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态城市 > 生态设施 >

形神并重加快生态城市建设

时间:2009-12-20 13:2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目前,由于生态思想和生态意识的逐步普及,城市发展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生态城市的提出及其建设。生态城市迅猛发展的浪潮不仅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和未来走向,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未来城市发展理论和城市发展方向一直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比较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当城市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困扰时,生态城市被普遍认为是既能解决现实问题,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的理想城市形态。然而,鉴于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涵盖的内容广泛,涉及的领域众多,而且其科学性、系统性较强,不深刻领会和把握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质,会使生态城市建设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目标。为引导城市发展和建设真正步入高效、协调、持续的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要努力做到以下“三个统一”。
  人与自然的统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城市的调控目标就是要将城市建设成为人类的理想栖境。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城市经历了从商业城市、工业城市到国际城市再到生态城市的转变,无论是商业城市、工业城市或国际城市,都没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城市在愈益现代化、国际化的同时,逐渐远离自然从而变得不适合人居住,各种城市问题也随之产生。生态城市建设就是旨在努力调整城市发展中被扭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城市进入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重新找回城市发展的真谛,从而减少城市的建设成本,使城市在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在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不断得到发展。
  形与神的统一
  目前城市发展多注重“形”,通过具体的建筑形式表现出来,而对其运行发展的功能机制等“神”重视不够,导致“形”与“神”的脱离,使城市外在的表现形式不能体现出其蕴含的功能机制,而内在的功能机制也无法渗透到有形的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具备生产、消费、流通、还原、控制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在有形的城市中表现出来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议题之一。生态城市致力于坚持城市发展“形”与“神”的统一,并认为“神”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抓住了城市发展的灵魂,就能够促进“形”的快速发展。
  治标与治本的统一
  城市从产生之日起到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庞大的巨系统,不可能不出现、不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医治城市肌体的疾病,使城市系统的功能、机构充分协调,系统能量损失最小,物质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无疑只有生态城市能够肩负起此项重任。生态城市作为人类理想的城市发展形态,倡导治标与治本的统一,标本兼治,治标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治本。虽然现代城市发展的各种生态与环境问题依赖科技手段、完善的政策法规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决,但这毕竟是治标,而要从更深层次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必须从人们的思想深处,即思想、观念和意识上下功夫,没有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生态意识的普遍树立,各种环境问题还会停留于治标的阶段,只有治标与治本实现统一,才能创造完美的城市形态,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
  (作者是广州市社科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生态城市:经济社会自然的最佳耦合
  城市是文明的产物,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在城市建设中的必然反映,实际上是对工业文明时期城市发展道路的重新审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它旗帜鲜明地要求和倡导城市发展和建设要致力于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指导未来的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指导城市发展而建立的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安全舒适,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在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生态系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经济生态系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生态系统是城市发展的目的,每一单个子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不一定能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只有当三个子系统都健康发展并且呈现出一种最佳耦合状态,城市生态系统才是稳定的,即生态城市所要寻求的就是各个子系统在复合巨系统整体协调下的发展,其发展状态是相对稳固和不断增效的。也就是说,只有使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最优化,人流、物流、信息流最通畅,人对生态系统的调节、调控最自如。总之,生态城市的核心是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既营造有利于人,也有利于其他生物,更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人类理想的栖息地。生态城市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各种组成成分不断寻求动态平衡的过程,它要求城市发展要有意识地把自然作为其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人与自然融合起来统筹考虑,旨在以最小的成本建设最美好的城市。(郭艳华)
  生态文明:文明路上的一盏绿灯
  1845年到1847年,简朴生活大师亨利·戴维·梭罗独自一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的自筑木屋里,渔猎、耕耘、沉思、写作,于是就有了《瓦尔登湖》这本散发着森林原木香味和清脆深邃思想的名著。梭罗的所思所行感染着许许多多的人们。然而梭罗当年欲求解开的终极谜题———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至今仍然困扰着人们。
  在人类文明的童年,人类生活于其间的是一种朴素而自然的文化格调。人们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自然,自然则在这样的目光中沐浴着生命的光辉和色彩。近代的人类迎来了科学文化和工业文明的理性时代。然而这个时代却内置着一个可怕的悖论,这就是:人类主体性力量的不断张扬导致了自然反主体性力量的同步增长。人与自然的严重对抗,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性与情感、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的分离割据是这个时代的双重表现。其结局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个性的严重扭曲和自我中心主义文化的张扬。
  人类历史一路蹒跚走来,工业文明则就像一盏文明道口上的红灯,终以其非人道的伦理后果和反自然的生态危机而画上了悲情的句号。
  于是,人类开始了一段频频返顾旧乡的理性追溯,开始了一段回归自然的精神寻觅。理性的人类终于在艰难中走向了自然原野,走向了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道路上的一盏绿灯。它主张生态人文主义,确认人类从属于生物圈。“以生命为中心”,既张扬人类的尊严,又不贬抑万物,既肯定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又强调人与万物的平等共处,涵容互摄。生态文明以充满生机和融通的视野型构成一种追求实现整体和谐、充满生命的自然有机体的价值理想。
  “当世人需要的只是山毛榉做的碗碟时,这个世界将不再有战争。”梭罗的理想是简单的、自然的,但也是理性的、崇高的。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在推进自身文明前行的路上,必须始终要有一种悟性。这种悟性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起于现代,属于未来的生态文明,它将有助于人类减轻负担,穿越黑洞,步履敏捷,超脱前行。(陈咸瑜)
  背景
  广州启动生态城市发展规划
  2003年,《广州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通过评审验收。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从2000年起用2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构建市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激发城市生态系统活力,培育城市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规划分2005年、2010年、2020年提出了三个阶段目标:
  2004年建成全国环保模范城将为广州生态型城市打下基础,2005年城市生态系统呈健康状态;
  2010年广州将基本达到清洁、优美和舒适的目标,呈现生态城市雏形;
  2020年将建成资源消耗动态平衡、生态型、现代化、国际性滨海城市,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其中,2015年实现生态型城市蓝图,2020年实现生态型现代化城市目标。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