 在规划用地上,居住区部分占了40%多,定位会比较高端;商业金融用地,如商场购物金融保险等,有15%;综合用地差不多也有15%,将来会引进高档商务生态办公区15%;社会公共配套占了10%,今后蒋村区域内会引进西湖区的名校作为配套,医疗卫生,文娱,政府办公也会在这里体现。 五常街道书记 曾宏:规划中提出概念的是今后工作中的大方向,今后这里都是“电脑+人脑”,比如说,这一块区域今后需要引进高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等,而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在这里是不会看到的。 今年,我们还会对高教路进行优化,对道路两边的绿化、道路指引等重新配备,目的就是为了今后综合体的顺利推进。 汤海孺: 这不是另一个武林门 而是低密度综合体 作为《杭州市西溪湿地国际城市综合体概念规划》的总设计师,杭州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汤海孺跟这个规划概念的感情颇深:“两年多的时间,大大小小的研讨会参加了很多。”一说起和这个规划有关的话题,汤总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钱江晚报》:为什么会在湿地周边建这样一个大型综合体? 汤海孺:西溪一直以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风景优美,区位条件也很好,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明珠,那西溪湿地绝对称得上是另一颗明珠。有了湿地这个天然公园的净化,这里周边的空气质量肯定好。在这里发展一个集合商住、文化、休闲的多功能旅游综合体可以有助于杭城西湖区和余杭区的提升。《西溪湿地城市综合体概念规划》不仅可提升蒋村新区的基本生活配套,也能够承担一部分西湖区一级的公建,更好地完善了西溪湿地国家公园。 《钱江晚报》:今后这里会给大家呈现出怎样的一种配套? 汤海孺:整个西溪的旅游综合体分为几部分,一是五常(南北两块),二是蒋村一带,三是天目山路以南的部分。现在,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人关注西溪这个板块,玩在西溪、住在西溪、创业在西溪。 按照规划,这里要成为一个公共中心区域,有商场、电影院、IMAX剧院、餐馆、商务会议中心、健康和疗养中心、艺术画廊、博物馆等,并融合入城市的多种功能,形成一个热闹的氛围。西溪不仅要吸引当地人来这里居住,享受这里的好空气、好环境,还要接纳各地来客,打造成旅游胜地。 当然,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注重保护好湿地的自然环境。要认识到,旅游综合体的打造是对西溪湿地起促进作用,绝不能影响这些绿色的生态景观。规划对公园周边建筑的高度、体量都作出了初步的规定。为了能够进一步保护自然风光,南面的建筑高度控制得更为严格一些。总的来说,整个建筑群落是南低北高。 杭州是一个天堂一样美丽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做的建筑设计必须与周边的环境相结合,符合本地的特质。建筑的风格也必须考虑到整一个综合体的定位,西溪区域的建筑风格上势必要做得休闲一些,密度也不适宜太过紧凑。毕竟,我们不是要创造另一个“武林门”式的闹市区,商业味不能过于浓郁。这里应该是一个郊区向城市过度的区域,营造的是旅游休闲氛围,提供娱乐、商务、休闲等综合服务,打造一个适宜居住和旅游的区块。 《钱江晚报》:这个规划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成型? 汤海孺:说到《西溪湿地国际城市综合体概念规划》,这是围绕这西溪这块生态园区做的一个总体上的功能规划,主要是一个旅游综合体以及公共服务配套。但要清楚,这还是一个概念性的规划,仅仅停留在设计的阶段,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每一个区块的方案,进行招商等活动。当然,规划中所述的功能和即将被开发区域是已经可以确定的。中国规划网杭州9月21日电 (责任编辑:杨宇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