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武汉城际铁路 打造城市圈低碳交通

时间:2010-07-14 10:13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图为:武咸城铁青龙山2号隧道内,施工人员正紧张施工。
  图为:武汉城际铁路交通线网图

    编者按
    去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石、咸宁、黄冈4条城际铁路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是事关全省长远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的关键性项目,将打造圈内各个城市间的低碳交通,有效推动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
    经过1年多时间的建设,城际铁路进展如何?将勾画一幅怎样的同城美景?近日,记者走访正在加紧建设的城际铁路,发回报道。

  武汉到咸宁只需28分钟
  首条城际铁路明年9月底通车

    昨日,省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透露,武汉城市圈四条城际铁路目前进展顺利,其中,武汉至咸宁铁路将于明年9月底正式通车。届时,武汉到咸宁只需28分钟。
    武咸城际铁路总投资93.4亿元,全长约77公里,桥梁和隧道占全线总长的53.5%。7月6日,记者在江夏区熊廷弼路旁的青龙山2号隧道施工现场看到,全长约1000米的隧道已经初具规模,隧道从江夏往咸宁方向掘进了310米,十余名工人正在紧张焊接钢架。
    施工方中铁十八局武咸城际铁路项目部书记刘永清介绍,目前整个武咸城际铁路已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程量,其中江夏土地堂到咸宁贺胜桥长19.3公里的武咸城际铁路综合试验段已完工,江夏石月湾至咸宁段线下工程基本完工,8月10日将全面转入无砟轨道板的铺设,同时石月湾至武昌火车站路段的线下工程也将同时进行。
    据悉,武咸城际铁路计划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开通,迎接海内外客人。“武咸城际铁路施工进展情况很迅速,每周都能完成超过4000万元的投资,预计按时通车没问题。”刘永清介绍,6月、7月正值梅雨季节,除了特别恶劣的天气外,工地都是昼夜施工,整个6月已完成了1.5亿元的工程量。
    与武咸城际铁路一起“快速前行”的,还有另外三条城际铁路。武汉城市圈4条城际铁路于去年同时动工。目前,4条铁路均进展顺利,武咸城际铁路进展最快,武汉—孝感、武汉—黄石城际铁路最迟也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武汉—黄冈城际铁路将于2013年通车。
    湖北的城际铁路快速发展得益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去年5月24日,全国首家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挂牌成立,由武汉铁路局和湖北省联发投分别作为铁道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的出资者代表各出资50%,注册资本总额为240亿元,前期到位资本金50亿元。
    当前,国内包括广东、湖南、河南等地方都在积极申建城际铁路。省联发投公司董事长李红云称,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是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同出资,全线开工建设的城际铁路,此举也是对我国铁路由独资向合资和公司化运作的探索。

  “公交火车”呼啸而来
  武汉城市圈半小时铁路网呼之欲出

    未来几年内,从武汉乘火车至孝感、黄石、咸宁、黄冈将只需要半个小时,市民坐火车出行会像坐公交车一样方便快捷。
    眼下,总投资450亿元的4条城际铁路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武汉城市圈周边城市的“半小时铁路网”呼之欲出。
    根据规划,分别通往孝感、黄石、咸宁、黄冈的4条铁路等级全部为客运专线,列车设计运行时速为200公里及以上,城际铁路有“一站式”和“站站停”两种运行时刻表,直达运行时间在30分钟以内。
    可以想像的是,“公交化”的城际铁路将打造“远程上班族”,家住周边城市到武汉上班,甚至比在武汉市内乘公汽跨江通行还快。
    这4条铁路建成后,将与京广、京广客运专线、沪汉蓉铁路通道、武九等铁路形成覆盖范围更广的快速客运网。有关省领导表示,建设大容量、高密度、高效率、快速便捷、安全环保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是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构筑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优化城际运输结构,引导圈内城市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武汉城市圈同城效应具有重大意义。

  一站一城
  城铁沿线将崛起35个卫星城市

    如何将城际铁路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规划——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
    去年5月24日,全国首家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挂牌成立,省联发投是湖北省人民政府的出资者代表。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也成为全国唯一由铁道部、地方共同出资,全线开工建设的城际铁路。
    省联发投负责人介绍,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将以提高土地价值为核心目的,适度进行高密度的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商业、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设35个平均10万人口规模的城镇。该目标的实现,将会为城市圈城镇化进程提升10%左右的城镇化率。
    目前,武汉城市圈首个城镇化试点项目——贺胜桥站,已启动建设。依托该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及立体联运交通系统,这里将建成“生态文明+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小镇。
    不远的将来,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集聚型、乡镇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集散型、生态旅游观光型、历史文化保护型等特色小城镇,将随同城际铁路建设逐个启动建设。

   【小资料】
  武汉至咸宁线

    从武昌站起——南湖东——汤逊湖——普安——纸坊东——乌龙泉东——土地堂——山坡东——贺 胜 桥 东——横 沟 桥东——咸宁北——咸宁南。
    全长约77公里,计划2011年9月底通车。总投资93.4亿元,目前完成投资30.6%。

  武汉至孝感线

    从汉口站起——金银潭——盘龙城——天河机场——天河街——闵集——王母湖——毛陈——槐荫——孝感东。
    全长61.26公里,计划2012年通车。计划总投资105.5亿元,目前完成投资27.1%。

  武汉至黄石线

    从武汉站起——南湖东——流芳——花山——葛店南——樊口西——鄂州城际场——鄂州东——动员大会——花湖——黄石北——大冶北。
    全长96.68公里,计划2012年通车。总投资167.8亿元,目前完成投资30%。
    武汉至黄冈线
    从武汉站起——南湖东——流芳——花山——葛店南——华容东——黄冈。
    全长35.9公里,计划2013年通车。总投资67.9亿元,目前完成投资7.6%。

   【背景】
  武咸试验段:为沙特轻轨量体裁衣

    武咸城际铁路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承接沙特麦加朝觐轻轨项目的“一比一模拟试验段”。
    麦加朝觐轻轨铁路项目,是沙特国内50年来第一个轻轨铁路项目,是沙特王国的“头号工程”。正线全长18.06公里,环形折返线长1.6公里,该项目2009年2月开工建设,计划今年11月开通运营,为前往麦加圣地朝觐的穆斯林民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环保的运输服务。它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独家中标承建,并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和三年的运营管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曾出席了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的项目合同签约仪式。
    中铁十八局武咸项目部书记刘永清介绍,麦加轻轨的行车密度为每隔70秒就发车一趟,而世界上最短的行车间隔为3分钟。同时,按照沙特当地的特殊地形地貌,线路的最大坡度达到了千分之四十一,而目前国内铁路的坡度一般不超过千分之二十,这对我国铁路的基建、通信信号和列车控制系统等均提出了严峻挑战。
    项目建设之前,需要一个模拟试验。去年4月,在江夏土地堂至咸宁贺胜桥,全长19.3公里的武咸城际铁路试验段动工修建。武咸城际铁路试验段线路途经地段属岗间谷地河渠交叉,湖泊星罗棋布,且分布着软土、松软灰、岩地层、岩溶等多种特殊不良地质。面对工期短,任务重等诸多困难,中铁十八局和十一局科学组织,冒风雨、战酷暑,最终按期、优质、高效的完成了节点目标。武咸城际铁路试验段仅用100天就优质完成了线下主体工程,创造了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受到铁道部、湖北省的高度评价。
    “随着武咸城际铁路的建设需要,试验段将进行改造。”刘永清介绍,武咸城际铁路设计行车时速在200公里以上,而试验段设计时速为150公里,因此试验段将改造“提速”。

  拉近与武汉“大都会”的距离

    即将形成的城际铁路半小时铁路圈,正在拉近与武汉“大都会”的距离。未来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经济会受到哪些影响?圈内百姓生活又会有哪些改变?

  同城效应带来产业“双迁模式”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伍新木认为,武汉城市圈成立以来,整个区域已经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因为受困交通压力,圈内各个城市仍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困境,武汉一市独大,圈内其他卫星城市与其发展不平衡,在产业发展上缺乏战略协同。
    在他看来,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是交通一体化。当前城市圈内的高速公路“一小时交通网”已基本成型,如果再建成“半小时铁路网”,武汉城市圈才能真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经济联合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管学院院长赵曼认为,城际铁路将形成“8+1”城市的同城效应,有助于促进形成“总部向武汉集中、产业向周边扩散”的产业“双迁模式”。“双迁模式”正在促进武汉与周边城市的垂直分工,避免和减少水平竞争带来的过度竞争,进而优化武汉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实现共赢。
    一条公交化发车的城际铁路将带动沿线城市的GDP增加,受益产业包括房地产、旅游、新兴产业等。赵曼称,在交通一体化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使得武汉城市圈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畅通无阻,促进新型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最终形成以产业协作、经贸发展、金融投资为主题的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体系。

  圈内实现“低碳交通”生活方式

    目前,武汉城市圈每天的客流量约145万人次,到2030年,年客流量将达到7.5亿人次,即每天234万人次,依靠现有的公路和铁路不能满足城市圈经济一体化需求,必须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建设。
    武汉市规划专家陈华称,面对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和剧增的机动车,乘坐城际铁路已经成为值得倡导的一种“低碳经济”生活方式。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大力发展城际铁路,有利于推动“两型社会”的创建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关研究表明:假设以人每公里消耗能源为1个单位,使用电的高速铁路为1.3,公共汽车为1.5,小汽车为8.8,飞机为9.8。1条城际铁路占地仅为公路的1/8,为高速公路的1/3,实现相当于5条高速公路的运能,而每百公里人均能耗,城际铁路只是小汽车的5%。
    在发达国家,城际铁路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份额大体上占到35%-50%。在日本,仅东京市郊铁路就有近2000公里,年客运量约50亿人;法国市郊铁路的年客运量达5.4亿人,占法国国铁总客运量的65%;德国在13个城市修建了城市快速铁路,承担了德国铁路总客运量和短途客运总量的66%和74%。
    记者从湖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获悉,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全面提速,目前铁路线白水湖、武东、葛店等35座特大桥,青龙山、魏家山等12处隧道,以及武广客运、沪蓉高速公路特大桥等控制性工程均已开工。
    一种崭新的“低碳交通”生活方式,即将跃入圈内普通百姓的生活。不久的将来,“低碳”将可能成为武汉城市圈最醒目的名片。
  策划:谢斌 图文:记者 孙滨 严运涛 实习生 刘思缘 沈媛 胡婧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