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镇文化 > 古镇建筑 >

安徽千百年古镇建筑 蕴藏着古代历史文明

时间:2011-12-02 18:1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竹 魏立军 谭铮

文明的火种——那些穿越历史的徽派建筑

国际台记者王竹在安徽古镇做现场报道

 

文明的火种——那些穿越历史的徽派建筑

冰乍纹木窗

 

    中国规划网合肥12月2日电(记者 王竹、魏立军、谭铮):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建筑是它的文化符号,那什么是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巍峨的古长城,琉璃瓦映衬下金碧辉煌的故宫,兵马俑护卫下的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陵墓……这些都是,但是它们都太宏大、高高在上、凛然而难于亲近。想看一个民间的中国,就来安徽看看徽派建筑吧,你会发现,你的所在就是中国水墨画中最温柔的一笔…… 

    清晨的时候,我们走在渐渐变得明亮的徽州老街上,不疾不徐,行色从容。老街上行人稀少,宁静的光线配上徽州老式房子,让人觉得二者和谐得像一对恩爱夫妻,琴瑟相和,地久天长。在这些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里,在徽派建筑的黛瓦白墙间,在村民传承了千百年的建筑艺术中,可以隐约看见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的衔接点,接下来就让我们从这里穿越历史……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流派之一。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其中,尤以牌坊、民居、祠堂最为典型。

    牌坊是徽州人树在一路风尘中的标志和符号。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西递村村口,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精美石质牌坊,值得你细细品味。西递村土生土长的导游刘巧凤女士介绍说:“这个牌楼是西递村的标志性建筑。牌楼的主人叫胡文光。上方的雕刻是有寓意的:楼檐上方刻有三对龙头鱼尾的鳌鱼,鳌鱼波浪形的金属触须可以起到避雷针的作用,刻鳌鱼希望子孙后代独占鳌头,争做第一;左右分刻文臣武将,代表安邦定国;文臣武将下刻八仙,寓意当不了官也可以效仿八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最底下倒爬形狮子在力学上起支撑作用,雌狮登小狮代表后继有人,雄狮登彩球代表手握重权。”

    徽派建筑广泛采用砖、木、石雕,内容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题材多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生活场景等。徜徉在这些建筑中,在赞叹其精美的同时,你还能深切体味到它们的建造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导游刘巧凤带我们走进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我们徽派建筑强调对称美,两扇门一扇雕刻的徽州常见图形‘冰乍纹’,像冰块打碎的样子,寓意十年寒窗;另一扇门刻的蝙蝠,取五福临门之意。两扇门意在教育后代十年寒窗苦读才能换得五福临门。所以两扇门含义对称。对着大门的墙上雕刻桂花,寓意富贵临门,所以我们徽州地区的雕刻寓意非常不错,都取谐音的。” 

    看得越深入,你越会发现,当地先民们不仅将美好生活的向往寓于建筑的寓意中,实际上,他们已经用自己的智慧在改变生活。比如,徽派民居几乎是户户相连的,而每户的屋檐边缘都会竖起高高的一堵犹如马头形状、高低错落、起伏变化的山墙,这就是徽州的“马头墙”。刘巧凤女士告诉我们:“从上面往下看,它是万马奔腾的感觉,所以叫马头墙或者封火墙,主要作用是封住火势蔓延。”

    马头墙是徽州民居显著而鲜明的标志,它以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演绎着徽州的日常生活。它诞生之初,是为了防范邻居失火,殃及自家,渐渐地,马头墙成了徽州民居的装饰,成了徽州这一方水土上永久的风景。

    在大户人家的民居里,你还能看见一个蒲扇悬在房顶。这种靠人力拉动的古老吊扇,也是当地人建筑智慧的体现。刘巧凤说:“这个主人后堂有一个人力吊扇,扇子是用一根绳子系在中间的铁环上面,丫鬟站在柱子边上的定滑轮旁边拉绳子,扇子摆动,清风徐来。”

    还有人家更妙,将屋子的地下挖空,覆以石板,中挖圆孔,用以通地气纳凉,今人谓之为“土空调”。刘巧凤介绍说:“屋子里面有个独特的设计,地面上有个盖子可以打开,有一米多深两米多宽,这就是一个不用电的空调。主要是利用地气,因为地底下常年恒温,所以温差令屋内感觉冬暖夏凉,外边还有个通风口,形成对流回流。”

    徽派建筑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生活本身,还有更深一层的处事哲学。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巷子里,常常可以看到有的房屋比其他房子要靠里面一些。据刘巧凤介绍,这一般是人家的厨房。厨房靠里边,为公共道路多让出几尺距离,体现了中华民族谦恭、退让的处事理念。“这个厨房没有与正屋齐平盖,而是往后退了一步。这家主人心胸非常豁达。‘退一步,让三分’——我们讲得和谐社会,中庸之道,儒家思想,从建筑上体现出来了。”

    看徽派建筑,看到的是精美的工艺,看到的是先民的生活方式,看到的是博大的文化,看到的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到的是先人们的智慧,看到的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处事哲学和民族性格。看到最后,你会体味出徽派建筑贯穿始终的精髓与灵魂,那就是“天人合一”,用今天的眼光看,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安徽一直致力于古民居复建与抢救性保护的余亚徽先生认为:“徽派建筑讲的最精华一些应该是天人合一,那就是青山绿水跟房子的粉墙黛瓦这种和谐,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还有一个天人合一就是风水,也就是选址。如果天人合一是徽派建筑的灵魂的话,天井和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元素。”

    那么,当我们将目光从古代拉回现实,不禁要问:在钢筋混凝土铸成的现代人居环境里,历经几个世纪的徽派古民居将如何自处,又将何去何从?

    余亚徽先生致力于古民居复建与抢救性保护已经多年,他参与了当地政府牵头的“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主要致力于从已经坍塌损毁的徽派建筑中抢救出尚未损坏的建筑构件,加以保护性利用。他和他的团队用这些构件,重新搭建起一座座徽派古民居,加上当地特有的山水园林元素,组成画一般的现代乡村——秀里影视城。谈到使用老房子构件,而不用新材料做旧的原因时,余亚徽将自己所做的工作称之为“抛砖引玉”:“我们利用已经损毁的古建筑构件,重新搭建房屋,成本比用新料要大,但是它是历史、它是文化,这是没有办法能作出来的。所以这件事主要在于文化传承,这也是我们一种理念,为的是让更多的人重视这个古建,老百姓通过这件事,知道了自己老房子的宝贵。其实我们的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就是为了让百姓知道老祖宗留下的是有用的东西,是可以传承的东西。有一天,全民都重视了,那么徽州古建筑的保护就顺畅了。”

    在明清古建筑最为集中的西递村,令人欣慰的是,当地在开发旅游之初就将保护与利用有效结合在了一起。西递村的党委书记程宏辉介绍说,西递旅游开发20多年来,生态上,当地村民已封山育林26年,不砍一棵树。为维持古村落原貌,村里从1998年起就不在古村落集中区建新房,而是在村外另规划了一个新村,来满足村里新增人口的住房需要。对于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古建筑,村民们比谁都知道它们的珍贵。“村民将保护古民居作为己任。2002年,西递村170多位老人联合发起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承诺,直接将承诺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还有就是在开发中保护,从2004年,西递从旅游门票收入中拿出20%作为遗产保护的资金。还有就是省、市、县、镇各级政府,对遗产保护从资金和机构设置上的重视。”

    程宏辉表示,西递古村落里的人,以及当地的民俗,与这些古建筑一道,构成西递村的美。离开了人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些老房子就没有了生气,没有了灵魂。他提起曾经接待过来访的意大利佛罗伦萨访问团:“佛罗伦萨的市长很有魄力,市长说,一定要在任期内将佛罗伦萨建成一座活的城市。他上任时,并不是说(佛罗伦萨)没人,而是说没有原居民,所以(他)要把原居民回迁回来。这种原居民的保护意识,从我们申报世界遗产之初,就已经意识到了。”

    有形的建筑、无形的技艺,还有村民们沿袭继承了千百年的习俗……徽派建筑是民族的,天然的。当它渐渐为世界所瞩目时,却并不因此而受宠若惊。古村落里的人们,依然保持着一份怡然与恬静。在青山秀水间,遵循着千百年的习俗,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日子。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当夜幕降临,你在安徽的古村落亲耳听到中国民间沿袭了千百年的打更声的时候,感觉一切仿佛那么遥远,一切仿佛那么陌生。回首之间,我们却又感受到了真实,感受到了亲切。这时候你可以放心地睡了,因为这厚重的更声足以抵挡现代文明的喧哗与骚动,因为人们知道,世代相传的文明会在这更声中延续……

 

文明的火种——那些穿越历史的徽派建筑

西递村口牌坊

 

文明的火种——那些穿越历史的徽派建筑

马头墙

 

文明的火种——那些穿越历史的徽派建筑

人力风扇

 

文明的火种——那些穿越历史的徽派建筑

土空调

 

文明的火种——那些穿越历史的徽派建筑

退一步厨房

 

文明的火种——那些穿越历史的徽派建筑

石雕漏窗

 

文明的火种——那些穿越历史的徽派建筑

天井

 

文明的火种——那些穿越历史的徽派建筑

匾额

 

文明的火种——那些穿越历史的徽派建筑

木雕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