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建“岭南第一门” 有轨观光电车首现广州 拟建于海珠湖公园南端,高约200米,相当于“63层”高度 信息时报记者 田桂丹 实习生 陈维澈 通讯员 穗规宣 海珠湖公园南侧设计建超200米的地标性建筑——岭南第一门。昨日,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城市设计发布,岭南第一门除了有“门”的外形,还有“内涵”,“门内”配套有酒店、旅游观光、体育活动场、餐饮、地下停车场等,成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的标志性景观节点,将与电视塔南北呼应,成为新中轴线南段甚至广州的地标性建筑。 另外,新中轴线南段还将首度引入两条东西走向的有轨观光电车,共27个站,行经观光塔、海珠湖、岭南门和南海心沙岛,在电视塔附近与地铁交通接驳。而今后在海珠或可水路去香港。 完成整个蓝图大致要花上20年时间。 规划蓝图 设行政区吸引省内外机构 广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叶浩军表示,中轴线南段地区城市设计方案分五大功能区:旅游观光区——电视塔、赤岗塔、第一领事馆区、商务办公;区域行政区——行政办公、第二领事馆区、大塘综合商务中心、商务办公;生态休闲区——海珠湖、万亩果园、小洲村等;滨水居住区——南海心沙、沥窖枢纽、体育公园等;科技创意区。 在区域行政区方面,将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行政中心”,叶浩军介绍,规划行政办公区位于海珠湖以北的中央绿轴两侧,在赤岗领馆区与规划的第二领事馆区之间。 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区域行政中心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领事馆区、行政办公区、第二领事馆区和综合TOD(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区,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广义上的区域行政中心,从而吸引省内外的有关行政部门和商业机构入驻。 这是否表示广州市政府将搬至行政区域办公?叶浩军表示,规划是从整个城市发展功能为出发点,以及办公区域需求来考虑的,规划理念充分考虑行政部门分散的问题,至于哪些部门会搬迁进去还没有定论。 交通规划 建两条有轨观光电车线 新中轴线南段是地铁网布局较为密集的一个区域。共规划8条轨道线,13座地铁站,在海珠湖以北地区的轨道覆盖率达到100%。途经规划区共有地铁三号线、八号线、十一号线、十二号线、十九号线和二十号线。 有轨观光电车首现广州 在陆上道路体系规划方面,沿着中央绿轴两侧还规划了地面有轨观光电车。据广州市规划局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勇介绍,目前广州还没有有轨观光电车,这是首例。规划中有两条有轨电车线,将轨道站点与大型人流区串接起来,该电车系统总长16km,共27个站,拥有独立路权。 东西两条有轨电车线路,将在电视塔附近与地铁站点接驳换乘,完成对地铁网络的加密,同时充当旅游观光线路。有轨电车由于行经观光塔、海珠湖、岭南门和南海心沙岛,沿途均有良好的视觉景观,实际上也可以起到城市观光的效果。 水上交通或可通香港 在水上交通方面,沿珠江前后航道设置了水上巴士专线,站点就有四个,包括了公共客运轮渡、水上巴士、珠江游三个层次的功能。规划将沿珠江前后航道共规划8条水上巴士线和2条从新客港番禺莲花山、南沙客运港的水上快线。 陈勇透露,水上快速交通不仅与市区内的交通连接,今后还可能会连接香港和周边城市。 地标建筑 海珠湖边建新地标“南大门” 另外,计划在中轴线南端、海珠湖公园南侧设计岭南第一门。叶浩军介绍,除了有“门”的外形外,作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的南大门及岭南文化之门,“岭南第一门”配套酒店、旅游观光、体育活动场、餐饮、纪念品销售和地下停车场等功能,成为新中轴线南段的标志性景观节点。岭南第一门将与电视塔南北呼应,成为新中轴线南段甚至广州的地标性建筑。 叶浩军表示,初步预计岭南第一门将有200多米高,但目前该项目处于概念性阶段,最终高度和功能等还需进一步研究设计。 大塘沥滘或建300米摩天楼 城市设计方案中,对建筑高度、建筑体量和开发强度进行了综合考量。从建筑楼层高度上看,分类进行划分:10米左右分布区域在生态轴线区、用作生态休闲观光;10~20米区域分布在第二领事馆区、领事区、行政区和滨水地区;25~50米区域分布生态公园中主轴周边滨江分布;50~100米区域结合居住休闲功能,在轴线建标志性建筑。比如,结合地铁的TOD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在大塘、沥窖、岭南之门等地建较高的建筑,比如有300多米的办公楼。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