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广州亚运城注重绿色环保 成为低碳环保急先锋

时间:2010-09-15 11:43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孙嘉晖

 亚运城内绿树成荫,绿地覆盖率高达54.2%

 

岭南水乡风情

 

亚运城媒体村

 

亚运城内随处可见绿草红花

 

    从2007年11月26日正式动工建设,到2010年8月31日交付使用,耗时32个月,广州用惊人的速度缔造出一座新城——亚运城。

  顾名思义,此城因亚运而生,也必将为世人留下一片亚运遗产。这座城池荟萃了当今世界的最新科技,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可以说,亚运城到处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将典藏广州亚运会的欢乐时光。

  数字亚运城

  广州亚运城于2006年10月确定选址,历时一年进行前期的规划、设计,于2007年11月26日开工奠基,经过30个月的日夜奋战,于今年6月30日完成实体建筑,7月份进入内装修和调试阶段。目前,临时设施安装正在推进,部分场馆已进行了测试赛。

  广州亚运城位于番禺区,规划用地面积273.7万平方米,赛时总建筑面积147.82万平方米(含地下室和架空层面积),绿地率达54.2%。

  亚运城由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媒体中心、体育馆区、后勤服务区、亚运公园7大部分组成,7大部分包含22个子项目,媒体村、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共包含房屋8078套,总建筑面积80.3万平方米。赛时可容纳147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10000名媒体人员、2800名技术官员及18000名志愿者进驻,并将满足亚残运会4000名参赛人员的使用需要。

  画笔挥洒  山·城·水

  人们常常用“山水之间”来形容一方宝地,正所谓“有山有水好地方”。诚如一支游走于岭南大地的画笔,稍作停顿,便有了这令人流连忘返的山水景致:北靠莲花山,东临珠江入海口狮子洋的一处妙境,亚运城便坐落在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这块风水宝地。

  亚运城在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时参会人员居住、生活、训练、休闲和娱乐等生活细节,成为为运动员提供调节体能、缓解压力、舒适生活的场所。

  以莲花山地区特有的“围”——水溶性低丘陵地貌为规划形态蓝本,重塑岭南水乡的自然地形地貌,重塑山水相逢、生态宜居的居住区域典范,这些都为亚运城赛后综合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低碳装点  亚·运·城

  可以说,亚运城开创了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场馆的先河,不论面积还是功能,亚运城都大大超越往届亚运会的亚运村。以“城”代“村”的规划理念,得到了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侯赛因·穆萨拉姆的高度赞赏。更关键的是,理念带动了科技方面的创新,使得亚运城成为一座低碳环保之城。

  从亚运城的规划布局来看,包括了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媒体中心、体育馆区、亚运公园、后勤服务区等,堪称一艘“亚运航空母舰”。

  广州亚运馆可以说是一位配置了全副低碳装备的“全能战士”,实施了隐藏拉索幕墙系统、不锈钢金属面板系统、屋面板雨水收集及综合利用系统等多项节能新技术,被誉为“亚运第一馆”。广州亚运馆节能率达60%,节能环保水平居于国内大型体育场馆前列,对类似工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绿色主导  你·我·他

  11月的广州,秋风习习,凉爽舒适。和北国满目萧瑟的秋天不同,广州依然绿意盎然,一派生机。毫无疑问,绿色环保是广州亚运城的主题之一。

  为兑现广州申办亚运会时提出的“科技、环保、节能亚运”的承诺,实现“绿色亚运”的办会目标,广州市有关部门对83项建筑节能环保技术进行了实用性专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到太阳能及水源热泵系统,再到数字化社区以及智能家居,广州亚运城从建设之初就将绿色环保作为评判项目工程是否达标的重要标准。以太阳能及水源热泵系统为例,该系统与常规冷源系统及热水锅炉系统比较,每年可节约用电404.7万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496.7吨。

  另外,亚运城大力推行“绿道”建设,提供了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系统,将在节能环保、人体健康、出行舒适度等方面达到较高的标准,全面实现“绿色亚运”的理念。中国规划网广州9月15日电

 

  (责任编辑:杨宇飞)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