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石家庄跳出"摊大饼"怪圈 楼市开发迈入"滹沱时代"

时间:2010-09-19 10:53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董立龙 王峻峰

 

  阅读提示

  9月17日上午,随着1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作为河北省会石家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老城区隔滹沱河而望的正定新区建设也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与会的河北省市领导宣布,这是“省会建设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这里将成为未来省会着力发展的新方向。 

  在全国省会中,石家庄是较晚进行新区建设的城市。在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和国家致力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背景下,石家庄市的新区建设意味着什么?它将遵循什么样的建设思路?新城区如何定位,如何处理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关系?

  正定新区发展理念

  理念一 低碳

  中国社科院与剑桥大学组成的联合团队,为新区规划了全面的低碳控制指标体系,确定正定新区将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普通市民也将以低碳理念作为生活和行为特征。

  这一涵盖5大领域85项指标的低碳控制体系,提出在该区域内,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77%;到203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84%。

  以交通为例,市民绿色出行率要超过90%,每步行500米范围内即可到达轨道或公交站点,公交车辆100%使用清洁能源,社会车辆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也要超过20%,还要构建慢行交通网络。

  理念二 生态

  英国奥雅纳公司从环境污染控制、水资源、能源、废弃物等6个方面,为正定新区构筑了六个方面共31项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并致力于分层次将指标体系落实到控制性规划层面,引导土地开发,切实做到可市场化、可操作管理。

  按这套指标体系,正定新区将通过保有生态湿地、绿地空间布局、植树造林与物种多样性控制,实现区域内碳汇量增加50%以上、居住区室外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15%,水环境质量好于三级等目标,将正定新区建设为国内生态新城建设典范。

  理念三 智慧

  美国IBM公司则为正定新区量身打造4个层次11方面的智慧城市系统,提出将利用信息化及传感技术等创新科技驱动城市转型,实现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有效推动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为城市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具竞争力的商务环境和更大的投资吸引,进而建设一座可以平衡社会、商业和环境需求,同时充分优化可用资源的智慧新城。

  中心城 (论坛 新闻)区由两变三 城市历史由“百”变“千”

  打开省会新的中心城区规划图,京珠高速公路和滹沱河分别从南北和东西两个方向贯穿城市,构成了一个交叉的十字,正定新区就位于十字中心的东北角。

  “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几乎每座城市都在向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成长。石家庄,这一次选择打造一个全新的城区。”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高级规划师江中秒说,这意味着,从这一天起,石家庄市的中心城区已经不再是市民们通常理解的京珠高速以西、滹沱河以南的那个区域了。

  据江中秒介绍,新规划中,石家庄中心城区包含三大区域,也即滹沱河以南、分别位于京珠高速东西的东部城区和老城区,以及滹沱河以北占地135平方公里、容纳140万人的正定新区。

  记者注意到,在9月17日开工的首批12个重点项目中4项为道路建设。这些计划于2011年5月竣工的道路,除将构筑起新区的城市基本路网框架外,还将延伸向滹沱河南岸,把正定新区与老城区、东部城区紧紧连在一起。

  事实上,规划者着眼于加强新城区与老城区的联通时,也在思考新老城区的错位发展。江中秒介绍,在处理正定新城以及老城区和正定古城的关系时,石家庄市新的总体规划已经确定了“严控老城、重塑古城、打造新城”的发展思路。

  确定这一思路,依据的是对国家区域战略的充分考虑以及对石家庄市老城区所存在“单核式”城市空间布局带来问题的研究。

  城市功能过于集中,是研究者对石家庄城市发展现状的诊断:作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市以火车站为中心的“摊大饼”式发展,致使在以火车站为中心,由中华大街、体育大街、和平路、槐安路所圈起来的2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省市行政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交通中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医疗中心以及南三条、新华两大小商品市场,人口过于密集,带来了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绿地不足、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缺乏等诸多问题。

  分析石家庄的城市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认为,过去十几年来,石家庄城区空间扩张零碎且没有规律,“东西南北都有扩散,完全呈‘摊大饼’趋势。”他认为,着眼未来,石家庄必须打破这样的城市扩张局面。“新的历史条件下,石家庄的城市发展应该定位为首都圈的战略门户、京津冀第三极,以及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生态宜居城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石家庄市市长艾文礼表示,石家庄城市规模的快速增长,应该着眼于拉开城市空间发展的骨架。

  在规划中,被寄予城市新增长极厚望的正定新区功能定位与其他两个城区明显不同,市级行政、文化、体育、金融中心以及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教创新集聚区和生态宜居新城的概念使它明显去产业化,呈现生态、高端特点。

  由于正定新区的建设,石家庄老城区则被要求提升管理水平和品质,疏解人口与职能,完善设施配套、改善环境,严格控制土地开发量及开发强度。

  与正定新区相隔不远的千年正定古城名胜古迹众多,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称,文化积淀深厚。它的融入,将使石家庄由一座百年城市升格为千年古城。因此,石家庄提出要保护与利用各种古建筑和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恢复古城传统风貌,提升品质,将其打造为世界级旅游胜地。

  滹沱河变身城市内河 缺水城市“含水量”大增

  人们普遍认为,石家庄城市发展的一大问题,就是整座城市缺少特色。在2009年石家庄市举办的一个有关城市发展的论坛上,李晓江曾直陈:“石家庄除了横平竖直的方格网状大街和逐渐在更新的建筑,找不到任何特色。”“石家庄不是没有资源,而是过去没有把极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框架。”他认为,西有太行山脉、北有滹沱河以及正定千年古城,这些资源应该为石家庄所用,成为城市展示形象的招牌,而不应作为城市郊区闲置。

  基于盘活城市特色资源的考虑,也基于对城市远景 (论坛 新闻)空间发展方向的选择和判断,石家庄的城市发展不再四面出击,在新一轮空间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北跨”战略,也即跨过滹沱河,在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寻求发展空间,拉开城市骨架,优化城市布局。

  按这一战略,不仅古城正定将成为石家庄市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将正定古城与石家庄老城区分割的滹沱河也将成为城市内河。

  虽然属于缺水的城市,但石家庄一直不忘自己的“滨水城市”梦。今年7月,全长102公里、总投资106亿元的省会环城水系工程开工建设,这个包括西北部水利生态防洪工程(含太平河)、石津干渠段、西北部南水北调段和即将开建的东南环水系四部分在内的大项目完工后,将使石家庄这座内陆城市变身北方的“水城”。

  而对滹沱河市区段进行防洪综合整治,无疑也是增加城市“含水量”的重要途径。

  据石家庄市水务局局长张维德介绍,目前对滹沱河市区段70公里长河道的防洪综合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市区段的通水通航;下一步还将继续对该段河道进行生态恢复与治理,重建流域自然生态,打造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滨水游览等多重功能的绿色生态长廊。

  沿着类似的思路细化,江中秒描述,在正定新区,沿滹沱河将形成总部经济区——会展经济区——滨水生活区——体育休闲区——金融商务区,以构筑城区滨河生长逻辑,凸显城市发展与滹沱河的关系,打造亲水生态空间。(河北日报记者董立龙 王峻峰)

  相关

  防新区变“睡城”

  正定新区离石家庄老城区十余公里,会否成为又一个北京的望京—白天人们出去上班成空城,夜晚回来睡觉成“睡城”?

  据石家庄规划局有关人士介绍,正定新区已经确定了0.8至1.2的职住平衡指数,这意味着在新区就业的人口有80%以上可以居住在新区,这将借助减少人们日常出行而达到交通减排的目标。

  预防“马路拉链”

  9月17日,正定新区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为“综合管沟”,沟道内将集中水、电、暖、煤气等各种城市管线。据介绍,这是省会首次修建如此规模的综合管沟,可以杜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挖了埋”、“埋了挖”的“马路拉链”现象。

  链接

  正定新区亮点工程

  综合商务中心 位于新区起步区最核心区域,是构筑新区商务接待功能的重要支撑项目。

  园博园 位于综合商务中心北侧,连通周汉河,形成新区生态基本骨架。

  城市规划展馆 主要是通过沙盘展示、全景3D电影等展现新区城市发展趋势。

  新区中学 位于太行大街以西,紧邻规划的省体育中心。

  新民居建设(回迁安置区)项目 共涉及15个村庄,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万余户。

  综合管沟 在正定新区起步区内3条道路地下修建总长10公里的综合管沟,可有效避免道路重复开挖。

    中国规划网石家庄9月19日电
 

  (责任编辑:杨宇飞)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