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湖片区鸟瞰图。 再生水厂鸟瞰图。 连日来,顶着烈日来到梅溪湖、洋湖垸等片区采访,只见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已露出新区雏形。 “15000亩的土地已完成拆迁,4000亩原龙王港河滩淤地、葡萄园完成平整。”长沙梅溪湖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心旷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预计明年雨季,面积是年嘉湖4倍的湖泊将正式开始蓄水。” 长沙的梅溪湖 河西新城的城市之魂 从西二环线跨龙王港的大桥往西望去,可以看到很大一片清理过的空地,挖机、推土机等正在紧张忙碌。这便是未来的梅溪湖湖泊所在。8800米的湖岸线,3000亩水面,180台大型施工机械,300多台运输车,12个施工单位,这一切的数据只为表明,1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历经合作模式调整和招商曲折的梅溪湖项目,已经进入了“只争朝夕”的实质性建设阶段。 彭心旷指着建设中的湖泊地表,介绍说:“这里以前是很大一块葡萄园,按照规划建成3000亩的梅溪湖以后,这将是这座未来河西新城的城市之魂!” 湖泊规划面积3004亩,水深3~3.5米,正常水位35米,工程投资约5亿元。该湖泊采用“预处理站+人工湿地”处理工艺,雨水净化区结合湖体设计,既增加湖体景观、达到雨水处理效果,又减少土地利用面积。同时,在龙王港河设置橡胶坝降低水泵扬程、预处理站使用新型纤维转盘滤池等降低能耗;采用组合式泵站设计,减少管道敷设长度以节材;各种设计、工艺和技术,无不体现建设者们“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 世界的梅溪湖 按需定制总部办公楼 湖是河西新城之魂,湖泊东侧隔湖相对的国际会展中心和国际研发中心则将建设成为新城的地标。“在这里,国际高端产品的研发、展览都将有一条龙的服务。新产品研发后,可通过会展中心第一时间向全世界推广。 ” 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位于梅溪湖片区东北角,将建成省内一流的标志性建筑。驱车沿西二环线转梅溪湖大厦北侧进入梅溪湖建设工地,入口的右侧即是梅溪湖,湖中央是规划的节庆岛,已完成部分填筑。在节庆岛北望,坐落梅溪湖北岸的即是规划中的国际会展中心。 据介绍,会展中心是集大型会展、商贸、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为一体的地区性枢纽工程,该项目占地约309亩,设计区总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彭心旷说:“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国际概念性方案征集工作,预计将在今年9月初完成方案设计。” 诗意的梅溪湖 社区通过运河与湖相连 梅溪湖片区就像一个摩天轮,主湖为中轴,外围是CBD建筑,再往外是住宅区,整个布局呈放射状。在外环,是西三环+枫林路+西二环构筑的外部快速路网系统。而内环,是梅溪湖路构筑的环梅溪湖核心区的环状道路,分别为人民路西延线、金星路、雷锋西大道、麓谷大道、麓云路、东方红路、龙王港路西延线。 此外,梅溪湖工程建设科科长汤竞还透露,地铁2号线在梅溪湖国际服务区设4个站点,已申请立项。“梅溪湖将成一个新的交通枢纽。”汤竞说。 梅溪湖路等路网主干道已经基本成形,龙王港河道又协同梅溪湖,向四周引出多条水路河道。规划中,每片住宅区均通过一条通航运河、一个线性公园或一个城市走廊与梅溪湖相连。再结合方便的路网,所有居民都可以畅通无阻地到达梅溪湖。位于梅溪湖西南方向的社区,是一个具有较高容积率的住宅区,设置了4000多套住房。其社区中心或城市广场,通过一条运河与梅溪湖相连,与中央商务区“城市岛国”的南部仅有几个街区之隔。“沿河住宅理念是以阿姆斯特丹、威尼斯这样的欧洲水城为原型。”彭心旷诗意地描绘,住宅区水路四通八达,可畅通无阻地到达梅溪湖各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距离就这样拉近。 在梅溪湖国际服务区的西北方位,还将建设一所中学,占地约130亩,预计设66个班级,硬件投资额3.2亿,配套中央空调、恒温游泳池等一流的硬件设施。学校建成后移交长郡中学教学、管理。“成为大河西最好的公立中学之一。”彭心旷透露,目前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预计将于10月份开工,2011年底建成。 明年五一可游中南最大湿地公园 野生的水草、蜿蜒的河堤与绿意盎然的潇湘风光带交相辉映……曾经水患重重的洋湖垸将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明年5月1日欢迎大家来湿地公园游览。”昨日,长沙先导洋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宏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首期工程将在7月29日正式开工。 负氧离子比中心市区高6倍 洋湖垸片区是先导区建设的五大核心片区之一,集中体现先导区环境友好示范价值的生态宜居社区,片区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80亿元。 据介绍,项目分四期开发,其中第一期完成湿地休闲区廊道800亩水系连通和景观工程建设。湿地公园内将建造芦苇池、河岸湿地、沼泽、泥塘等。建成后湿地综合体整体绿化率达到70%,植物种类达到3000余种,鸟类超过200多种,水质达到景观三类水要求,负氧离子含量比中心市区高六倍以上。“项目预计在2014年基本建成。”高宏表示,湿地公园还将预留动物和鸟类迁徙通道,使之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人类与自然亲近的桥梁和长沙城市的绿肺。 在全省首次实现中水回用 湿地素来被称为“大地之肾”。 在洋湖垸,一个创意也将在这里实践——利用人工湿地生态技术深度处理污水并回用。据介绍,洋湖垸再生水厂和生态湿地公园,将再生水项目与湿地公园项目结合,这无疑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最大亮点。 “人工湿地具有低投资、低能耗、低运行费、高水质、高生态环境效益等诸多优点。”高宏介绍,利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技术已比较成熟,国内外有大规模应用的成功案例,采用工业方式深度处理污水工艺系统投资成本达900元/吨水,运行成本达1.3元/吨水,甚至更高,也不环保节能。而采用人工湿地投资成本300~400元/吨水,运行成本0.1~0.2元/吨水,比工业方式投资成本低500~600元/吨水,运行成本低1元/吨水左右。 另外,项目的建设将实现纳污范围内的雨、污分流,污水不再排向湘江,在湖南省首次实现中水回用,而12万吨/日的处理能力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近百条道路“织网”大河西 到2011年,先导区200多公里的新城主干道、片区路网、园区路网、区(县)投道路将成环成网,以“六纵八横”为骨架的14条主干道及80多条支干道将共同构成大河西完备的道路交通综合系统。 年底前还有7条道路竣工 两年来河西地区共竣工通车道路近80条,完成投资突破150亿元。已经通车的骨干道路有潇湘南大道一段、潇湘中路、雷锋大道、望城大道、金洲大道、枫林西路一二段、学仕联络线、岳麓大道西延线等8条,通车里程70余公里。目前在建的骨干道路共7条,即枫林西路三段、坪塘大道、黄桥大道第一段、梅溪湖路、东方红路、潇湘南大道二期、莲坪大道,投资总额约28亿元,总长约41公里,将于年底前陆续实现竣工通车。 据介绍,下半年开建的骨干道路有洋湖大道、黄桥大道第二段、含浦大道第三段,明年6月底前将可实现通车。 沪昆高铁有望先导区设站 先导区范围内在建的重大城际交通工程项目共7个。其中石长铁路复线穿越大河西(望城县境内)23公里,已做好了望城货运站西移工作。沪昆高铁已启动拆迁建设,有望在先导区范围内设置中间站。京珠西线(岳潭高速)于2008年12月开工建设,明年底将竣工通车。 另外,长韶娄高速、长湘高速公路复线、连接“3+5”城市群的城市轻轨、辐射湘西北的大河西交通枢纽都已动工,加上已有的长常高速、长潭高速等,使大河西与“3+5”城市群和武广城市群对接的立体综合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