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深圳计划10年内完成特区一体化

时间:2010-07-24 10:19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深圳计划10年内完成特区一体化年内将统一水价
  7月起,深圳经济特区扩容到全市,深圳表示,将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深圳计划10年内完成特区一体化年内将统一水价
7月起,深圳经济特区扩容到全市。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一体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 当年初见成效清理、发布特区法规、规章;推进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土地管理新模式。第二步 五年根本改观 公共交通网络比较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和光明、龙华、坪山、大运四大新城初具规模。 第三步 十年基本完成 原特区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基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甚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一体化“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 当年初见成效

  清理、发布特区法规、规章;推进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土地管理新模式。

  第二步 五年根本改观

  公共交通网络比较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和光明、龙华、坪山、大运四大新城初具规模。

  第三步 十年基本完成

  原特区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基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甚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超 实习生/孙晔)特区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将在10年后基本实现,届时,部分原特区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甚至会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昨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特区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未来10年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及工作重点。

  宝安龙岗要超越特区现有标准

  长期以来,由于原关内外二元化结构的存在,原关内外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原特区内堪比国际一流城市,而原特区外则像城乡结合部。

  《方案》提出,特区一体化要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推进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融合在发展过程中,加快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方案》强调,要以突出改善民生、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谋划特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教育、卫生、交通、文化、保障性住房以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快缩小地区差别,全面提升社会治安水平,让广大市民真正享受到特区一体化所带来的实惠。

  宝安、龙岗等原特区外地区是深圳发展的洼地,《方案》要求特区一体化要突出战略性、前瞻性、高起点、高标准,宝安、龙岗和光明、坪山新区不能仅仅满足于目前特区现有的标准和水平,要瞄准远期目标,以更高的起点进行超前规划,以更高的标准推进建设,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方案》强调了区域协作,要求在特区一体化中加强与香港的合作,并突出服务全国和全省的理念,从全国、全省的角度来谋划资源和产业布局,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扩大经济腹地,增强深圳的辐射力,巩固和提升中心城市地位。

  从六大方面落实特区一体化

  特区一体化之路如何走?

  《方案》明确表示,要实现“六个一体化”,即法规政策一体化、规划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管理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按照《方案》的设计,深圳特区一体化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当年初见成效;第二步,5年根本改观,公共交通网络将比较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和光明、龙华、坪山、大运四大新城初具规模;第三步,10年基本完成,原特区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基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甚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成为深圳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治安良好的现代化城区,以及主要的生态保护区。

  《方案》提出,特区一体化当前要抓紧做好法规政策清理、发展规划调整、关口交通改善、数字电视转换等工作,切实让市民感受到特区扩容带来的新变化。中长期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布局优化、市容环境改善、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服务提升等工作。

  近期进出关车辆有望“免检”

  特区扩容之后,二线关的问题悬而未决,《方案》提出,到年底前主要关口交通堵塞将得到有效疏导,部分地区“乘车难”问题有所缓解。近期,由口岸办负责协调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在主要“二线”关口推出交通高峰期开足全部通道、对来往车辆实行免检的新措施,并启动对现有减速路障的改造,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深圳市交通委、公安局等部门也研究提出增加公交线路、优化关口交通组织等措施,切实缓解部分关外地区“乘车难”问题,解决关口交通疏导之困。

  《方案》表示,今年底以前,要完成特区法规、规章的清理、发布,基本实现全市法规政策的一体化,并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调整和编制。

  此外,年底前还要加快推进原特区外地区交通路网、排污管网、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用设施建设,并完成全市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等工作,力争让广大市民感受到特区扩大带来的新变化。

  年内启动深惠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

  目前,深圳原关内地区已几乎无地可用,而原特区外地区,特别是光明和坪山还有大量土地可用,但此前的利用也是较为粗放。国务院在批复特区扩容时明确要求,要坚持“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节约土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方案》表示,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尽快完善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法规,切实加强土地监察管理,加大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的处罚力度 ,为 城 市 未 来 发 展 留 下 必 要 的 空间。要加快排污管网建设,加大对污染企业处罚力度,加强污染源管理和河道治污,为市民创造更优美的生态环境。

  今年底前,深圳将探索土地管理新模式,并研究制定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市规划纲要,提升“四大新城”建设和环境标准。另外,还将启动深惠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在坪山新区和惠州大亚湾区的边界地区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创新体制机制,吸引高端项目入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全市水价酝酿统一

  原特区内外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方面,更多地体现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方案》提出,要真正实现特区一体化发展,必须配套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在特区一体化过程中,深圳将加快推进财税体制、公安体制、城管体制、环保体制、水务体制以及基层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促进社区股份经济改革发展,为特区一体化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今年内,深圳就将在这6大方面进行改革完善。

  为适应市区两级事权划分的新要求,深圳将研究制定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同时,研究制定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根据发展需要逐步理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这意味着光明、坪山和盐田开展街道办和社区工作站资源整合的改革试点将拉开序幕。

  在环保管理体制方面,深圳将形成全市统一的环境管理和监测体制;在水务管理方面,深圳理顺供水排水体制,为逐步统一全市水价创造条件。

  原特区外地区的治安不好一直备受市民诟病,今年内,深圳将研究制定公安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理顺公安干部管理权限,合理增加警力配置,加强宝龙两区基层派出所建设。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