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一窝蜂建“国际大都市”很荒唐

时间:2010-07-05 10:28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中国规划网北京7月5日电(记者 白雪) 有报道称,在我国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平均下来,每个省份要建“国际大都市”5个以上!这听来倒颇有一番“雄心壮志”。

    然而稍加琢磨,便觉这事不靠谱。首先,我们这么一个发展中国家,就算再花几十年的时间,能建起这么多的“国际大都市”吗?其次,我们建这么多的“国际大都市”,有必要吗?

    放眼全球,当今称得上“国际大都市”的世界大城市,别说183个,恐怕连83个都不到。加拿大经济发达,国土面积和我们差不多,其北部是冻土带,南部只有4个大城市。另一个发达国家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是我们的3/4,大城市也屈指可数。我们怎么能赶超这些国家,一下子建那么多“国际大都市”呢?

    那么,是不是国家人口多,“国际大都市”就能多些呢?未必。人多城大,不等于就是国际大都市。印度的孟买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但它贫民窟成堆、交通拥堵、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生活品质低下,离国际大都市的图景相去甚远。我国深圳、台北在“全球20个人口最拥挤城市排行榜”上分别排名第五、第七,但它们至今还不敢妄称国际大都市。上海人口也不少,近年来发展也很快,但其发达程度的量化指标较之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尚有不小距离。

    国际大都市不是人为选择的结果,而是在工业现代化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客观形成的。《纽约时报》对国际大都市的判定标准十分苛刻。在其看来,当今世界能够对全球经济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国际大都市,只有伦敦、巴黎、芝加哥、纽约、东京这五个,而其他大部分城市仍处在从一般性城市向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向国际性城市、国际性城市向国际大都市演变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比较起来,我国欲建“国际大都市”的183个地级市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不言自明。

    国际化大都市还需要具备人文、地理、城市功能等多方面条件,决不是谁想建就能建起来的。我国一些城市胸怀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宏伟志向,结果摊子越铺越大,耕地越占越多。城市现代化不等于城市膨胀化,不能把城市的“虚胖”当作“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如果城市外延扩大了,城内却显得空虚,城中村遍布、危旧房成片、城市功能不全……这样的城市,又怎敢以“国际大都市”自称?

    贪大求全,盲目攀比,是一股很不好的风气。183个地级市一哄而起、争着建“国际大都市”的现象,暴露出多年来在个别地方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大跃进”、“浮夸风”仍在蔓延,决不能放松警惕。

    城市建设考验为官者的谋略和智慧。大胆憧憬未来不是错,但切忌脱离实际,否则被人耻笑是小事,造成社会财富浪费就是大错了。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