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项目展播 > 地产展播 >

珠江东岸崛起绿色新城

时间:2011-11-26 10:4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谭建伟 沈 勇 尹清哲

按绿色建筑最高标准3星级设计的新明医院。

光明门户区按照低冲击设计建设的市政道路。

  核心提示

  光明新区从2007年8月19日成立之日起,市委市政府即赋予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城区建设新模式、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的历史使命。

  光明新区立足自身的生态、土地资源等突出优势,按照科学发展要求,开创绿色低碳生态发展新思路,紧紧围绕“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努力把光明新区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绿色低碳为核心,致力于打造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绿色空间、绿色交通、绿色社区、绿色生态系统、绿色城市形象“七重绿色”。

  2008年3月,市政府与国家住建部签署《关于共建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的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光明新区为全国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区。2010年1月,市政府又与国家住建部签订《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光明新区作为创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实验区。

  短短四年,一座绿意盎然的低碳生态新城迅速崛起于珠江东岸。

  专家把脉光明门户区生态低碳规划

  2011年11月24日,市规划国土委光明管理局邀请业内多位专家、学者,对广深港高铁光明城站门户区低碳生态及低冲击开发规划第一阶段成果进行评审,光明新区创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区迈出最新一步。

  光明城站门户区用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紧邻深圳北部以光明森林公园为主体的城市生态走廊,为山地向盆地过渡的边缘区域,周边山体环绕,内部拥有碧眼水库的稀缺生态资源。地势平坦,具有良好的生态基底条件。它位于光明高新科技园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核心片区)的东区,用地相对集中,具备区域交通优势,是近期光明新区重点发展的片区。

  广深港高铁光明城站作为沟通深圳与香港、广州、东莞等的重要联系纽带的一环和光明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带来融入珠三角经济圈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将提升光明新区在港深大都会乃至珠江三角洲的地位。

  根据《深圳市光明门户区发展单元规划》,将低碳生态目标列入门户区发展的总体愿景是,打造“深港创新节点、光明绿色门户”。

  其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为“人才密集、产业高端”;绿色低碳的城市形象为“功能混合、低冲击模式”;和谐发展的建设模式为“原居民、企业、政府三方共赢”。

  门户区生态低碳详细规划提出,发挥区域交通枢纽优势,依托高铁光明城站与穗、莞、港的交通联系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总部、研发孵化等人才密集型产业为主,以居住配套、旅游休闲为补充,功能多样,配套完善,绿色低碳的城市门户区。

  门户区主要发展高新低碳产业,包含科研及休闲谷、创意谷、智慧谷、孵化园、商务园及高新园等,吸引深圳本土大型创新型企业学研部门及深港等地人才密集型企业。重点打造文化创意、互联网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

  该规划结合光明城站门户区空间的现实条件,低碳城市发展,从空间结构、交通系统、产业结构、技术支撑等多方面综合入手,围绕减少能源消耗,建立节能低碳的城市的总体目标,提出光明城站门户区低碳城市发展的要素指标体系。

  咨询会上,与会专家对光明新区门户区低碳生态低冲击开发规划所作的研究、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建议:

  一、鉴于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及交通组织将直接影响该片区的碳排放,应从低碳生态的角度结合发展单元规划统筹该片区的空间布局等各项规划要素指标。

  二、低碳生态及低冲击的相关指标应结合规划体系进行分层分级控制及横向纵向的分类。

  三、下阶段应进一步结合门户区的实际情况考虑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从部门事权、近远期实施、新改建开发模式等方面,编制实施方案。

  四、建议开展制度研究及创新,从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公共设施、交通组织、绿地系统等方面体现低碳生态的要求。探索碳指标与土地出让挂钩的可行性,使传统的土地空间管理转变为空间与资源综合管理;进行碳交易等方面的探索与尝试,调动市场杠杆促进低碳生态实施与推广。

  五、低碳发展是一个系统目标,要通过管理体系等手段和措施,解决建设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达到产业、资源、空间的和谐统一。

  高标准规划引领绿色城市建设

  光明新区坚持探索可操作的绿色城市的规划思路,确定新区的规划总目标为“绿色城市示范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规划目标演绎为保护生态安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态化的经济模式、低冲击的开发模式,并在后续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探索中逐步将“绿色”目标贯彻落实。

  绿色理念贯穿规划全程

  市规划国土委光明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新区规划的高起点,管理局以新区规划为总纲,在法定图则、专项规划、专项研究等规划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将绿色理念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以面向可实施的绿色城市建设为目标,按照“一张图”的要求,编制完成《光明新区规划》。四年多来,新区20余项规划先后获得批准,法定图则编制全覆盖,三大产业集聚基地详细蓝图、科技公园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等城市设计成果相继实施。

  为积极探索低冲击开发模式,引导新区绿色交通建设,市规划国土委光明管理局先后开展了《光明新区综合交通规划》、《光明新区慢行交通专项规划》等多项市政专项规划,探索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同步建立以公交和低碳交通工具为主导的一体化交通系统,全力打造“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区域绿道规划。

  创新思路提升规划质量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没有现成版本。光明新区努力学习探索绿色规划新理念、创新规划编制模式,不断提高绿色规划的编制水平和质量。管理局先后组织了“光明新区规划”工作坊、“深港创新圈中的光明――发展机遇和规划对策”研讨会、“绿色城市与新城建设国际论坛”、“绿色城市、光明之路”学术年会等活动;与邦城(新加坡)、保柏(上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外有实力的规划设计单位合作开展新区规划编制,Peter Hall、刘太格等国内外一批知名规划师以不同形式参与指导新区规划工作;先后赴新加坡、香港、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考察学习,确保规划的宽广视野和优良品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光明中心区城市设计获得2009年深圳勘察设计“金牛奖”、中央公园概念方案获得2009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优胜奖;综合管沟、再生水利用、低冲击开发等规划在新区系统化实施,成为我市规划建设的新探索。

  光明的“反规划”思路尤为引人关注。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同时,将城市建设区外的生态用地中的活动纳入观察和保护范围,提出了光明新区生态景观资源的保护体系和保护策略。

  精编城市发展单元规划

  光明新区规划工作不仅着眼于创新,而且着眼于绿色城市的可实施、可管理、可评价。光明管理局选取新区近期重点开发建设区域编制低碳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地域特征将绿色低碳、低冲击的开发模式分解为具体的控制指标体系,纳入城市规划管理范畴;在此基础上,选取具体地块具体项目提出低冲击开发的详细要求并作为地块出让条件进行建设过程管理,力争在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上树立绿色城市建设的示范工程。

  结合新城建设总体发展战略,新区有重点有步骤地编制城市发展单元规划。目前正在推进的是平板显示产业园、广深港客运站门户区和光明中心区单元规划。编制发展单元规划,试点城市发展单元制度,综合运用规划、土地、建设开发、投融资、公共政策等多种技术和政策手段,构建一种以利益协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一体的城市开发建设新模式,同时充分顾及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绿色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了规划及制度保障。

  绿色市政交通 悉心呵护自然

  作为绿色新城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市政交通,光明新区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建设发展方向,更加注重生态自然,采取各种手段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破坏,追求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和谐统一。

  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开发

  光明新区实施公共交通引导的城市开发模式(TOD模式),引导城市空间的优化调整。规划包括广深港客运专线、轨道6号线、有轨电车等6条轨道线路。在新区内共设站34座,轨道站点500米覆盖范围26.7平方公里,覆盖的人口和就业岗位达到50%以上。

  推行绿色出行方式,构筑舒适宜人的慢行交通系统,加强慢行与公交系统接驳。

  低冲击模式开发道路

  低冲击开发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从而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光明新区率先对门户区共计22条、总长15.6公里的市政道路整体实施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进行设计,不仅在深圳是第一例,从规模上讲,在全国也是首例,迈出了从“低冲击规划”向工程实施的关键步伐。日前,“光明新区门户区低冲击市政道路”成功入选“部市共建低碳生态示范市示范项目”,部市专家评审会指出,该项目“对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为深圳乃至全国推广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提供实践依据”。

  上述22条市政道路通过因地制宜采取入渗、滞蓄、收集回用等各种雨水利用技术措施,尽可能降低外排的雨水流量,并控制削减日益严重的面源污染,同时起到修复地下水文环境的作用,从多个不同层面应用了低冲击开发模式下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理念,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冲击和破坏。

  全面启动绿色市政建设

  试点电压等级改革,集约土地节能减排。作为南方电网第一个220KV直降20KV的试点地区,光明新区电力改革后减少220、110kV变电站共计11座,节省变电站用地约5.57公顷; 2015年预测节约电量0.32亿kWh/年,减排3.04万吨CO2。

  引入共同沟规划理念,建设集水、电、气、通讯等各种地下管线共同铺设、共同维护、集中管理的综合管沟,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的麻烦和浪费,延长了管线使用寿命。

  引导水资源循环再生,实现低冲击开发建设。规划到2020年新区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0%至50%,节约城市优质饮用水资源10万立方米/天,节省原水系统费用将达3000万元/年。

  36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扮靓光明

  光明新区拓日新能源工业园、光明万丈坡保障性住宅区、招商局光明科技园……一个个高标准的绿色建筑矗立在光明新区。截至目前,市规划国土委光明管理局共核发了79个绿色建筑项目的行政许可,总建筑面积达到360万平方米。

  光明新区绿色建筑从示范项目建设到绿色小区,由点到线、面逐步推进;初步形成规模化、特色化、示范化的发展态势。绿色,正成为光明人的一种习惯、一种信仰。

  科学政策引导

  光明新区规划部门全面梳理行业标准,开展目标量化工作,逐步建立起一套操作性强、科学的政策准入标准和评估体系。

  2009年6月《光明新区全面实施<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自此,光明新区所有新建建筑一律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实施。其中45条强制执行的“基本条文”涵盖了场地保护、日照、自然通风和采光、生态绿化、雨水利用、照明节能等绿色建筑的多方面内容,同时对各项技术要点的审查要求和内容进行明确的量化规定。

  规划部门还制定了诸如鼓励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等“推荐条文”,从强制执行和推荐鼓励两个层面,同时推进新建建筑以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

  绿色建筑,政府带头。新区规定,新建政府投资项目100%实施绿色建筑标准。2010年12月,在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阶段成果发布暨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启动会上,3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同时达到深圳市绿色建筑铜级标准,同富裕二期安居工程、广深港客运专线拆迁安置房、公明文化体育中心同时达到深圳市绿色建筑银级标准。一个地区一次性6个绿色建筑项目通过认证,数量和规模是全国实施绿色建筑认证以来之最;在保障性住房中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也是全国首创。

  合理技术推动

  绿色建筑是方兴未艾的新生事物,合理、有效的技术至关重要。光明新区致力推动绿色建筑向高端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效果显著的一项创新就是,引进专业公司从事高科技、高投资绿色工程建设,利用专业公司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降低绿色建筑建设投资成本,提高工程实施质量和效益。如,鼓励撮合光大环保工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租用杜邦太阳能(深圳)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建设光伏发电站,主动沟通、协调、化解各种困难和矛盾,支持企业进行示范项目建设,坚定了企业扎根光明新区的决心和信心。

  据统计,在已实施的光明绿色建筑项目中,100%依山就势进行规划设计,打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小区环境;90%的配套宿舍、79%研发厂房采取底层架空绿化形式,解决厂区通风、化解热岛效应;85%的项目充分考虑集约用地,向空中和地下要发展;100%项目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屋顶隔热等手段,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75%的项目设计了太阳能发电或太阳能热水系统和LED光伏小区照明系统;100%项目采用了节水器具和设备,并通过采用透水地面、绿化停车场等提高雨水的渗透率。

  明星项目示范

  为引导带动绿色建筑的全面实施,新区鼓励和扶持社会投资建设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着力打造形成可再生能源利用、住宅、工业区三个绿色建筑明星项目,并发挥了广泛的示范效应。其中拓日产业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被国家和广东省列为首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光大环保杜邦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被国家财政部列为“金太阳”示范项目;“招商局光明科技园”被列入住建部2010年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双百”示范工程。

  拓日新能源工业园占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5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示范园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研发楼安装70KW双结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幕墙,生产厂房屋顶安装350KW单晶硅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站,年发电40万度以上;宿舍屋顶安装700平方米新型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同时将雨水收集与景观水池进行了有机融合。

  招商局光明科技园项目占地14公顷,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所有工业、研发厂房至少达到一星标准,宿舍达到二星以上标准;项目建筑布局合理,在地势较低处设计下沉广场;利用广场形成的高差为地下室提供采光和通风等。

  市场效应显现

  在采访中,招商局、拓日新能源等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政府也在全力推进。同时,企业也在绿色建筑实践中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效益。”

  据招商局光明科技园企业负责人介绍经测算分析,该项目每年在节能上可减少的费用将近400万元,即四年左右就可以收回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

  拓日工业园负责人介绍说:“从减排的角度看,350KW单晶屋面电站一年的减排量相当于140吨煤炭量;70KW非晶幕墙的减排量相当于16吨煤炭量。”

  本版文图 谭建伟 沈 勇 通讯员 尹清哲 金伦华  中国规划网广州11月26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